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2001年传播学试题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1.“社会雷达”是传播学者()对传播功能的一种概括。
1957年,学者()提出传播具有娱乐功能。
学者()提出了著名的两级传播理论。
1948年,发表了《社会传播的结构和功能》的学者()提出了传播的三大功能学说。
1964年,学者()提出著名的“固执的受众”的观点。
2.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的功能主要有(),(),()。
3.著名新闻工作者李普曼称信息环境为(),英语为()。
4.大众传播时代的开始,一般认为应以()的出现为标志,大约在()世纪()年代。
5。
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有三个要点,即:()、()和()。
二、词语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传播中的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2.编码和解码3.沉默的螺旋4.使用与满足5.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论三、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1.大众传播理论中的社会责任论与自由主义媒介规范论,各自的要点是什么?有什么不同?2.什么是传播过程的直线模式?它的提出者是谁?这个模式的局限性在哪里?3.“国际传播新秩序”论争的背景、焦点和实质是什么?四、论说题(每题20分,共40分)1.试论“全球信息化”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冲击。
2.试论“研究传播学”与“中国的社会发展”的关系。
北京大学2002年传播学试题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16分)1.世界第一颗人造卫星于()年上天;活字印刷术于()世纪()年代由()国人发明;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于()年在美国诞生。
2.1958年出版的The passing of Traditional Society 一书是著名社会学学者()所著,施拉姆在1964年出版的()一书中,全面提出了关于第三世界利用大众传播事业促进社会发展的系统理论、战略和建议。
3.公共关系是指()关系。
4.URL由()()()和()四部分组成。
5.施拉姆在《传播学概论》(《男人、女人、讯息和媒介……》)中,将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归结为三个方面()()()。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李普曼2.现代化理论3.卢因(Kurt Lewin)4.传播学研究中的批判学派5 www网站三、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1.举例说明“选择性接触”。
2.传播学的学术渊源有哪些?至少举出两个学科为例。
它们是如何影响了传播学的发展的?3.简述知识沟假说(knowledge gap)。
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评价麦克卢汉的“地球村”概念。
2.论我国传播媒介产业化趋势。
北京大学2003年传播学试题一、名词解释(30分,每题5分)1.法兰克福学派2.媒介教育3.哈钦斯委员会(Hutchins Commission)4.休眠效果5.德福勒模式6.认知结构(cognitive schemata)二、简答题(60分,选做4题,每题15分)1.组织(如企业)进行对外宣传时,可利用的传播手段、技巧有哪些?2.什么是大众传播的“窄众化”?这一趋势是对“大众”这一概念的有效批评和实践上的更正吗?3.简述英格尔斯(Alex Inkeles)“人的现代化”研究与施拉姆“传播与社会发展”研究各自的特点和异同。
4.简述传播的政治经济学研究关注的问题。
5.简述霍尔关于阅读的理论。
三、论述题(60分,选做3题,每题20分)1.雪村的《东北人》绕过被音乐工业垄断的发行推广渠道,通过互联网和私人传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请从传播主体多样化的角度谈谈这一现象所揭示的互联网对传统媒体工业体制造成的冲击。
2.结合国内外实际,评传媒集团化趋势。
3.从北京蓝极速网吧纵火案及政府此后的相关政策,谈一谈大众传媒与青少年问题。
4.试论如何测定媒体对受众的影响力。
北京大学2004年传播学试题一、名词解释(共20分,每题4分)1.Men,Message,and Media:a look at Human Communication2.“冷媒介”与“热媒介”3.杰森•布莱尔(Jason Blair)4.“培养”(cultivation)理论5.大众社会理论二、简答题(共40分,每题10分)1.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就是“舆论导向”吗?这两者间有什么异同点?2.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一书中引用了庄子讲的一则寓言。
庄子在这则寓言里借用一位农人的话说:“吾闻之吾师,由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
……。
”请说明麦克卢汉用庄子这则寓言来阐述什么论点。
3.简述“创新扩散”假说与社会变革的关系。
4.结合我国电视事业的现状,简述媒体如何发挥“社会公器”的作用。
三、论述题(选做3题,每题30分,共90分)1.举例说明大众传播功能失调产生的社会不良后果。
2.谈谈你对我国当前传播学(含新闻学)教育现状的了解与评价。
3.“有什么样的大众就要求什么样的媒介文化”;“有什么样的媒介文化,就造就出什么样的大众”。
这是对大众文化与大众素质之间关系的两种不同看法。
请从理论和现实的角度谈一谈你的意见。
北京大学2005年传播学试题招生专业:传播学研究方向:传播学所有方向说明:答题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含填空题、选择题等客观题),写在此页上无效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公共服务广播(public service broadcasting)2.嵌入式报道(embedded reporting)3.Blog4.横向兼并(horizontal integration)5.数字电视二、简答(每题10分,共40分)1.在传播学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理论来自社会科学其他领域的研究成果,试举出两例,并做简单说明。
2.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普遍对电子传媒放松管制(deregulation),请简述其背后的理念和所引发的后果。
3.指出下列媒体中哪些为电子大众媒体,并简要解释理由1)中国电信(电话)2)北京电视台3)中国移动(手机)4)新浪网站4.网络中的“把关人”机制表现在哪些地方?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90分。
第1、2题必做,第3、4题选做1题)1.就别斯兰人质事件,从大众传播功能的角度分析中国(含台港澳)媒体的表现。
2.请根据传播学(或社会学)的相关实证(positive)或经验(empirical)范式,说明何为“定性”研究。
3.张艺谋最近的两部电影以及他导演的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中国的八分钟表扬在社会上引发了巨大的争议,试从文化工业的角度分析和解释张艺谋现象。
4.试论网络传播对传播学理论的影响。
北京大学2006年传播学试题一、名词解释(60)1、萨皮尔-沃尔夫(Sapir-Whorf)假说2、公共领域3、两级传播3、能指(signifier)和所指(signified)5、霸权(hegemony)6、概念化(conceptualization)7、操作化(operationalization)8、随机抽(取)样(random sampling)9、霍桑实验10、培养理论(cultivation theory)二、简答题(60)1、传播学定性研究中的深度访谈方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2、传播学研究性论文常常需要进行文献综述(literature review)。
文献综述的意义是什么?3、简述席勒有关文化帝国主义的主要观点。
4、请谈一下芝加哥学派对传播学早期发展的影响。
5、试比较大众(mass)、公众(the people)、人群(crowd)和群体(group)几个概念。
三、论述题(30)从方法论的角度谈谈你对传播学研究范式的理解。
北京大学2007年传播学试题一、名词解释1大众2民族志方法3第三者效应4焦点组方法5阿多诺6流媒体7文化(工业)产业二、简答1在社会科学中,概念对于理论构建的意义?2从传播学的角度,谈谈你对博客的看法?3权力的提出对传播研究的意义。
4群体规范和群体思维在群体传播中的意义。
5内容分析研究的意义和特点。
三、论述1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结合实例谈新媒介社会影响意义。
2新华社颁布《国外通讯社境内新闻信息管理办法》,你的看法。
2008北大传播基础一、名词解释4*51.芝加哥社会学派2.信度和效度3.报网互动4.高语境和低语境(high context&low context)5.媒介融合二、简答15*41.两级传播提出的背景和影响2、追求收视率体现怎样的受众观?3、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法案的内容与意义4、简要评析中国音乐家协会联合抵制网络恶俗音乐这一事件三、论述(三选二,每题35分)1.国际组织对国际传播的影响2.新媒介不会取代旧媒介,旧媒介会继续演进和发展3.网络集体行动中的网民和大众社会理论中的大众的比较,大众社会理论能很好地解释网络集体行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