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园语言活动教案猴子捞月

幼儿园语言活动教案猴子捞月

幼儿园语言活动教案
班级:大五班人数:20人教师:
一、设计意图:
《猴子捞月》这一故事情节生动,人物性格鲜明,适合大班幼儿的认知水平。

鉴于这个故事大部分幼儿相当熟悉,因此在设计时运用了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方法,带领幼儿分析人物的性格,体验人物的情感。

二、活动内容:故事讲述——《猴子捞月》
三、活动目标:1、把握文学作品《猴子捞月》的主要情节及人物特点。

2、能运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进行推理讲述。

3、知道遇到事情要积极动脑筋想办法解决。

四、活动准备:课件PPT
五、活动过程:
(一)用PPT图片导入活动。

1、出示PPT图片提问:看看图上有些什么?小猴在这里干嘛?
2、幼儿观察图片并猜测、想象。

3、教师总结并引出故事开端。

(二)理解故事情节
分段推理讲述、分析人物特点:
1、出示PPT图一
(1)提问:小猴发现了什么?它心理是怎么想的?它会怎么
做?
(2)幼儿讨论后学学小猴的做法,并分析小猴的性格特征。

(3)幼儿根据所分析的性格特征再次体验感受小猴当时的神态及语言。

(4)幼儿分组尝试不同猴子的语气、语调。

(5)教师完整讲述本段故事。

2、出示PPT图二
(1)提问:他们在干什么?你觉得谁的话最管用?老猴子是一只什么样的猴子?它会对猴子们说些什么?
(2)请幼儿先个别后集体,学一学老猴子的动作、语气。

(3)提问:小猴子想了好些办法能把月亮捞上来吗?为什么?
假如你在他们身边你会怎么做?启发幼儿想办法让小猴明白那是月亮的影子。

(4)教师完整讲述本段故事。

3、出示PPT图三
(1)师生共同观察众猴捞月的情节,提问:它们是怎样捞月亮的?又是怎样一串的挂起来?
(2)提问:他们发现月亮后一起想办法去捞月亮,说明它们是
一群怎样的猴子?
(3)教师完整讲述本段故事。

(三)迁移作品经验
1、出示PPT图四提问:发生了什么事情他们会笑?
2、幼儿讨论
3、教师小结:原来小猴闹了一个笑话,当小猴再遇到事情的时候要沉着、冷静,积极的动脑筋思考问题。

(四)完整欣赏
教师与幼儿一起欣赏动画片,听故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