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影响小尺度衰落:多径传播、移动台运动速度、信号的传输带宽、环境物体的移动速度。
2、CDMA的频段:上行频段825~845MHz,下行频段870~890MHz双工方式FDD,双工间隔45MHz。
一个CDMA载频为1.23MHz,包含41个AMPS频点(每个AMPS为30khz)。
一个载频两边有0.27MHz的保护带,总带宽1.77MHz,在CDMA载频间无保护频带。
3、在探测信号发射后,有两种原因会导致移动台不能正常接入系统:(1)发射功率小(2)由不同移动台接入信道时随机产生的碰撞。
4、切换是由手机决定的。
(x)IS-95软切换策略使用导频信号的Ec/I作为切换测量的数值,切换的门限采用固定值,切换是由MSC或BSC控制决定的。
5、无线信道中的多址技术:FDMA、TDMA、CDMA三种,全双工方式主要有:FDD、TDD。
6、3G系统的无线传输技术在快速移动环境下数据传输达到144kb/s,步行情况下数据传输速率达到384kb/s,室内情况下数据传输速率达到2Mb/s。
7、3G无线接口主要的3个标准为TD-SCDMA中,CDMA2000美,WCDMA欧。
8、在IS-95CDMA系统中,移动台在接入业务信道时所经历的呼叫处理状态有:初始化状态、移动台空闲状态、系统接入状态、移动台在业务信道控制状态。
在第一种状态下,MS通过搜索所有可能的PN-I和PN-Q,并且选择最强的导频信号,从而获得导频信道,然后采用MS使用Walsh32码和检测到的导频信道时间偏移来获得同步信号。
9、在移动通信中,影响传播的三种最基本的机制为反射、绕射和散射。
移动无线电传播:大尺度传播和小尺度衰落,前者由空间传输损耗和阴影效应引起,后者主要由多径效应引起。
10、功率控制的必要性:①解决远近效应问题②保证话音质量③降低干扰,提高系统容量④减少手机的平均发射功率,延长手机待机时间。
11、切换参数:T-ADD,T-DROP,T-TDROP,T-COMP。
12、IS-95,语言编码采用QCELP,帧长为20ms,编码速率有8.6kb/s,4.0kb/s,2.0kb/s,0.8kb/s13、小尺度衰弱由多普勒频移和多径传播产生,所以忽略多普勒频移引起的频率扩展的影响。
14、IS-95系统反向闭环功率控制过程中,为什么用外环功控?答:反向外环功率控制过程:基站通过测量误帧率,并定时地根据目标误帧率来调节设置点C/I,维护恒定的目标误帧率,反向外环功率控制是为了适应无线信道的衰耗变化,动态调整反向闭环功控中的信噪比门限。
反向内环功率控制过程:基站测量接收到的信号C/I,将该值与设置点比较,通过发送功控指令来增大或减小功率,以使接受的信号C/I接近设置点。
由此可见外环功控的目的是为了一个移动台调整基站的Eb/No目标值,所以用外环功控。
15、MS接入过程(1)确定随机接入信道(2)移动台向基站发送接入探测序列,每次传输接入探测序列之前,移动台要产生一个随机数RS,并把接入序列的传输时间延迟RS个时隙,当测试通过,探测序列的第一个接入探测在那个时隙开始传播,否则要延迟到下个时隙以后进行测试再定,探测序列增加一个规定功率。
(3)在传输一个接入探测后,移动台要从时隙末端开始等候一个规定的时间TA,以接收基站发来的认可信息。
如果接收到认可信息则尝试结束,如果接收不到认可信息,则下一个接入探测在延时一定时间RT后被发送。
注:接入尝试是指传送某一信息直到收到该信息的认可的整个过程,各接入探测序列的第一个探测根据额定功率规定的电平发送,其后每一个接入探测所用的功率均比前一个提高一个规定量。
16、IS-95软切换的过程,软切换的优点和3G的比较。
(1)软切换的过程1.当相邻集或候选集中的某一个导频的强度超过T-ADD时,移动台会向基站发送导频强度测量信息PSMM,并把它纳入候选集。
2.基站向移动台发送切换指示信息HDM。
3.移动台将该导频纳入激活集,并向基站发送切换完成信息HCM。
4.当该导频的强度低于T-DROP,它所对应的切换去掉计时器T-TDROP开始启动。
5.当初换去计数器期满溢出时,移动台向基站发送导频强度测量信息HCM。
6.基站想移动台发动切换指示信息HDM。
7.移动台将该导频从激活集移入相邻集,并发送切换完成信息HCM。
(2)软切换的特点1.软切换可以有效的提高切换的可靠性,大大减少切换过程中掉话的概率。
2.软切换提供分集功能,从而提高了通话质量,增加了系统的容量。
3.主要优点是前后和反向业务信道的分集。
(3)和3G的比较IS-95采用绝对门限,而3G 系统采用的是相对门限,即在不同的小区或不同的环境中加入或删除有效集中的决定门限与当时有效集合中最好的导频与最差导频信号强度有关,为不是事先规定的。
这样3G系统的报告门限可以相对固定而不像IS-95的切换门限要随小区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17、为什么第一代移动通信中,使用大区制,频谱利用率低?答:1.第一代移动通信中,采用的频分多址FDMA,以频率来区分信道,把可以使用的总频段划分为若干占用较小带宽,这些频道互不重叠,每个频道就是一通道,在呼叫的整个过程,其他用户不能共享这一信道,且用户的信道之间设有保护频段,以免产生干扰。
2.第一该移动通信中,采用频双工模式,上下行链频率间隔为45MHz,造成频谱的浪费。
综上两点,使用大区制频谱利用率低。
18、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采用FDMA,为何导致“设备成本高,体积大”?答:FDMA以频率区分信道,将移动台发送信息调制到不同频率。
这些载频在频率轴上错开互不重叠,基站根据载波频率识别发射地址,FDMA在频率轴上严格分割,接收端可利用不同频率的滤波器选择所需波道的信号。
若基站有50个频道,则需50个结构几乎相同的收发设备。
而在TDMA N个时分信道共用以载波占据相同带宽只须一部收发机。
19、在模拟系统中,采用频分多址接入,为什么不用时分多址?答:所谓的时分多址(TDMA)是在一个无线载波上把时间分成周期性的帧,每一帧在分割成若干时隙,每个时隙就是一个通信信道,分配给一个用户。
对任何一个用户而言,发射都是不连续的,而在频分多址系统中,当语音信道分配好以后基站和移动台都是连续传输的,故不用时分多址。
20、信道的相关带宽越宽,则该信道所占用的频率资源越多(x)相关带宽表征的是信道中两个频率分量基本相关的频率间隔,衰弱信号中的两个频率分量,在其频率间隔小于相关带宽时,它们是相关的,衰弱特性具有一致性;在其频率间隔大于相关带宽时,它们是不相关的,衰落特性不具有一致性。
相关带宽越宽,不影响系统容量。
相关带宽是由多径引起的信号时延扩展决定的,与信道容量无关,既不影响信道容量。
21、在IS-95系统中导频信号的电平是所有前向信道中最高的(对)为了保证各移动台载波检测和提取可靠性,导频信道的功劳高于业务信道和寻呼信道。
22、MS捕获到导频信道后,系统完全同步,即可解调寻呼信道(x)前向同步信道主要传输同步信息,导频信道可以利用该信号得到起始时间同步。
同步信道还传输前向寻呼信道的信息速率。
所以,即使系统完全同步要先解调同步信道。
23、反向信道中用长PN码区分用户的不同信道(x)CDMA2000系统,在反向信道中用Walsh码区分同一用户的不同信道。
短PN码前向链路中利用不同的相位偏置来区分基站,长PN码:反向链路中用于关于区分不同的用户(及区分信道)24、在IS-95系统中,我们可以通过调整切换参数来调整基站的覆盖范围(对)导频信道的功率决定了小区的覆盖范围,通过调整切换参数不能直接导致基站覆盖范围的扩大或减小,但是如果降低T-DROP,使MS不容易去掉某一导频,这样简接的使小区覆盖范围扩大。
25、提高T-ADD增加小区边缘的发射功率(对)T-ADD是导频加入门限,MS处边缘时,信号衰落较严重,T-ADD提高,所以邻近小区导频不能加MS的有效集中即MS只能与原小区保持连接而不能与新小区建立连接,但MS通话质量下降,为保持通话质量较好,必须将发射功率提高。
26、TDD不利于开环功控(x)开环功控指的是移动台根据前向链路接受到的信号功率大小来调整移动台的发射功率,开环功控建立在上行链路与下行链路具有一致的信道衰落情况下。
对于TDD时分双工工作方式,上行链路与下行链路动作在相同的频段,具有一致的信道衰落,所以利于开环功控,而FDD的上行与下行在不同的频段上,衰落不一致,所以不利于开环功控。
27、T-DROP太低会增加小区覆盖范围。
(对)T-DROP是导频去掉门限,当导频强度地域T-DROP时,移动台启动切换去掉计时器,当切换去掉计时器期满溢出时,移动台bs发送导频强素测量信息PSMM,并在接到bs的HDM信息后将该导频从有效集中去掉,所以,当T-RDOP太低,当导频信号很弱,但高于T-DROP 时还不能发生切换,这样会导致小区的覆盖范围增大。
28、Walsh码比PN码具有更好地正交性,因此在IS-95CDMA系统中,我们可以采用它来区分前向信道和反向信道(x)在IS-95系统中,因为前向链路采用前向导频信道,Walsh码序列在相位对齐,符号对齐和码片对齐的情况下是彼此正交的,而反向链路中没有导频信道,各个信号时异步的,不太可能将来自不同用户的Walsh 码对齐,所以不采用Walsh码来区分不同的反向信道。
29、由于Eb/No直接和语音的质量有关,所以CDMA用它来衡量语音质量(x)FER是在CDMA中真正很亮语音和数据接收质量指标,FER并不完全又Eb/No来决定,还受到多径情况、移动速度、编码频率和信道情况的影响,有事相同的Eb/No得不到相同的FER,为了确保良好的信道质量,不仅使用Eb/No来衡量,还使用FER来衡量语音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