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6 让我们的学校更美好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6 让我们的学校更美好教案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6 让我们的学校更美好教案让我们的学校更美好【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学校的作用。

2.情感与态度体会学校带给我们的好处,并学会为其出力。

3.过程与方法通过辩论与调查等活动了解学校的作用,并为其出谋划策。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学校的作用。

2.难点为学校建设提出建议。

【教学准备】教师:义务教育法相关资料与课件。

学生:校园调查报告。

【教学过程】一、我们的成长天地师:学校是我们成长的天地。

在这里,我们不仅可以学到很多本领,认识不同的老师和同学,而且还可以参加各种活动。

同学们讨论讨论,你们在学校里是如何度过每一天的,跟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感受。

学生交流、讨论。

师:孩子们,你们太棒了!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对我们的成长很重要。

但是,有些同学却不这样认为。

看看课文中的小玲是怎么想的,你同意她的观点吗?我们分成三个观点进行辩论。

三个观点分别派代表回答。

生1:我同意小玲的看法,因为现在是信息时代,学校学习到的东西在电脑上也能学到。

生2:我既同意,又不同意小玲的看法,电脑确实可以学到很多知识,但是小学生的自控能力不好,在家里学习的效率不高,不懂的地方也不能直接问,效果肯定不如在学校学习来得好。

生3:我不同意小玲的看法,小学生自控能力差,在家里用电脑学习不切合实际,打游戏的概率反而更大。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并学会分析利弊。

】师:大家在这里上学特别幸福,但是在我国有些地区,由于贫穷和性别偏见,一些女童被迫失学。

你能理解这些失学女童上学的渴望吗?她们能用法律来保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吗?引导学生阅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四条: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

师:我国有义务教育法,我们依法享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培养法律意识,并学会珍惜学习的机会。

】二、我为学校出点力师:学校是我们成长的天地。

学校是我家,环境靠大家。

我们都有责任为学校的环境建设出点力。

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校园垃圾的调查报告,给学校提提建议吧。

学生讨论并派代表发言。

生1:我觉得学校垃圾桶不够多。

生2:我觉得学校垃圾桶位置设置不合理。

生3:学校可以在操场和教学楼增设垃圾桶。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学校还有一些值得改进的地方,只要我们细心观察,都可以发现。

让我们行动起来,与同学、老师和校长一起,为学校建设提出建议。

学生讨论并制定行动方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为学校的建设提供建议,发散学生思维。

】【板书设计】让我们的学校更美好一、我们的成长天地二、我为学校出点力部编人教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5走近我们的老师教案走近我们的老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老师的工作情况。

2.情感与态度体会老师工作的辛苦,学会尊敬老师。

3.过程与方法通过交流与调查等活动认识老师的工作。

【教学重难点】1.重点体会老师工作的辛苦,学会尊敬老师。

2.难点正确处理与老师发生的误会。

【教学准备】教师课表与课件。

【教学过程】一、我和老师的故事师:从幼儿园开始,老师就陪伴着我们成长。

我们和老师之间,曾经有过许多难忘的故事……大家一起交流一下,你们和老师之间,都有哪些难忘的故事。

学生交流、讨论。

师:大家和老师之间的故事会一辈子留在脑海里。

有时候我们当时不能理解或接受老师的做法,但事后发现老师是有道理的。

你遇到过这种情况吗?学生交流、讨论。

师:同学们思考问题的角度可能和老师不一样,所以有些事情会产生一些误解。

老师也不是圣人,也有可能疏忽大意或者误解你的时候。

那么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同学们看看课文中的两个案例,一起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并派代表回答。

生1:要告诉老师自己打扫过了,纸屑不是自己丢的,希望老师在课上强调告诉学生不要乱丢垃圾。

生2:要勇敢地举手回答问题,让老师看到自己,如果老师还是都不请自己回答问题,那可以私下和老师沟通,希望自己能够在课堂多回答问题。

师:对了,当老师的批评不够恰当,或者对我们产生了误会时,我们可以向老师说明情况,也可以向老师提出建议。

提建议的时候要注意方式方法,也要尊重老师。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老师的误解和批评。

】二、老师,您辛苦了师:我们常常说老师很辛苦,到底辛苦在哪里呢?让我们看看老师的一天究竟是怎样度过的。

教师展示自己的任课表,学生观察,并在课本中进行填涂。

师:老师可真辛苦啊!那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既有利于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又能减轻老师的负担呢?学生讨论并派代表回答。

生1:我们要认真写字,让老师批改作业轻松些。

生2:我们要和同学好好相处,让老师少操心。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老师也要感谢你们,课后我们可以当个小记者,去采访各个老师,把大家得到的信息都记录下来。

不过校园里除了老师,还有门卫、园丁、厨师等工作人员。

因为他们的默默工作,我们的校园才更加安全、舒适、美好。

我们要尊重学校的每一位工作人员,珍惜他们的劳动。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尊敬、爱戴学校的工作者。

】师:了解老师后,我们和老师的心贴得更近了。

请大家制作一张感谢卡,送上对老师的感谢、赞扬或者建议,也可以送给你想感谢的工作人员。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感谢卡。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并加深学生对校园工作者的尊敬之情。

】【板书设计】走近我们的老师一、我和老师的故事二、老师,您辛苦了部编人教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6、让我们的学校更美好教案6、让我们的学校更美好教学目标:1、了解学校生活、学校的设施、环境等,热爱学校,珍惜校园生活,能为解决学校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议。

2、培养学生关爱集体,关心校园的情感,引导学生形成用自己灵巧的双手去创造美好校园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学校生活、学校的设施、环境等,热爱学校,珍惜校园生活。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关爱集体,关心校园的情感,引导学生形成用自己灵巧的双手去创造美好校园的生活态度。

课前准备:教师:课件。

学生:完成“校园垃圾报告”。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同学们,我们的校园里还有许多美丽的地方,今天,老师就想跟小朋友们比一比,看谁发现校园里的美景最多,好不好?出示校园美景图片,学生畅所欲言。

二、新知讲授活动一:我们的成长天地教师:学校是我们成长的天地。

在这里,我们不仅可以学到很多本领,认识不同的老师和同学,而且还可以参加各种活动。

请同学们说一说,你都在学校里参加了哪些活动?学生交流:学生思考,举手回答。

教师:同学们每天在学校的时间是最长的,我们是如何度过的?请跟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感受。

学生交流:我每天都和同学们一起上课、玩耍。

学生交流:我喜欢数学老师,每次上数学课我都很开心。

学生交流:这是我在美术课上画的美丽校园。

学生交流:……教师: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对我们的成长很重要。

但是,有些同学却不这样认为。

你同意小玲的观点吗?为什么?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

学生交流:分组讨论。

教师:阅读教材P42页阅读角中的内容。

想一想:你能理解这些失学女童上学的渴望吗?她们能用法律来保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吗?学生交流。

教师:为学生普及相应的法律知识。

活动二:我为学校出点力教师:学校正在开展“我为绿色校园出点力”的活动,朱可可和同学们发现学校总有扫不完的垃圾,他们决定调查校园垃圾问题,你可以根据本校情况把调查报告补充完整。

教师;我们的学校还存在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请分组调查,可以通过拍摄照片或文字报告等方式记录下来。

学生交流:学生课前进行调查,补充调查报告。

教师:我们可以行动起来,与同学、老师和校长一起,为学校建设提出建议。

教师:学校可以改进的地方,很多与我们的行为相关,请同学们做一个行动方案,赶快行动起来吧。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6. 让我们的学校更美好教案6. 让我们的学校更美好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学校是我们成长的天地,学会用法律来保护自己受教育的合法权利;了解学校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能为解决学校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议。

2.情感与态度:通过交流,感受校园文化氛围,了解学生健康成长与学校良好教育的密切关系,意识到学校的重要性。

3.行为与习惯:通过学习,了解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学会积极认真参与学校活动。

4.过程与方法:通过发现学校需要改进的地方,为学校出谋划策,使学校变得更美好。

教学重点:认识学生成长与学校教育的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提出需要改进的地方,为学校出谋划策。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歌曲《校园的早晨》)。

师:你们喜欢歌曲中描述的意境吗?【设计意图:通过欢快的歌曲,让学生迅速融入本课主题。

】二、讲授新课话题一:我们的成长天地(出示教材第40页图)师:同学们,老师先来考一考你们,我们在学校一天的时间是6个小时,那么我们在学校一周的时间是多少小时?我们在学校一个月的时间是多少小时?生1:30个小时。

生2:120个小时。

师:同学们太棒了,都回答对了!我们在学校的时间挺长的,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是如何度过的呢?生1:我每天都和同学们一起上课、玩耍。

生2:在课堂上学习各种知识,每次上数学课我是最开心的。

生3:我最喜欢在美术课上画画。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下面,我们一起来看课本第41页,说说这幅图片在讲什么事情。

生:图片上的女孩在用电脑学习知识。

师:图中的小玲是个电脑迷。

她认为在家里利用电脑就能学习,不去学校也行。

你同意她的观点吗?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吧。

生1:我同意小玲的看法,在电脑上面也可以观看老师讲课。

生2:我不同意小玲的看法,自己一个人学习没有乐趣。

师: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虽然我们可以在家利用网络和电脑学习,但是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对我们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在学校里,不明白的问题可以询问老师,可以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还可以交到兴趣相同的好朋友。

(出示教材第42页诗歌《女孩》,请全班同学一起大声朗诵)师:同学们,我们能够来到学校学习知识,感受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但是,在我国有些地区,由于贫穷和性别偏见,一些女童被迫失学。

你能理解这些失学女童上学的渴望吗?生:能!师:那么,她们应该怎么做呢?生:她们应该用法律来保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对!我们国家有一部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它是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宪法和教育法而制定的法律。

其中第四条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

所以,同学们要了解和自身相关的法律法规,在必要的时候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