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的基础知识[1]
o 烟煤最大的特点是具有粘结性,这是其他固体燃 料所没有的,因此它是炼焦的主要原料,但需要 指出的是,不是所有的烟煤都具有同样的粘结性, 也不是所有的具有粘结性的烟煤都适合炼焦
煤炭的基础知识[1]
煤的分类
o 褐煤,是泥煤经过进一步变化所生成的, 由于它能将热碱水染成褐色而得名
o 褐煤水分含量较高,容易因风化而破碎, 呈褐色或黑褐色
o 我国的无烟煤目前已探到的储量约1044亿吨,主 要集中在山西省和贵州省
煤炭的基础知识[1]
煤的分类
o 烟煤,是一种炭化程度较高的煤,与褐煤相比, 它的挥发分较少,密度较大,吸水性较小,含碳 量增加,氢和氧的含量减少。烟煤在自然界中分 布最广,储量最多,品种也最多,是冶金工业和 动力工业不可缺少的燃料,也是化学工业的重要 原料
— — —
>30-37 >30-37
>37 >37 >37 >20-26 >26-37 >20-37 >37 >40
>9-14 >14-25 >5-9 >9-14 >14-25 0(成块)-8 0(成块)-9 0(粉状)
0-5 —
煤炭的基础知识[1]
煤的组成
• 煤主要是由碳、氢、氧3种元素组成,并含 有少量的氮、硫、磷和一些稀有元素
煤的元素分析
l 氧 氧不能燃烧,所以是煤中的一种不利 元素,因为它和碳、氢等可燃元素构成氧 化物而使它们失去了进行燃烧的可能性, 从而降低煤的发热量,但氧高的煤往往挥 发分高,容易燃烧,煤中的氧一般不直接 测定,是根据其他成分的测定值进行差减 法求得
l 磷 磷在煤中含量也极少,并且对于冶金 是有害的物质
l 其中有机硫和黄铁硫都能参与燃烧反应,因而总称 为可燃硫或挥发硫;而硫酸盐硫则不能进行燃烧反 应,把黄铁矿硫和硫酸盐硫叫做无机硫,即煤中硫 分为有机硫和无机硫
煤炭的基础知识[1]
煤的元素分析
l 硫在煤中是一种极为有害的物质,在燃烧、运
输、气化和炼焦时都会带来很大的危害;且硫 燃烧后生成SO2和SO3能危害人体健康和造成大 气污染,会形成酸雨。在加热炉中造成金属的 氧化和脱碳,在炼焦过程中硫化物侵蚀设备等 等,所以对于煤中硫的控制,一般都比较严。 但另一方面,硫又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寻 求高效经济的脱硫方法和硫的回收利用途径, 具有重大意义。
煤炭的基础知识[1]
煤的工业分析
l 挥发分 l 煤样中水分蒸发后,继续升温,某些物质会
挥发成气体,煤样由于这种挥发所失去的重 量占原煤样的百分比,称为这种煤的挥发分。 挥发分的组成,除了有少量不可燃气体如氧 气、二氧化碳和氮气等外,主要为可燃气体, 如一氧化碳、氢气、硫化氢及一些碳氢化合 物等
煤炭的基础知识[1]
l 内水在室温下不易失去,将空气干燥煤样加热至105110℃时失去水分即内在水分。失去内在水分的煤为干 燥煤
煤炭的基础知识[1]
煤的工业分析
l 以上两种水分是以机械方式及物理化学方式与 煤结合,通常称为游离水,煤中的游离水在常 压下105-110℃时经短时间干燥即可全部蒸发。 把煤的外在水分与内在水分的总合称为煤的全 水分,简记符号为Mt
煤炭的基础知识[1]
煤的元素分析
l 硫 在煤中有3种存在形态:
l 有机硫(S机)来自母体植物,与煤成化合状态,均 匀分布
l 黄铁矿硫(S矿)与铁结合在一起,形成FeS2,也叫 硫化物硫。
l 硫酸盐硫(S盐)以各种硫酸盐的形式(主要是 CaSO4·2H2O和FeSO4·7H2O)存在于煤的矿物杂 质中
煤的工业分析
l 挥发分不是以现成的状态存在于煤中,而是在煤被加 热时才形成的,因此所谓的煤的挥发分含量,实质上 并非指煤中含有挥发物质多少,而是指在一定加热条 件下能够分解生成的挥发物的数量
l 煤的挥发分随煤的煤化程度的加深而逐渐降低。腐泥 煤的挥发分产率要比腐植煤高。煤化程度低的泥炭挥 发分高达70%;褐煤一般为40-60%;煤化程度稍高的 烟煤一般为10-50%;煤化程度高的无烟煤则小于10%。 因此根据煤的挥发分产率可初步判断煤的煤化程度, 估计煤的种类
分类指标 Y(mm) —
0(粉状) 0(成块)-8
>8-12 >12-25 >12-25 >8-12 >9-14 >14-25 >25-30
>30 >25-30
>30 煤炭的基础知>识[215]
中国煤分类(以炼焦煤为主)方案
气煤
弱粘煤 不粘煤 长焰煤 褐煤
1号肥气煤 2号肥气煤 1号气煤 2号气煤 3号气煤 1号弱粘煤 2号弱粘煤
的条件下完全燃烧后的残留物。由于灰分是 不可燃烧的物质,含灰量多时必然导致可燃 成份降低,就会降低煤的发热量。同时在燃 烧中部分灰分包围了可燃成份,影响了可燃 质的正常燃烧,所以灰分是煤的有害成分, 灰分大致呈以下方式:二氧化硅(SiO2)、 氧化铝(Al2O3)、氧化铁(Fe2O3)、氧化钙 (CaO)、氧化镁(MgO)等 煤炭的基础知识[1]
l 焦耳(J):是法定计量单位,煤的发热量测 定方法规定的用焦耳/克(J/g),千焦/千克 (kj/kg)和兆焦/千克(Mj/kg)来表示。
l 卡(cal):1卡等于将1克纯水温度升高1℃所需 要的热量,一般用换算的等式为:
l 1cal(20℃)=4.1816J
煤炭的基础知识[1]
煤的工业分析
l 煤的发热量主要取决于煤的水分、灰分和煤化 程度,煤的发热量随着碳化程度的提高而不断 增大,在含碳量为87%左右时,发热量达到最 大值,以后则开始下降,因为纯煤的发热量主 要与煤的元素(碳、氢、氧等)成份有关。在 烟煤向无烟煤过渡时,发热量有所降低,而氢 含量大大降低,由于氢在燃烧时发出的热量约 等于碳的3倍,所以某些烟煤(焦煤、肥煤) 的发热量高于无烟煤就是这个道理
煤炭的基础知识[1]
煤的工业分析
l (2)内在水分(Minh),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达到空 气干燥状态时所保留的水分,即存在于煤粒内部直径 小于0.000005cm的毛细孔中的水分。该水分以物理化 学方式与煤结合,其含量除与煤的表面大小和吸附能 力有关外,还与煤的煤化程度有关,一般煤化程度在 焦煤、肥煤阶段的水分最低,年轻的褐煤内在水分最 高,而年老的无烟煤的内水又明显增高
煤炭的基础知识[1]
煤的分类
o 泥煤,是最年轻的煤,也就是由植物刚刚变 来的煤,结构上它尚保留着植物遗体的痕迹, 是棕褐色或黑褐色的不均匀物质,质地疏松, 吸水性强。实际上,泥煤属于植物成煤过程 中的过渡产物
煤炭的基础知识[1]
中国煤分类(以炼焦煤为主)方案
大类别 名称
无烟煤 贫煤 瘦煤
焦煤
肥煤
煤炭的基础知识[1]
煤的分类
o 无烟煤,又称白煤,因燃烧无烟而得名,是矿物 化程度最高的煤,也是年龄最老的煤。它的特点 是密度大,含碳量高,挥发分极低,燃点高,组 织致密而坚硬,吸水性小,适于长途运输和长期 储存。无烟煤的主要缺点是受热时容易破裂成碎 片,可燃性差,不易着火,但由于其发热量高, 灰分少,含硫量低,因此受到重视
v 工业分析:水分、灰分、挥发 分、固定碳、发热量、焦渣特 征,灰融点
煤炭的基础知识[1]
煤是复杂多种高分子物质的
煤
混合物,元素分析就是测定这些
的
元素的组分,它与煤的工业分析 同是煤质的基本分析,通过它们
元
可以对煤的化学成分有个最基本
素
的了解,元素组成可以用来估算 煤的发热量、理论燃烧温度及燃
分
烧产品的组成等,一般元素分析
析
采用干燥无灰基(可燃基)为基 准。
煤炭的基础知识[1]
煤的工水分、灰分、 挥发分的测定及固定碳的计算。此
的
外还单独列出煤中硫分测定和发热
工
量的测定结果。煤的工业分析是了 解煤质特性的主要指标,也是评价
业
煤质的基本依据,根据工业分析的
分
各项测定结果可以初步判断煤的性 质、种类和各种煤的加工利用效果、
煤炭的基础知识[1]
煤的工业分析
l 固定碳(FC) l 煤样除掉水分和挥发分后,剩余下来的煤的
固体部分,成为焦炭,焦炭是由固定碳和灰 分组成的,将焦炭在空气中加热到800±25℃ 的温度下灼燃,到重量不再变化时(约两个 小时后)取出来冷却,这时焦炭失去的重量 就是固定碳的重量,剩余部分则是灰分的重 量,这两个重量各占煤样原重量的百分比, 就是固定碳和灰分在煤中的成份煤炭含的基础量知识[1]
析
工业用途及贸易定价依据等等
煤炭的基础知识[1]
煤的元素分析
l 碳 是煤的主要可燃元素,它在燃烧时 放出大量的热,煤碳化程度越高,含碳 量就越多
l 氢 也是煤的主要可燃元素,它的发热量 约为碳的3倍,但它的含量比碳少的多
l 氮 在煤中的含量很少,煤燃烧时大部分 氮呈游离N2状态而分解逸出
煤炭的基础知识[1]
煤的工业分析
l 煤中的矿物质大部分都不能燃烧,任何一种煤都会含 有灰分,按其成因不同分为外在灰分和内在灰分两种
l 外在灰分是在煤炭开采和加工处理中混入的矿物质 (多为在开采时由于顶板与底板的岩石混入煤中即矸 石),经过洗选后大部分都能除掉
l 内在灰分又分为原生灰分和次生灰分。成煤原始植物 (即成煤的原始物质)中本身所含的灰分称为原生灰 分;而自成煤过程中由风和水流带来的矿物质杂质形 成的灰分叫次生灰分。要除掉内在灰分是相当难的
煤炭的基础知识[1]
煤的工业分析
l 化合水 l 煤中的化合水是指以化学方式与矿物质结合,
有严格的分子比,在全水分测定后仍保留下来 的水分,即通常所说的结晶水化合水。由于其 含量不大,在煤的工业分析中一般不考虑化合 水
煤炭的基础知识[1]
煤的工业分析
l 灰分(A) l 灰分是煤中不能燃烧的矿物质,是煤在规定
煤的工业分析
l 发热量(Q) l 是指单位质量的煤完全燃烧时所发出的热量。
煤炭发热量是动力用煤最重要的一项指标, 发热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煤的经济价值。 l 煤的发热量种类很多,通常分为弹筒发热量、 高位发热量和低位发热量3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