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在绘画活动中培养幼儿创新能力论文

在绘画活动中培养幼儿创新能力论文

在绘画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摘要】绘画活动是孩子们较喜欢的活动,是锻炼、培养幼儿想象力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发展孩子想象力、创造力的有效手段,然而怎样充分利用绘画活动促进幼儿个性的发展,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呢?本文从创设绘画环境、培养幼儿兴趣、指导幼儿的绘画过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真正做到寓教于乐,激发幼儿丰富的创新能力,让幼儿在绘画活动中体验快乐,使幼儿的创新能力得到最大限度发展。

【关键词】绘画活动创新能力培养
绘画活动是使儿童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培养儿童创造能力和高尚情操的重要手段,通过绘画活动使幼儿获得情感体验,促进幼儿一些智力因素的提高,使幼儿获得一些粗浅的绘画知识技能和初步的表现美的能力;同时,绘画活动也是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幼儿对绘画向来有浓厚的兴趣和较高的积极性,因为幼儿年龄小,语言表达能力差,他们还不能把所见、所闻、所想的全部用精确的语言表达出来,所以,绘画活动成了幼儿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好形式,因此在绘画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

一、积极创设适宜的环境氛围,启发幼儿的想象与创造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艺术教育要使幼儿“初步感受并喜
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因此,在幼儿的绘画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的绘画环境,运用积极、有效的语言,培养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使他们善于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

幼儿天生好奇心很强,想象大胆,在他们充满童真与幼稚的想象中,创造性会若隐若现,那这时候我们教师就要及时发现并精心培育,如应保证幼儿有足够的绘画活动的机会和丰富的工具材料,保持自由轻松活跃的环境氛围,同时老师对绘画的热忱和运用生活的语言去启发幼儿思考也是不可少的。

如在进行绘画活动《可爱的热带鱼》这节课中,首先,我通过多媒体向幼儿展示热带鱼在海里嘻水、吐泡的镜头,给幼儿一个感性认识,屏幕上蓝色的海水五颜六色、热带鱼在水草中穿游、千奇百怪的水生物在水中嘻戏,圆圆的卵石、长长的海带、美丽的珊瑚一一展示在幼儿面前,幼儿的思绪一下子被带入蓝色的海洋之中,他们显得激动不已。

此时,我带着孩子们跟随音乐表演鱼儿游动作,念“热带鱼”儿歌,音乐声中幼儿翩翩起舞、陶醉在蓝色的海洋之中,于是我指着教室里鱼缸中的热带鱼饶有兴趣地说:“形状扁扁、五颜六色、小嘴圆圆、尾巴摇摇、多美的鱼儿!我们快把它画下来吧!”幼儿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他们拿来自己喜欢的各种绘画材料如:刮蜡纸、水粉颜料、油画棒、棉签等跃跃欲试,我鼓励孩子们大胆构思、尽情表现,每个幼儿都积极、主动、自信地参与到活动中来,满足他们自我表现的需要,他们在纸上尽情地、自由地涂画、
撕贴,以表现海底世界中各种水生物、热带鱼游动的情景,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体验,有的幼儿用彩色纸撕出了水草、海带的形状;有的用油画棒着色,大胆表现海水的宽广;有的用棉签画珊瑚、用水彩笔勾画出鱼儿在珊瑚间穿梭游动的情景,一幅画面千姿百态,汇成宽广奇特的海洋景色。

尽管他们的作品还十分稚拙,但都是真情实感的流露,体现了他们独特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这样不但达到了教学目的,而且发展了幼儿创新能力,教学气氛也会非常活跃。

二、培养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
新《纲要》中说: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体现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幼儿的探索兴趣是无穷无尽的,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学会静下心来,耐心等待,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我选择有利于激发幼儿求知欲新颖的教学形式,这样有利于触动幼儿好奇心,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以往的教学中,蜡笔画占了主导地位,而一味的蜡笔画,容易使幼儿疲劳,产生厌恶情绪,我们选择一些不同材料和方式的绘画活动,多形式的绘画,让幼儿不断地产生新鲜感,既了解了绘画多样的表现手法,更保持了对绘画活动的兴趣。

首先在作画工具上,我们加入了水粉画、蜡笔水彩画、水彩笔画等,在作画方式上,我们开展了拓印画、线条画、刻画、磨画、浸染画等活动,如蜡笔水彩画《下雪了》,用蜡笔先画出雪地、雪花
和房屋,再用蓝色的水彩涂一遍,白白的雪花就显露出来了,多有趣呀!还有拓印画,先在吹塑纸上刻画出图案,然后涂上各色水彩,再用纸拓印下来,多神奇呀!其次是绘画内容本身的趣味性,我们有选择地运用一些带有娱乐性的题材,以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如《有趣的圆》,给圆添上几笔,让它变成太阳、苹果、线团……,《曲线画》让笔娃娃在纸上“跳舞”,勾出随意的线条,这些新奇、独特的作画工具、方法和题村,让幼儿沉浸在充满乐趣的活动中,他们自始至终兴趣盎然,充分体会着绘画的乐趣。

再如绘画活动时,我用电视播放中央台《七巧板》与《智慧树》栏目的录像供幼儿们观赏,并耐心地引导他们认真观察主持人与小主人的绘画、剪贴、七巧板拼图以及玩橡皮泥等,幼儿们一边看一边听,自然而然对这些游戏产生了兴趣,就有了动手的念头,这时,我就适时地配合,给予积极的鼓励与正确的引导,这样,他们的创新能力才得到了提高,这样一幅幅有趣、可爱的作品便展现在你面前。

在户外活动中,幼儿在花园里看到了各种盛开的花,于是花成为了幼儿们的热门话题:“我们看到了五颜六色的花”,“为什么花瓣的颜色一半是白色,一半是红色?”,听到幼儿的讨论,我就带着幼儿再一次来到花园,仔细观察花的颜色和外形特征,并通过各种途径了解花的名称,基于以上对花的认知和对花的兴趣,我就为幼儿开展一次《春天的花》的绘画活动,让幼儿用画笔充分表现色彩各异、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花朵。

三、指导幼儿的绘画过程,尊重幼儿的创新发展
在绘画活动中不能以技能、技巧的传授为核心,也不能采取灌输式教学,应该运用观察、记忆、联想、欣赏等方法进行启发式教学,教师尽量不示范画,而侧重教会幼儿运用各种表现工具材料的方法,强调表现形式多样化、个性化,幼儿的知识和能力是由经验中来的,特别是绘画活动更离不开幼儿的直接经验,他们的绘画内容来源于自然,贴近幼儿的真实生活,所以我注重创设让幼儿运用自己的感官,动手动脑,去观察、体验和感受,去获得很丰富的直接经验,幼儿绘画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但统一模式的指导会让幼儿画出统一模式的画来,所以我针对性地适当在技能上给予指导。

如画《蝴蝶》,目标是用点、线、面、对称的方式来装饰自己心中的蝴蝶,我画出基本线条如:曲线、直线等,基本形状如三角形、正方形、梯形等,让幼儿用形状组合成不同的蝴蝶,再用点、线、面来装饰蝴蝶,背景幼儿自由添画,这样大大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和创新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如果忽略了幼儿的观察、思维、想象,而造成孩子艺术表现的模式化、固定化,对生活中的没无动于衷,这与绘画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背道而驰的。

幼儿的绘画活动不仅是他们思想、情感和兴趣,更是他们对外部事物认识的表现形式;作为审美活动,更重要的还在于对美的追求;要让幼儿以美的感觉、感受和理解美,引起幼儿以美享受的情感,陶冶起情操,才是绘画教育价值所在。

再如:幼儿在绘画太阳时,往往喜欢将太阳都化成红色的、圆圆的,这时,我就提出疑问:“太阳都是红色的吗?”让幼儿知道太
阳光有七种颜色;用不同的墨镜看可以看到不同颜色的太阳。

当幼儿了解、尝试了的时候,我及时的加以肯定,就会发现幼儿选用了不同的颜色画出了不同的太阳,接着我又提出疑问:“太阳一直是圆圆的脸吗?”孩子们就会对太阳的外型进行装饰:圆脸、长脸、三角脸、梯形脸、花型脸、长头发、短头发、卷头发——通过对幼儿的提问,幼儿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并画出了夸张、与众不同的太阳形象,我帮助他们将现实的物象任意夸张、错位、变形、组合、打乱、改动——从而萌发每个孩子的想象意识。

幼儿需要鼓励和赞赏,当他们作出一幅画时,教师要适时说些肯定和鼓励的话语,帮助幼儿树立对绘画的兴趣和自信心,要尽可能避免指责的话语,如:“画得一点都不像,难看死了,乱七八糟”等话语,这样容易挫伤幼儿的自尊心和积极性,使幼儿对绘画活动失去兴趣,出现:我不会、我不想、我不要的消极心理。

只要他们在绘画的过程中是愉悦的、投入的,教师就不要过分挑剔,因此,教师看幼儿的画,要尽量找出好的地方,如“很好,颜色很美,画面很丰富。

”或者是“如果……将会更好。

”一旦幼儿作品受到老师的承认和赞许,他们会表现出更大的创作热情,从而增强自信心,对绘画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就会越画越多,越画越好。

让我们告别依样画葫芦的框式教育,还幼儿一个宽松、愉快的艺术氛围,充分发挥幼儿的创新能力和探究意识,挖掘幼儿的潜力;让我们把关爱的目光倾注于幼儿稚拙的画面上吧,那里面闪耀着幼儿原创的灵性和美丽的梦想;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世界,描
绘一幅幅极具想象力、创作力、充满生命力的艺术画卷!
参考文献
[1]李慰宜,《2—6岁儿童绘画活动指导》,上海社会科技学院出版社,2003.7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6年5月同心出版社出版
[3]王悦娟,《回归童心的绘画教育》,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