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征文师德征文第一篇:师德月征文师德月征文老师初二一班王山她在课上给我们讲做人的道理;在课后是我们的益友,如果同学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她还会耐心地教导我们,没错,她就是我们的老师。
“蜡烛时刻在提醒着我们,要处处为他人着想。
”这也许是老师常说的吧!一年了,老师曾为了我们掉过多少“珍珠”?而我们却时常惹她生气,心中很难过,也很后悔:老师,我想对您说:“您为我们操劳,任劳任怨;您带我们进入知识的海洋,在那里遨游,使我们懂得书中的乐趣;您精心备课,与我们一起品味书中美妙的午餐;您如好朋友似的关切我们;您像一根红烛,不停的燃烧!您像一只会说话的小鸟,来为我们讲课,是那么得丰富多彩。
每一节课都仿佛翻开了新的一页,让我们发现了一个斑斓的新世界……您是一位老师,您把手中的红烛高高举起,在我们的心中点亮。
高高挂在我们的头顶,让它燃烧您的知识和思想,通过这一条狭窄的羊肠小道传递给我们。
我们却从不在意,而您却任劳任怨依旧像往日一样悉心教导。
您把手中的红烛高高举起,照亮我们的人生。
您情愿燃烧您的每一寸躯体,让我们获得生命的青春。
您在跳动的烛火中升华、在血液的鲜红中奔腾。
正因为您是一个老师才无悔让粉笔灰染白您的双鬓,平平淡淡的三尺讲台是您的人生舞台。
因为热爱,您深情地演绎着您的人生,因为执着,您才会微笑着写下希望而擦去了功利,因为热爱,忍看桃熟流丹,李熟枝残,因为执着,选择诗满人间,画满人间。
老师您为了我们忘了自己,为了我们的前途让皱纹悄悄的爬上了脸庞。
我想对老师说一声“老师您辛苦了!”第二篇:师德征文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认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
那教师既作为人,师德便是教师的灵魂。
何谓师德?师德就是从事教育职业的人所应具备的职业道德,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必须遵循的各种道德规范的总和。
作为教师,要爱的无私,爱的持久;尊重人格,保护自尊;宽容别人等于宽容自己。
而往往最难的,就是把这些看似简单的事做得不简单。
身为教师,如何做人是之一。
更重要的,还要具有将爱贯彻到底的牺牲精神。
无私奉献,以身作则,这就是身为教师的行为准则。
相对于其他职业,爱岗敬业只是前提,教师在面对社会的纷争时更应该在道德的层面严于律己。
关爱他人,包容他人,甚至面对没有利益关系的陌生人是能够具有服务精神,这些看似圣人的标准,就是我们教师的标准。
师德的种种规范并不是约束我们,督促在身后的是我们身为教师所面对的,那一个个生动的、满心期盼着如何规划自己未来的学生。
在学生面前,教师不仅仅是抽象的知识的化身,而且是一个有血肉、有思想、有感情、富有鲜明个性的具体载体,是学生面前最直观、最有影响力的活生生的榜样。
陶先生还指出:“一个学校的教师都能为人师表,有好的品德,就会影响学生,带动学生,使整个学校形成一个好的校风,这样就有利于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对学生的成长大有益处。
” 实践中常有这样的情况:一个老师课上得好,耐心辅导,百问不烦,及时认真批改作业,讲课生动形象,就会在学生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得到学生的赏。
可说师德不仅仅是包装自我的面子工程而已,将其说成与学生沟通的桥梁、交流的纽带也不为过。
我想,教师良好的师德修养,其本身就是一面旗帜,他能成为无声的命令,使学生高山仰止,心向往之;教师思想进步,品德高尚,学识渊博,具有献身精神,学生往往会在耳濡目染的熏陶中促成自己品格的高尚化。
宋朝司马光说:“德者,才之帅也;才者,德之资也;德才兼备,圣人也;德胜才者,君子也;德才全无,愚人也;才胜德者,小人也。
才胜德,小人足可以遂其奸;德才全无,愚人无害于人;才德兼备者,圣人足可以遂其志。
”高尚的师德修养,是学生的首肯标准,其次才是学问、才能。
学生对老师的敬仰更多是来自于对于老师道德、情操、品质价值的判断。
经师易遇,人师难求。
作为学校教师,既要做授业的“经师”,更要做育人的“人师”。
既然从事于太阳底下最高尚的职业,就要志存高远、爱校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笃学、与时俱进,敢于弃“旧我”创“新我”,不断提升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丰富自己的师德底蕴,做一名名副其实的“人师”,用自己高尚的思想品格、高超的教学艺术、丰富的文化积淀,造就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用自己伟大的人格力量塑造下一代完善的形象;用自己满腔的热忱支撑起采一这方理想的天空。
第三篇:师德征文我心目中之“三平”精神杨瑞锋(食品工程学院)当下全校都在学习践行“三平”精神,我院全体教职员工也积极学习并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中践行“三平”精神。
何谓“三平”精神?即在工作中要“平凡之中要有伟大追求、平静之中要满腔热血、平常之中要有极强烈的责任感”。
“三平”精神是任何行业都应具备的职业操守,对教育行业尤应如此。
教师是一群特殊群体,他们要塑造学生的灵魂,首先要塑造自己的灵魂,教师在教育学生时既要言传又要身教,而身教重于言传,所以教师更要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具有优良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这些都与“三平”精神不谋而合。
我作为一名极普通、极平凡的一线教师,对“三平”精神的看法是:“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要求我们每位教师要从平凡做起,上好每次课:认真备课,不迟到早退,课堂不接打手机,上课前不喝酒,要注意小节才能做到为人师表。
把育人成才当成伟大追求,当成最壮丽的事业,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也就能创造出不平凡的人生。
教师的工作很平凡,艰辛繁琐却很伟大,他需要老师在平凡的岗位上常年如此。
“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要求教师艰辛的付出,爱岗敬业、热爱学生、热爱教育、淡泊名利、执着追求,把所有的热情都倾注到教书育人的事业中去。
现在有一部分教师无法抵御市场经济带来的不良因素的诱惑,按捺不住教师的清贫、寂寞,心理上出现扭曲失衡,对教书育人缺乏热情,还有一部分教师“身在学校心在商”,对第二职业全身心投入,对教育事业马马虎虎。
这两部分人都与“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的精神背道而驰。
今天我是一名教师我就要坚定信念,满腔热情投入工作,教书育人无怨无悔。
“平常之中的极强烈的责任感”要求教师岗位虽然平凡,但一定要始终牢记为学生负责,为家长负责,为社会负责,为国家和党的教育事业负责的重任。
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时刻不忘自己的责任,把“无愧于教育事业、无愧于学生、无愧于自己”作为工作的座右铭,经常用职业良心这个天平来衡量自己,形成在工作中强烈的责任意识。
“三平”精神的践行是对教师的又一次很好的师德教育,我们都要牢记“三平”精神,努力做一个有追求、有热情、有责任感的教师,为党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四篇:师德征文通知定政教通字(201X)号定兴县教育局关于开展第二届中小学教师师德论坛征文活动的通知各乡(镇)教育中心、县直学校;进修学校、电大分校、教研室和电教站:根据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关于举办第二届中小学教师师德论坛征文活动的通知要求,决定在全县教育系统深入开展第二届中小学教师师德论坛征文选拔活动。
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一、组织机构为加强组织领导,做好此次征文评选和工作,教育局成立征文活动评审和组委会(成员名单附后)。
二、征文内容本次征文活动以“守规范?争优秀?促发展”为主题,包括树立遵守规范、献身教育的坚定信念,强化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关注学生成长的责任意识,增强为人师表、以身立教的职业修养,树立创先争优、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意识,增强团结协作的工作精神,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塑造教师队伍的良好形象等。
三、征稿对象全县中小学、幼儿园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师培训机构教师。
四、奖项设置教育局下达全县各单位稿件数额100份,共评出个人一等奖20名、二等奖30名、三等奖30名,获奖者均颁发获奖证书。
获得一、二等奖的50份作品将代表我县参加全市的征文评选活动。
五、有关要求1、本次活动是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201X年省、市教师教1育工作要点的活动之一。
各乡(校)一定要高度重视,广泛宣传,精心组织,切实做到人人参与,全面提高。
教师个人征文要存入教师师德档案,作为教师年度师德考核的一部分。
要通过活动选拔一批师德优、素质高、写作能力和演讲能力较强的教师参加上级组织的评选活动。
要以此为契机,开展形式多样的师德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
要注意总结本乡(校)好的做法,对具有典型和推动意义的经验要及时报教育局人事股。
2、此次获得县一、二等奖的征文教育局仍将结集成册,供全县教师学习。
凡抄袭和网上下载的征文,除取消其参评资格外,教育局还将对有关单位予以通报批评。
各乡(校)评出的优秀作品(附电子稿,ord格式),务于201X年9月20日前报县征文活动组委会办公室,办公室联系电话:6917291。
中心要求各校择优上报中心二篇各园上报一篇,截止时间9月17日。
3、作品要求:字数不限,a4纸打印一式三份,标题二号宋体,标题下面为作者所在学校和作者姓名,正文为四号仿宋(左侧装订)。
作品后附作者简介和学校通讯地址,作者简介内容包括年龄,职称,简单工作经历,通讯地址内容包括市、县、学校及邮编。
附件:1、定兴县第二届中小学教师师德论坛征文活动评审和组委会2、201X年师德征文各单位数量一览表定兴县教育局第五篇:师德征文守规范.争优秀.促发展师德征文守规范.争优秀.促发展师德征文教师如何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关心学生陈淑玲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是教师的师德,教师的师德决定了教师的素质,教师的素质又决定了教育的质量。
因此,加强师德建设工作是时代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队伍建设的总枢纽,也是搞好教育战线行风建设,决定教师队伍建设成败与否的关键。
当前,由于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有悖师德的现象屡禁不止,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民教师良好的整体形象。
例如:教师急于求成,往往口不择言,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因做错题而罚抄卷子,迟到就罚大扫除等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时有发生;教师不公平地看待学生,把学生清晰地分为三六九等,做不到一视同仁?对优等生“笑脸相迎”,对后进生“横眉立目”,给学生造成极大的心理伤害。
总之,导致师德失范现象的因素很多,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师教育理念陈旧,其理念还停留在应试教育的框框里,只注重学生的智育发展,忽视了学生人格培养,没有注意心灵的沟通。
二是教师缺乏良好的心理品质,而教育学生恰恰需要良好的心理品质,心理品质的缺乏会造成轻者对学生恶语中伤,重者对学生体罚。
三是在利益的驱使下急功近利,缺少爱心,不会关爱学生。
四是教育评估机制目前仍以应试成绩为核心,教师面对各方面的压力,延缓了师德建设的进程。
师德形成决非一种表面的具体行为。
任何一种师德表现都能折射出深层的东西,它包含着人才观、学生观、质量观、管理观、学习观、评价观等一系列相关理念在内的综合观念。
一句话,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有什么样的师德表现。
面对新的情况,在推进素质教育,倡导更新教育理念的同时,怎样树立新时期的师德形象,已成为广大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我想讲以下三点:一、转变教育理念,实施差异教育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发展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