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细胞和基质的超微结构
1. 内质网的类型: 内质网按其囊膜表面是否附有核糖体,分为两类:
粗面内质网(rough endoplasmic reticulum RER) 滑面内质网(smooth endoplasmic reticulum SER)
20
图9. 内质网系统模式图
图10. 僧帽牡蛎卵母细胞内质网照片
21
内膜系统的超微结构
38
核糖体
一、核糖体的形态结构
核糖体(ribosome) 是由核糖核酸与蛋白质组 成的颗粒状结构。 电镜下观察,核糖体 具有一定的三维结构。
图17. 核糖体的电镜照片 (A)大肠杆菌基质内的核糖体 (B)蝙蝠胰腺外分泌细胞内质网上的核糖体
39
图18. 核糖体结构模式图 (A)外形 (B) 剖面图
11
图5. 质膜液态镶嵌模式图
12
图6. 质膜液态镶嵌立体模式图
图7. 质膜冰冻蚀刻照片
13
细胞膜的超微结构与功能
细胞膜的动态性观点: 1970年L.D.Frye和H.Edidin报道了他们的实验
图8. 质膜流动性示意图 (A)细胞融合后表面抗原混合试验
14
细胞膜的超微结构与功能
以淋巴细胞为材料也得到了类似的实验结果
膜相结构…质膜、内质网、高尔基体、核膜、线粒体、 溶酶体等。 / 细胞 \ / 质相结构…核蛋白体、中心体、微管、微丝等。
非膜相结构
\ 核相结构…核仁、染色质(染色体)、核基质等。
4
图1. 动物细胞超微结构模式图
5
图2. 大鼠肝脏细胞照片
6
细胞膜的超微结构与功能
一、细胞膜的结构
细胞膜(cell membrane)是细胞表面的一层薄膜,它把 细胞同周围的环境隔开,具有独特的结构与功能。 电子显微镜下, 三层膜结构 7~10nm 内外两层电子密度较高 中间层电子密度低 2~3nm 单位膜(unit membrane)
7
细胞膜的超微结构与功能
细胞膜结构学说
1. 板 层 学 说 ( Bimolecular leaflet model)
1934 年 由 Danielli 和 Davson 提出
图3. 单位膜板层学说模式图
8
细胞膜的超微结构与功能
两条黑线夹一透光线的三层夹板式单位膜结构(黑-亮-黑)。
图4. 人红细胞膜的电镜照片
溶酶体的标记酶是酸性磷酸酶。
28
内膜系统的超微结构
(二)溶酶体的种类
溶酶体分为:
初级溶酶体(primary lysosome) 次级溶酶体(secondary lysosome)
29
内膜系统的超微结构
1. 初 级 溶 酶 体 : 含 水 解 酶,但无作用底物,由单位 膜包围。 其内容物一般为不同电 子密度的均质物质。直径为 25~50nm,覆有外衣。
图20. 线粒体光学显微镜结构示意图
45
线粒体
电镜下,线粒体是由内外两层单位膜包围而成,分别称为线粒体的 内膜和外膜。
图21. 板状嵴线粒体立体结构模式图
46
线粒体
外膜(external or outer membrane): 厚约6-7nm,包被线粒体周围表面平滑 内膜(internal or inner membrane): 向线粒体腔内突出形成复杂的折叠称为线粒 体嵴 (mitochondtial cristace) 外室(outer chamber,membrane space): 线粒体内外膜之间的空隙 内室(inner chamber, intenristal space): 内膜内侧与嵴之间的空隙 内外二室中均含有液态的基质,基质内含纤维状,颗粒状物质
4. 膜转化:新的膜在内质网合成,转移到高尔基复合体, 经修饰后,在外排过程中高尔基小泡同质膜 融合,修饰的膜即加入到质膜中。
27
内膜系统的超微结构
三、溶酶体 (一)溶酶体的形态结构与化学组成
溶酶体(lysosome)是由单位膜包围而成的微小细胞器, 直径变化在25nm~0.8um,膜厚6nm。 主要成分: 脂蛋白、髓磷脂 (抗水解酶) 水解酶(50多种,不同细胞溶酶体种类和数量不同)
22
内膜系统的超微结构
(2)滑面内质网: a. 解毒作用:SER膜上有一些酶可使外源性物质发生结 合和氧化,使其失活,称为解毒作用。 b. 合成脂类:SER中含有许多与合成甘油三脂,磷脂和 胆固醇有关的酶,除了脂肪酸和两种线粒体磷 脂外,所有的脂类都是在内质网膜上合成的。 c. 糖原分解:SER含有葡萄糖-6-磷酸酶,可以使葡萄糖6-磷酸脱去磷酸,变成葡萄糖。
(B)淋巴细胞成束(玳瑁)反应
15
细胞膜的超微结构与功能
二、细胞膜的功能 1. 通透作用:支架和屏障作用,选择性的通透作用, 通过被动扩散和主动运输实现。 2. 细胞膜受体:受体(veceptor)有选择地和活性物质 相结合,产生效应,使细胞的功能或物质 代谢朝着一定的方向变化。 3. 调节代谢的作用:大分子物质合成、中间代谢产生部 位。膜中的酶参与反应,并通过多种途径 调节细胞代谢。 4. 免疫作用:遗传学确定的抗原性,膜抗原的种类繁多, 种属特异性,在医学生物学研究领域受到 广泛重视。
多糖,RNA及各种酶类 高尔基复合体的标记酶:糖基转移酶
26
内膜系统的超微结构
(二)高尔基复合体的功能 1. 形成分泌物:是高尔基复合体的主要功能之一,包装 好的分泌颗粒通过外排作用被送往细胞外。
2. 形成糖基化蛋白和糖鞘脂:糖基转移酶,催化蛋白质 的糖基化,并在糖脂形成中发挥作用。 3. 蛋白质改造:对合成的多肽进行剪切。
2. 内质网的功能 (1)粗面内质网: a. 蛋白质合成:核糖体可合成蛋白质,主要为分泌蛋白, 也有装配内膜系统所需的蛋白质。 b. 膜的生成:在RER中合成大量内膜,通过一系列化学 和结构上的改造,进入滑面内质网、高尔 基体,最后参加到质膜和形成溶酶体膜。 c. 物质运输:RER不仅能合成大分子物质,而且也是运 输各种物质的通道,起着胞内运输物质循 环系统的作用。 d. 改造多肽:RER对膜上合成的多肽链还要进行一定的 改造。如氨基酸的羟基化和糖基化作用。
36
内膜系统的超微结构
3. 无 核 样 体 的 微 体 : 没有尿酸氧化酶,也 无核样体,微体呈卵 圆形,外围界膜,内 有中等密度呈细小颗 粒状的基质。
图16. 人肝细胞过氧化物体照片
37
内膜系统的超微结构
(二)过氧化物酶体的功能 过氧化物酶体富含酶(20多种): 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过氧化氢酶(catalase)(标志酶) 多种氧化酶 主要的功能:在肝、肾细胞内防止产生过量的过氧化 氢,以免引起细胞中毒。此外,可能参与糖原异生,参与 脂肪转化为糖类的过程。
23
内膜系统的超微结构
二、高尔基复合体 (一)高尔基复合体的形态结构与化学组成 1. 高尔基复合体(Golgi complex)
核的附近,分成三个部分:扁平囊、大囊泡、小囊泡。
24
图11. 高尔基复合体模式图
图12. 植物细胞高尔基复合体照片
25
内膜系统的超微结构
2. 化学组成:
基本成分:蛋白质 (60%) 脂类 (40%) :磷脂,胆固醇、中性脂肪
9
细胞膜的超微结构与功能
2. 液态镶嵌模型学说(Fluid mosaic model)
Singer和 Nicolson于1972年提出
/ 脂类双分子层排列构成了膜的网架 蛋白质分子镶嵌在脂双层的网架中
模型要点
\
10
细胞膜的超微结构与功能
膜蛋白分为两类:
内在蛋白(intrinsic protein) 以不同深度嵌插在脂双层中 外在蛋白(extrinsic protein) 附着于膜的表层
18
内膜系统的超微结构
2. 化学组成: 基本成分: RNA、蛋白质、脂类等。 蛋白质:酶、结构蛋白 酶类:NADH 细胞色素b5还原酶 细胞色素b5 细胞色素P-450(标记酶,SER细胞质面) ATP酶和葡萄糖-6-磷酸酶等。 脂类:磷脂(70%)、胆固醇等。
19
内膜系统的超微结构
(二) 内质网的类型及功能
16
内膜系统的超微结构
内膜系统(endomemberane system) :是指那些在功 能上为连续统一体的细胞内膜,即核内膜、内质网、高尔基 器、和小泡、液泡,以及其它细胞器,如微体、溶酶体等。 这个内膜系统是真核细胞所特有的。
17
内膜系统的超微结构
一、内质网 (一) 内质网的结构与化学组成 1. 结构: 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是细胞质中 由膜围成的管状或扁平囊状及泡状结构。它们互相吻 合成网,交织分布在细胞质中,形成一个相互连通的 管腔系统。
图13. 人肺泡巨噬细胞初级溶酶体照片
30
内膜系统的超微结构
2. 次级溶酶体:含有 水解酶及相应当作用底物。 分布广泛,在各种细胞中 较为常见。
图14. 狗肝细胞次级溶酶体照片
31
内膜系统的超微结构
次级溶酶体分为三类: (1)异噬小体(heterophagosome):细胞通过内吞 作用吞入了异物,形成了初级内吞小泡。初级溶酶体同内吞 小泡融合,形成异噬小体。 (2)自噬小体(autophagosome)在细胞中包围了部 分细胞器正在进行消化的溶酶体。被包围的细胞器是处于衰 老状态或多余的。 (3)残余小体(residual body):次级溶酶体中的物 质消化不掉的部分被保留在溶酶体内,这种溶酶体称为残余 小体。
40
核糖体
二、核糖体的存在形式与功能
核糖体可以亚单位,单体的形式存在,也可以由直径 10~15nm的mRNA细线串联在一起,成为合成蛋白质的功 能基团,称为多聚核糖体(polyibosome)。
大多数核糖体以簇状的形式出现,大小约100n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