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植物生理学综述性论文

植物生理学综述性论文

黄花菜的营养成分以及保健作用车佳佳(陇东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甘肃西峰745000)摘要:黄花菜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在中国传统中是药食两用的蔬菜。

其保健功效主要包括抗氧化与抗癌、改善睡眠、杀虫、镇静、消炎、抗黄疸、抗抑郁等作用;化学成分主要为萜类、内酰胺类、蒽醌类、多酚类、精油、甾体皂苷、生物碱等。

文中对近年来黄花菜的营养成分以及保健作用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黄花菜;营养成分;保健作用Abstract:Day lily has high nutritional value, is in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eat two with vegetables.The health care function mainly includes the oxidation and cancer, improve sleep, insecticidal, composed, diminish inflammation, fight jaundice, antidepressant effect;Chemical composition are mainly terpenoids, lactam, anthraquinone, polyphenols, essential oil, steroidal saponins, alkaloids, etc.The day lily in recent years the study of the nutrition and health care function were summarized.Keywords: day lily;nutrient content;health care effect引言:黄花菜,又名金针菜,俗名金针花,是百合科萱草属宿根多年生草本植物。

原产于中国南部及日本,其根、茎、叶、花在东亚地区作为食品和传统的药品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黄花菜鲜甜味美, 荤素兼优, 在中国医学3 000 多年的食疗历史中, 黄花菜被列为常用食疗食品之一。

中医认为黄花菜具有平肝养血、消肿利尿、抗菌消炎、止血、镇痛、通乳、健胃和安神的功能, 能治疗肝炎、黄疽、大便下血、感冒、痢疾、尿路感染、头晕、耳鸣、心悸、腰痛、水肿、缺乳、关节肿痛等多种病症。

黄花菜营养丰富, 含有糖类、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及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

黄花菜属高蛋白、低热值、富含维生素及矿物质的蔬菜。

在现代生活中,黄花菜与香菇、木耳、冬笋一起被称为蔬菜类中的四大珍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越来越重视从天然物质中寻找具有医疗保健作用的药物或功能因子。

1. 黄花菜的营养价值黄花菜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据测定: 每100 g 黄花菜干品中含有蛋白质14. 1 g,脂肪0. 4 g,碳水化合物60.1g,钙463mg,磷173 mg,铁16. 5 mg,胡萝卜素3. 44 mg,核黄素0. 14 mg,硫胺素0. 3 mg,尼克酸4. 1 mg等。

其中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3大营养物质分别占到60% 、14% 、2%,此外,磷的含量高于其他蔬菜。

值得注意的是, 食用鲜黄花菜时要注意防止中毒。

因为鲜品黄花菜里含有秋水仙碱, 它进入人体后被氧化成二秋水仙碱, 毒性很大, 能强烈刺激肠胃和呼吸系统。

建议食用鲜黄花菜时先用清水浸泡2 h, 再炒熟透食之, 每次以少吃为好。

黄花菜在通常情况下常以干品供人食用, 不会引起中毒,因为干黄花菜已经蒸熟、晒干,菜中秋水仙碱已受热破坏。

1.1黄花菜花蕾与黄花菜根营养成分对比据《中药大辞典》等相关文献报道,黄花菜具有抗菌、抗血吸虫、消炎利尿等作用,但还没有对黄花菜根的常规营养成分进行分析研究。

本试验对冻干黄花菜花蕾与鲜黄花菜根进行了测定,结果如下表。

干黄花菜花蕾中锌、钙、镁和硒等矿物质含量很高,明显优于一般蔬菜,适于少年儿童发育需要;鲜黄花菜根铁含量很高,是冻干黄花菜花蕾的9.2倍,且硒的含量也很高,适合贫血患者食用和作为抗衰老功能食品原料。

冻干黄花菜花蕾与鲜黄花菜根的营养成分对比2.黄花菜中的化学成分黄花菜中的化学成分主要分为萜类、内酰胺类、蒽醌类、多酚类、甾体皂苷、生物碱等。

2.1 蒽醌类化合物黄花菜中的蒽醌主要为大黄素型蒽醌, 即取代基分布在两侧的苯环上。

Cichew icz 等人在黄花菜的根中分离出了一些蒽醌类物质, 其主要化合物结构及其名称如图1、表1 所示。

图 1 黄花菜中蒽醌类主要化合物的结2.2 萜类物质Yang从黄花菜中分离出了一种新的二萜物质,并命名为Hemerocalloside。

T ai等人对黄花菜中的类胡萝卜素进行了研究,从花中分离出21种类胡萝卜素,鉴定了其中的14种,包括新黄质、紫黄质、叶黄素、叶黄素5, 6-其氧化物、叶黄素、玉米黄质、β-隐黄质、全反式β - 胡萝卜素及其顺式异构体等; 并发现干燥前用质量分数1%亚硫酸钠浸泡4 h可以保持黄花菜花中大多数胡萝卜素的含量。

2.3内酰胺衍生物Yoshikaw a等人在黄花菜的地上部分分离出了几种2, 5-二氢呋喃内酰胺衍生物, 其主要化合物的结构如图2所示。

图2 黄花菜中主要内酰胺衍生物的结构图2.4 多酚类物质Robert 等人在黄花菜中分离出多酚类物质,主要为山奈酚、槲皮素、异鼠李素-3-O-葡萄糖甙、苔黑酚-β - D-吡喃葡糖苷、根皮素2 ' - O - β-D-吡喃葡糖苷、根皮素2' - O-β - D- 吡喃木糖基- ( 1→ 6)- β- D-吡喃葡糖苷。

M ichael 等人对黄花菜花中的绿原酸进行了研究, 采用LC-MS3分离得到了几种难以得到的绿原酸异构体, 使黄花菜成为这些物质的比较方便的来源。

Zhang 等人在新鲜黄花菜叶子中分离到了11种物质, 其中多酚类物质有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槲皮素3, 7- O -β- D-二吡喃葡糖苷、槲皮素 3 -O-α-L-吡喃鼠李糖醇-(1→6)-β- D-吡喃葡糖醇-7-O-β-D-吡喃葡糖苷、异鼠李素-3 -O-β-D-6'-乙酰基吡喃半乳糖苷。

其中后4种物质是首次从黄花菜叶子中得到分离。

2.5精油组分Lin等人采用气质连用( GC -MS)对黄花菜中的精油组分进行了分析, 检测出了51种组分, 其中主要成分为3-糠醇、5-羟甲基糠醛和棕榈酸, 其含量分别达到47.9% 、4% 和4.88% , 其他成分含量均< 3% 。

黄花菜精油具有新鲜水果的芳香, 夹杂着泥土和辛辣的味道, L in等人已将该精油用作添加剂添加到食品和烟草中。

2.6 甾体皂苷Konishi 等人首次在黄花菜的地上部分分离出了2种甾体皂苷: 萱草苷 A 与B, 通过核磁共振鉴定其结构分别为: ( 24S, 25R)- 5β-螺甾烷1β , 2β , 3α ,24-四醇-1-O -α- L-吡喃阿糖基-24 -O-β-D-吡喃葡糖苷;异万年青皂苷元3 -O -β- D- 吡喃葡糖基-(1→3)- [β- D -吡喃木塘基-(1→2) ]- β- D 吡喃葡糖基-(1→4)-β-D-吡喃半乳糖苷。

2.7生物碱秋水仙碱是黄花菜中重要的生物碱, 是一种卓酚酮类生物碱,在根、叶和花中均有较高含量, 其结构如图3。

Sarg 等人报道从黄花菜中分离得到了胆碱。

3.保健作用3.1 抗癌作用何成雄等人报道了黄花菜提取物可以抑制纤维原细胞的增生, 阻止癌细胞的增殖。

Cichew icz等人检测了从黄花菜根中分离得到的物质的抗癌性, 结果表明, Kw anzoquinones A、B、C 和E、单乙酸酯Kw anzoquinone A 和B、2 -羟基大黄酚、大黄酸对乳腺癌( MCF-7) 、CNS( SF -268)、肺癌( NCI-H460) 和克隆癌细胞( HCT- 116)的半抑制浓度( GI50, 50%g row t h inhibit ) 在1.8~ 21.1ug / mL 之间。

这些蒽醌类物质与Vc 、VE协同增强了对克隆癌细胞的抑制作用。

这些蒽醌物质对拓扑异构酶活性没有抑制作用。

黄花菜中含有的秋水仙碱对细胞有丝分裂有明显抑制作用, 能抑制癌细胞的增长, 在临床上已用于乳腺癌、皮肤癌、白血病的治疗。

3.2 抗氧化作用酚类物质因为在饮食中可以作为化学防癌剂而被高度重视,这类生物活性物质的主要作用体现在由于它们的自由基清除及金属螯合能力而起到的抗氧化作用,目前,体内氧化被广泛的认为是许多疾病, 如癌症、动脉粥样硬化、神经退化紊乱等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因素,由于从黄花菜中分离得到了一系列的酚类成分, 以及组织中含有的抗氧化剂—胡萝卜素, 因此可以推测在饮食中摄入黄花菜可以起到多种化学防治作用。

Robert 等人在黄花菜中的可食性花中分离出的新型萘苷St elladerol 表现出较强的抗氧化能力, 在10 umol/ L 浓度时的体外抗脂质氧化能力为( 94.6±1.4) % , 在此浓度下一些黄酮醇-3-O-葡萄糖苷也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 但所分离的物质在100 umol/ L时对环氧合酶活性均没有抑制作用。

Zhang 等人在新鲜黄花菜叶子中分离到的物质中, 有8种成分均有较强的体外抑制脂质氧化的能力, 浓度为50 ug/mL 时的抑制能力分别为86 .4% 、72.7%、90 .1%、79 .7%、82.4% 、89.3% 、82.2% 和93 .2% 。

M ao 等人采用5种评价方法对黄花菜花的抗氧化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黄花菜提取物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

3.3 杀虫作用血吸虫病是一种由血吸虫寄生虫引起的使人衰弱的疾病, 在全世界范围内有大约2亿人受感染, 另外有6亿人处在血吸虫病的威胁中。

在亚洲人们经常用黄花菜来治疗血吸虫病。

Robert 等人检测了从黄花菜的根中分离出的11种物质对不同阶段血吸虫(幼虫、成虫)的抗性。

在25 mg / mL 时, 2—羟基大黄酚和kw anzoquinone E表现出显著的抗血吸虫幼虫活性, 分别在15s 和14min 时就可使所有血吸虫幼虫完全固定; 即使将2—羟基大黄酚浓度减小为3 .1 mg/ mL , 活性也没有发生改变; 2—羟基大黄酚和kw anzoquinone E 作用30 m in后换成新鲜的培养基, 24h 之后2—羟基大黄酚可使80% 的幼虫死亡, kwanzoquinone E 则完全杀死幼虫;但是在根中提取的糖苷即使在25 mg / mL 的浓度时对血吸虫幼虫也完全没有抑制能力。

2—羟基大黄酚和kw anzoquinone E 浓度为50 mg / mL 时, 16 h 内可使血吸虫成虫固定, 在除去这两者后, 也分别有35%和55%的成虫死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