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1章 情绪实验(1)

第11章 情绪实验(1)


EMOTION
18
� 表现法的优缺点:
� 优点:比较客观 � 主要困难: � (1)伴随情绪的生理变化本身并不等同于情绪。 从严格的意义上说,对生理变化的测量只是对有机 体“唤醒”水平的测量。 � (2)以表情为指标时,必须结合具体背景,否则 很难判断。
EMOTION
19
图例11-1 :依表情进行情绪判断
EMOTION 10
拉扎鲁斯(1968):认知—评价理论
� 情绪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在情绪活动 中,人不仅反映环境中的刺激事件对自己的影 响,同时要调节自己对于刺激的反应。 � 情绪是个体对环境知觉到有害或有益的反应。因 此,人们需要不断的评价刺激事件与自身的关系。 具体有三个层次的评价:初评价、次评价、再评 价。 � 情绪的发生涉及生理的、行为的和认知的三种成 分,三者的组合可表现出不同的情绪模式。同 时,环境文化是情绪发生的重要条件。
EMOTION
36
二、 情绪的认知研究
1. 早期的情绪认知研究
� 1.1 图片联想实验——情绪对认知的依赖
� Fenz (1964 ) � 自变量:测试时间(两周前/一天前/当天)
联想图片性质(高/中/低) � 因变量:紧张情绪(皮肤电反应) � 实验结果:
� 随着跳伞日期的临近,实验组被试的皮肤电水平升
EMOTION
26
2.情绪的先天获得:依恋研究(Harlow, H. F. )
� 实验目的: � 考察习得论与先天论对情绪获得机制的解释效 力。 � 实验设想: � 如果行为主义的情绪习得论是正确的,那么幼 猴理应对满足其生理需要的事物(自然情况下 当然是母猴)产生依恋; � 如果爱是先天的需要,那么幼猴的依恋对象就 印刻现象 ) 不一定是食物提供者。( 不一定是食物提供者。(印刻现象 印刻现象)
� 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设计 问卷调查——实验处理——问卷调查/行为测量
� 结果
� 实验组和控制组前后测差异显著 � 行为测量结果差异显著
EMOTION 35
� 结果:
� 人类的情绪可以经由对生活事件的控制力而产
生,两者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至少与实 验有关的这部分情绪确实是后天的。 � 生活事件的控制力影响个体对自身和环境的认 知,控制感能增强胜任感和参与动机;被支配 则容易导致沮丧、无助和参与动机的削弱。 � 实验结果说明了情绪受认知影响的特点。
� 印象法:通过谈话或问答来了解被试的情绪体
验。方法是:给受试一个情绪刺激(如听一段 音乐),然后要求受试报告内部体验(如是否 有情感冲突、愉快还是不愉快,体验是何时以 及怎样发生的,强度如何,等等)。 � 表现法:利用与情绪相伴发生的生理变化和外 部行为为指标,实施测量和记录。
EMOTION
17
� 印象法的优缺点:
8只狗 � 被试:每组 被试:每组8
� 可逃脱组 � 不可逃脱组 � 无束缚的控制组
� 程序:
� 学习阶段:电击 � 测试阶段:信号反应
EMOTION
32
可逃脱组
控制组
不可逃脱组
EMOTION
33
可逃脱组
控制组
不可逃脱组
EMOTION
34
3.3 人类抑郁与控制力缺失的关系研究 � Langer, E. J. & Rodin (1976 ):通过提高被 试的控制力,来观察其抑郁的基线水平改 善与否。 � 实验方法:
第十一章 情绪实验(1)
Emotion
内容要点
� 情绪产生与获得的不同观点
� 情绪产生的先天论 � 情绪获得的学习论
� 情绪与认知的关系
� 认知对情绪的影响 � 情绪对认知的影响 � 情绪与认知的交互作用
EMOTION
2
请说出情 绪模型中 涉及哪些 变量?
情绪的发生模型 自我监控 自我监控
内外 内外 刺激 刺激
验,本来在现实中会引起某种反应的情绪刺激,可能 不引起或者只引起强度较低的反应。
EMOTION 15
� ⑤情绪测量的困难
� 由于情绪与生理变化、外部行为变化之间的关
系都是极为复杂的,因此对任何一种情绪都难 以用单一方法测量。
EMOTION
16
情绪研究的传统方法
� 传统心理学研究情绪的基本方法有两种:
具有外部的行为表现,同时又伴随有内部的生理变化。 � 同时,情绪与环境、认知和行为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 用,它在有机体生理和心理的多种水平上广泛地同其 它心理过程相联系。
EMOTION 14
� ③ 当人们使用 “ 情绪 ” 一词时,可以是完整意义上 的情绪,也可以是指它的某一侧面。
� 研究者在具体从事研究工作时,往往只能是情绪的某
� 通过诱发被试产生某种生理状态,并诱导他们
对自己的生理状态作出不同的认知解释,然后 观察处于不同环境和认知解释组合下被试的情 绪反应。
EMOTION
23
实验程序: � 第一步:给三组大学生被试注射肾上腺 素,使他们处于生理唤醒状态; � 第二步:实验者对三组被试作了三种不 同的说明来解释这种药物可能引起的反 应。 � 第三步:将每组被试各分成两部分,并 让两部分被试分别进入两种实验情境中。
EMOTION
9
阿诺德(1950s):“评定-兴奋”说 � 核心观点:
� 刺激情景并不直接决定情绪的性质,从刺激
出现到情绪的产生,要经过 对刺激的估量和 评价。 � 情绪产生的基本过程是 刺激情景-评估-情 绪。同一刺激情景,由于对它的评估不同就 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 � 情绪的产生是大脑皮层和皮下组织协同活动 的结果,大脑皮层的兴奋是情绪行为的最重 要的条件。
� 詹姆斯和兰格理论在具体描述上不同,但基本观 点是相同的:刺激引起生理反应,进而引起情绪 体验。
EMOTION 7
坎农—巴德(1927):丘脑情绪理论
� 坎农和巴德反对詹姆斯—兰格理论,认为它很 难解释不同情绪表现相似生理变化的现象,且 情绪变化瞬息万变,而机体的生理变化则是缓 慢的。 � 核心观点:情绪的中心在中枢神经系统的 丘脑。 刺激引起的神经冲动传到丘脑,分成两路,一 路到大脑皮层产生主观体验,一路下传至交感 神经,引起生理变化,使机体进入应激准备阶 段。
EMOTION 11
LeDoux(1992,1996)多水平理论 � 焦虑情绪的发生有两条不同的情绪回路: � 慢回路:丘脑——大脑皮质——杏仁核(对感
觉信息进行详细分析,以评价环境刺激的情绪 意义,以便作出最佳反应),体现意识加工对 情绪的激活作用。
� 快回路:丘脑——杏仁核(对刺激的简单特征 <如刺激强度>进行加工,以便对危机情景作出 快速反应),体现自动加工(前意识水平)对 情绪的激活作用。
� 优点:用印象法可以得到对受试主观情绪体验
的描述,问卷法还可以对此进行量化。 � 缺点:
� (1)带有较多的主观色彩; � (2)在某种程度上说,从不同被试得到的有关情
绪体验的内省报告在比较时存在困难,例如,实验 者很难判断一个被试所说的“非常高兴”是否等同于 另一个受试所说的“非常高兴”; � (3)内省时情绪会趋于消散,回忆时情绪又会降 低强度与色彩。因此,印象法一般不宜单独使用。
EMOTION 1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Power & Dalgleish(1997)多水平理论
——图式命题联想和类比表征系统
认知加工 情绪产品 与行为 自自动动加加工工
图式系统 整合信息
S
类比系统
基本感觉加 工
联想系统 促进自动加工 命题系统 包含知识
多次图式水平加 工的结果,表现 为加工的自动化 和高效率
EMOTION
高,表明被试内心的情绪紧张程度增加; � 刺激图片同跳伞相关联的程度愈高,则皮肤电水平 也愈高,表明被试紧张程度也愈高。
一局部。这样,不同研究者之间在出发点、研究方向、 所用方法以及所得结果乃至结论上存在着种种差异, 这就造成了情绪研究的特殊困难。
� ④ 在严格的实验室情境中引起的情绪带有明显的 人为性质,难以提供正确依据;而在复杂现实情 境中的观察则又失之笼统,难以进行定量分析。
� 例如,在实验室情境中,由于被试知道这是一项实
EMOTION 29
� 哈罗的这一系列实验证明接触安慰对幼 猴与母猴间依恋关系的发展具有极其重 要的作用。 � 对于幼猴而言,接触安慰在依恋关系的 形成中比母猴提供乳汁的能力更重要。 也就是说由这种接触安慰产生的依恋情 感是独立于饥饿和干渴这些基本需要之 外的。 � 实验结果支持了先天论的观点。
EMOTION 30
� 愉快情境:看滑稽表演 � 不愉快情境: 回答烦琐问题并受指责
EMOTION 24
实验结果: � 第二、第三组被试在愉快环境中表现出 愉快的情绪,在愤怒的情境中表现出愤 怒的情绪; � 第一组被试在两种情境中都比较冷静。
EMOTION
25
实验设计 � 说明Schacter实验的设计方法。
*环境情绪气氛)独立组设计 (药效说明* � 3*2(药效说明 � 自变量:药效说明,环境情绪气氛 � 因变量:情绪性质 � 控制变量:生理激活
13
情绪实验研究的困难所在
� ① 对于情绪,仍缺乏一个具体、确切而完整的 定义。
� 一位美国心理学家说:“人人都知道什么是情绪——除
了心理学家。”因为实验心理学家不能满足于简单而笼 统地说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一种反映” 。
� ② 情绪的复杂性
� 情绪发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既是体验,也是反应;它
� 认知取向的情绪理论
� 评定-兴奋理论 � 认知评价理论
� 多元取向的情绪理论
� 多水平理论
EMOTION 6
詹姆斯-兰格:情绪外周理论
� � 詹姆斯(1884)和兰格(1885) 核心观点:情绪是植物性神经系统活动的产物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