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业长青》读书心得
——永不满足现状。
在建设高瞻远瞩公司的过程中, 观点九:起点的终点 迷思十二:公司高瞻远瞩, 这是针对文化自身的反思。企业文化不 拟出一篇宣言可能是有用的一步, ——永无止尽。追求持续 主要依靠"远见宣言"。 但只是一千个步骤里的一步而已。是一句口号,需要身体力行。 一贯的协调一致。
一、做造钟师, 不要做报时人。
赛。 一定是时刻都活得非常好。 ——公司领导人应当致力于建 “造钟”就是建立一种机制,使得公 立组织,而非使公司依赖于领 司能靠组织的力量在市场中生存与发 高瞻远瞩公司绝对不需要眼光远大 导个人魅力而存在。 迷思二:高瞻远瞩公司需 展,而不必依靠某个人、产品或机会 的魅力型领导。他们追求的是制造 等偶然的东西。企业必须越来越依靠 要杰出而眼光远大的领导 时钟,而不是成为报时人。 好的机制,包括好的战略管理、好的 型领导者。 组织结构、好的评价考核体系等。
教派般的文化 (保存核心) 永远不够好 (刺激进步)
择强汰弱的进化 (刺激进步)
起点的终点
保存核心和刺激进步 的特殊方法,造钟的 根本要义。
破解12大迷思
本书结论
读书体会
对应9大观点
迷思一:伟大的公司靠伟 馊主意。高瞻远瞩公司起步时经常 必要条件,有它更好,没它也行,企 步履蹒跚,最终却赢得长距离的竞 业的成长过程关键是要活下来,而不 大的构想起家。
《基业长青》读书心得
吉姆〃柯林斯(1958--) 著名的商业畅销书作家。 曾在默克公司、星巴克、时 代明镜集团,麦肯锡公司等 世家知名公司任高级经理和 CEO。
本书性质
企业实证研究报告
12大迷思
18组对照公司
研究逻辑
9大观点
选题原因
高瞻远瞩公司的特质与 动力,即与众不同之处
系统表述这种差异, 并进行有效的传播
写作背景
美国市场经济高度发达下的企业实践和盛行的资本主义精神
迷思一:伟大 的公司靠伟大 的构想起家。
迷思二:高瞻 远瞩公司需要 杰出而眼光远 大的领导型领 导者。
迷思三:最成 功的公司以追 求最大利润为 首要目的。
迷思四:高瞻 远瞩公司拥有 共通的"正确" 价值组合。
迷思五: 惟一不变 的是变动。
企业的根本不在利润,利润只是企业 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企业最根本 观点二:利润之上的追求 的要回答清楚自己的使命,即与价值 ——公司不断前进的根本原因 理念相关的诸多命题。 在于超越利润的价值目的,追 利润之上的追求在伟大的公司里,更 求企业的核心理念。 是被“教派般的文化”灌输。
破解12大迷思
二、拥护兼容 并蓄的融合法
基业长青
三、保存核心、 刺激进步。
四、追求持 续一贯的协 调一致。
一、企业发展有其自身生命周期,基业长青是理想状态。
企业成长阶段 失去创新 管理失控 企业衰退阶段
企业老化
多元化投资 资金枯竭
Hale Waihona Puke 空想孕育期婴儿期学步期
青春期
盛年期
稳定期
贵族期
官僚期
状态
• 有创新的概念 • 概念为市场 并开始实施 接受 • 企业收入迅 速成长 • 创新的缺乏 将会使企业 流产
二、不同国度文化的差异,书中观点未必完全适用于中国。
1.可以尝试从西方的宗教、哲学、科学和历史文化这些大背景中,寻求 西方企业经营管理成功的真正秘诀,研究如何将西方管理与本国文化传 统有机地结合起来的。
——德国著名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著《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韦伯认为,西方的理性主义是由基督教新教的禁欲精神所孕生出来的,尤其是 加尔文教的“上帝预选说”和“天职观”。“上帝预选说”摈弃了天定受永死,而 且教徒的这种状态是无法改变的。为了确定自己得到救赎,个人必须孜孜不倦地劳 动,在现世“增加神的荣耀”(亦即“天职观”)。这种天职观,要求个人将此世 的生涯完全理性化。而这种理性化,塑造了早期资本家的禁欲性格。这种禁欲的性 格,为资本主义的早期发展带来了勤俭、节制、孜孜不倦的市民阶级的企业家,以 及即使工资低廉仍冷静、有良心、工作能力特强、坚信劳动乃为神所喜的人生目的 的劳动者。
靠"伟大的构想"创立公司可能是个 伟大的构想是企业的成长不充分也不
观点一:造钟,不是报时
高瞻远瞩公司追求一组目标,赚钱 只是目标之一,而且不见得是最重 迷思三:最成功的公司以 要的目标。它们都追求利润,但是 它们同样为一种核心理念指引,这 追求最大利润为首要目的。 种理念包括核心价值和超越只知赚 钱的使命感。
问题
• 企业进入盈利 • 建立了一定市 • 管理成熟而规 • 收入与利润稳 • 企业内部优越 • 内部管理制度制约 阶段 场地位 范 定,成长停滞 感强 了企业灵活性和竞 • 收入与利润步 • 但内部管理尚 • 市场地位显著 • 做事讲求程序 争力 增加 未跟上 规范 • 企业在市场上地位 • 收入下滑 迅速下滑 • 企业老化 • 发展停滞 • 企业开始滑坡 •僵化 • 实干精神的 • 企业过度多元 • 管理失控 • 企业产生离心 •瀕于死亡 缺乏将使企 化 • 企业老化 力 业无法生存 • 企业发展停滞
本书结论
读书体会
公司的理念并非相同,重要的是他
对应9大观点
迷思四:高瞻远瞩公司拥 就高瞻远瞩公司而言,没有放诸四 们能坚持自己的价值观,并在此指 观点三:保存核心,刺激 海皆准的"正确"核心价值组合。 导下,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调整自 进步。 有共通的“正确”价值观。
身的经营策略,以适应外部环境。
——核心理念和追求进步的驱 动力携手合作,驱动所有不属 于核心理念的东西变化和进步。 迷思五:唯一不变的就是 高瞻远瞩公司几乎都虔诚地保存核 变是永恒的,不变的只是核心理念, 心理念,很少改变。 或者说是企业信仰。 变动。
迷思六:绩优公司事事谨 高瞻远瞩公司巧妙地运用胆大包天 高瞻远瞩的公司尝试变革,是机会 观点四:胆大包天的目标。 的目标,激发进步。 的实践者。 慎。
迷思七:高瞻远瞩公司是 只有极度符合高瞻远瞩公司核心理 这个问题将企业的思考转入到企业 念和要求标准的人,才会发现那里 中的员工身上。人同样要树立自身 每一个人的绝佳工作地点。 是他们绝佳的工作地点。 的价值观,适应企业文化。 迷思十一:鱼与熊掌不可 高瞻远瞩公司采用"兼容并蓄的融 表象中感觉的冲突,在文化状态下 合法",以互相矛盾的观点追求鱼 是可以共处的。 兼得。 与熊掌兼得。
迷思九:公司应礼聘外来 高瞻远瞩公司由自行培养的经理 “自家长成”的经理人熟悉了解公司文 化,更易带领公司进行变革。重要的是 观点七:自家成长的 的CEO,才能刺激根本变 经营的比率远远超过对照公司(6 如何建立内部晋升机制、人才培养,使 经理人 倍)。 革。 得“自家的经理人能成长起来”。
迷思十:最成功的公司最 高瞻远瞩公司最注重战胜自己, 反而不把成功和击败对手当做最 坚持对标找差,提升自我。 注重的是击败竞争对手。 终目标。 观点八:永远不够好
3.选取的样本公司具有一定时代局限性。
——本书中选取了18组对照公司。其中定义为高瞻远瞩的18家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也是跌宕起伏,可 能恰好这些企业在1960~1990年代的30多年时间里正处于公司生命周期的鼎盛时期;而另外18家对照 企业,恰好在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处于发展的低潮。目前,一些被本书中选取为高瞻远瞩的公司正处于 危急之中,而一些被本书中选取为对照的企业的却是欣欣向荣。 ——例如本书中选取为对照企业的辉瑞制药现在是全球最大的药品制造商,而被本书选取为高瞻远瞩公 司的默克制药已下滑至全球第七。
三、其他值得商榷的观点。 1.胆大包天的目标。
——企业是一个有机系统,战略目标决定资源配置,不现实的“胆大包天的目标”必然造成投资的巨大 浪费,不仅难以实现基业长青的意图,甚至可能造成“入不敷出”的投资困境。
2. 自家长成的经理人。
——不同类型的企业应采取不同的用人模式。封闭式的用人模式,可能会导致企业日趋保守,难有大的 发展。
对照公司
诺顿公司(Norton) 富国银行(Wells Fargo) 麦道公司(McDonnell Douglas) 大通曼哈顿银行(ChaseManhattan) 通用汽车公司(GM) 西屋公司(Swestinghouse) 德州仪器公司(Texas Instruments) 宝来公司(Burroughs) 必治妥施贵宝公司(Bristol-Myers Squibb) 霍华德·约翰逊公司(Howard Johnson) 辉瑞制药(Pfizer) 先力时公司(Zenith) 梅维尔公司(Melville)
注:高瞻远瞩的公司选择标准:根据《财富》杂志工业和服务业两种50O强企业排行榜, 各选出25O家公司,通过问卷调查分析,选出1950年以前成立的18家高瞻远瞩的公司。 对照公司选择标准:创立时代相同,不差劲,但保守的公司。
造钟,不是报时
利润之上的追求
保存核心,刺激进步
胆大包天的目标 (刺激进步) 自家成长的经理人 (保存核心)
14
15 16 17 18
菲利普·莫里斯公司( Philip Morris)
宝洁公司(Procter&Gamble) 索尼公司( Sony) 沃尔玛(Wal-Mart) 迪斯尼公司(Walt Disney)
雷诺·纳比斯克公司(R.J.Reynolds Nabisco)
高露洁公司(Colgate) 健伍公司(Kenwood) 美利坚百货公司(Ames) 哥伦比亚电影公司(Columbia)
2.书中研究的主要是美国企业,有一定美化成分。
——欧洲著名管理学家弗洛蒙德·马里克曾在《商业周刊》上撰文,比较分析了美欧管理 思想,打破了美国神话。 ——马里克认为,美国式管理注重以短期收益为导向,追求股东价值,以盈利为目的,企 业无须对和谐社会负责,一维思路(只考虑金钱),机械式地看待企业、经济与社会之间 的关系;而欧洲式管理注重以长期利益为导向,追求顾客价值,以服务顾客为目的,人们 期望企业行为对社会负责,多维思路(金钱只是其中一环),整体地、系统地看待企业、 经济和社会之间关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