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猜灯谜活动方案 3 篇元宵节猜灯谜活动方案(一)银装素裹,玉树琼花。
我们在欢乐、祥和、幸福、美满的节日氛围中,又迎来了“元宵节”。
为了给热闹纷呈的元宵之夜锦上添花,为了让小区业主在吃汤圆之余、赏花灯之际,增添节日情趣。
家宁物业公司特举办“闹元宵猜灯谜赏焰火”联谊活动。
活动安排如下:一、活动时间:20xx 年x 月x 日晚5:30二、活动地点:商务会馆乒乓球室三、活动方式:1、由小区业主自愿参加。
2、猜谜与联谊活动同时进行,猜对灯谜或游戏中获胜者均可得到奖品一份。
四、准备工作:1、准备灯谜50 条,礼物80 份,(x 月x 日前准备完毕)2、准备灯笼100 个,挂在一期、二期路灯上(x 月x 日前准备完毕)3、用灯笼布置健美操室并刻字,准备灯笼 4 个,灯泡4 个(x 月x 日前准备完毕)4、海报宣传两份(2 月13 日前准备完毕)5、广播宣传活动内容6、舞碟、歌碟元宵节猜灯谜活动方案(二)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为丰富员工文化生活,活跃节日气氛,展现森达员工风采,以增强员工的凝聚力,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让员工欢度一个温馨、愉悦、宽松的元宵佳节,经公司领导研究决定,由人力资源部组织一次“庆元宵?猜灯谜”文化活动,拟订活动方案如下:一、活动主题:猜灯谜、庆元宵二、活动时间:20xx 年x 月x 日(农历正月十五)晚6:00三、活动地点:一楼同仁厅会议室四、活动准备:1、2 月17 日前,人力资源部负责收集各种灯谜,准备奖励员工的小礼品。
2、场地布置:2 月17 日上午,设备科协助人力资源部,悬挂好元宵节灯笼; 下午下班前在会议室四周拉上红丝带,将灯谜吊在上面; 活动期间播放节日音乐,渲染气氛。
3、2 月17 日晚,人力资源部负责组织猜谜活动,包括人员通知,谜底核对、奖品发放及宣传拍摄等; 保卫科负责维持活动期间的秩序。
五、活动规则:1、猜谜活动,必须是现场猜谜,不得将谜面揭下带走。
2、每个猜谜者猜一个灯谜,必须先到指定兑奖处核对谜底,确认无误后,由巡视人员取下谜面交兑奖处,猜谜者进行登记,填写所猜中谜面题号、谜底、本人姓名、部门或车间之后,方可领取奖品。
(算命)3、猜对一条谜语兑换一份奖品。
为了让更多的员工参与活动,每人次限猜一条。
4、谜语共200 条:第1-60 条灯谜到一号兑奖桌核对答案,第61-120 条灯谜到二号兑奖桌核对答案,第121-200 条灯谜到三号兑奖桌核对答案。
5、奖项设置:共设置奖品200 份,猜对一条谜语兑换一份奖品,奖品兑完,活动结束。
六、活动注意事项:1、猜谜要有秩序,不要大声喧哗。
2、谜底猜出后,员工只需把谜面题号记住,到指定兑奖处核对答案,不能将谜面取下。
3、对答案要排队守秩序,违反者取消猜谜资格。
七、活动费用预算:1、元宵小灯笼20 只,5 元x20=100 元2、红丝带两盘,15 元x2=30 元3、礼品200份,4 元x200=800元合计费用:约1000 元左右。
元宵节猜灯谜活动方案(三)为丰富文化生活,活跃节日气氛,展现风采,很多公司都会组织元宵节活动,以增强凝聚力,那么问题来了,如何做好元宵节活动,准备一份完美的《元宵节活动方案》呢,小编整理了几份,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为丰富文化生活,活跃节日气氛,展现风采,很多公司都会组织元宵节活动,以增强凝聚力,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让大家欢度一个温馨、愉悦、宽松的元宵佳节,那么,问题来了,如何做好元宵节活动,准备一份完美的《元宵节活动方案》呢,小编整理了几份,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活动主题:《元宵节活动方案》闹元宵?猜谜语二、活动时间:20xx 年x 月x 日(农历正月十五)上午09:30——10:30三、活动地点:图书馆二楼阅览部四、活动准备:1、2月14日前,办公室负责收集各种灯谜,准备奖励读者的图书,读者通知。
2、场地布置:2月13日,办公室协助阅览部,在阅览室四周拉上红丝带,将谜语吊在上面; 活动期间播放节日音乐,渲染气氛。
3、2 月14 日上午,办公室负责组织猜谜活动,包括谜底核对、奖品发放及宣传拍摄等; 阅览部、外借部负责维持活动期间的秩序。
五、活动规则:1、猜谜现场,猜谜者每人每次只限猜一条谜语,不限次数,多猜多赠2、谜底猜出后,猜谜者只需把谜面号记住,到谜底核对处核对答案,确认无误后,由工作人员发放赠书卡,凭此卡取下谜面,到赠书处领取赠书。
3、每张赠书卡赠书一册。
4、请读者文明猜谜,遵守规则。
六、活动注意事项:1、猜谜要有秩序,不要大声喧哗。
2、谜底猜出后,读者只需把谜面题号记住,到指定兑奖处核对答案,不能将谜面取下。
3、对答案要排队守秩序,违反者取消猜谜资格。
4、已公布答案的谜面当场封题,不能再猜。
元宵节猜灯谜的最早起源元宵节,中国民间有“观灯猜谜”的习俗。
民俗专家介绍说,猜灯谜,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据记载,猜灯谜自南宋起开始流行,至今不衰。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出现在宋朝。
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谜、猜谜的人众多。
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
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天津市民俗专家赵之珩介绍说,灯谜是我国独有的富于民族风格的一种文学形式,生动活泼。
灯谜的基础是谜语,而谜语的发展是有一个过程的。
早在春秋战国时谜语就已经出现了,当时一些“政客”为了宣传自己的主张,说动各国君主,往往在发言中采用传统民间故事传说的隐喻方法,巧妙影射。
当时把这种方法叫“隐语”或“瘦词”。
到汉代时,逐步演变成为破译文字形义为主的谜语。
这时的谜语还是比较粗糙的,有民间老百姓创作的,也有文人创作的。
到了三国时,谜语书面创作形式已十分盛行。
宋代谜语与元宵赏灯相结合,丰富了灯节的娱乐活动,这时才是灯谜。
此后,谜语有了更多的趣味性,因为在宋代,游乐场所“瓦舍”兴起,给灯谜的发展创造了物质条件,这就促进了灯谜的发展。
于是,当时不少的文学家都成为制谜高手。
元宵节猜灯谜的经典故事据传,很早的时候,有个姓胡的财主,家财万贯,横行乡里,看人行事,皮笑肉不笑,人们都叫他"笑面虎" 。
这笑面虎只要看见比自己穿得好的人,便象老鼠给猎捋胡子──拚命巴结; 对那些粗衣烂衫的穷人, 他则象饿狗啃骨头──恨不得嚼出油来。
那年春节将临,胡家门前一前一后来了两个人,前边那人叫李才,后边那个叫王少。
李才衣帽整齐华丽,王少穿得破破烂烂。
家丁一见李才,忙回房禀报,笑面虎慌忙迎出门来,一见来客衣帽华丽,就满脸堆笑恭敬相让。
李才说要" 借银十两" ,笑面虎忙取来银两。
李才接过银两,扬长而去。
笑面虎还没回过神来,王少忙上前喊道:" 老爷,我借点粮。
" 笑面虎瞟了他一眼,见是衣着破烂的王少,就暴跳如雷地骂道:" 你这小子,给我滚!" 王少还没来得及辩驳,就被家丁赶出大门。
回家的路上,王少越想越生气,猛然间心生一计,决定要斗斗这个笑面虎。
(算命)转眼间,春节已过,元宵将临,各家各户都忙着做花灯,王少也乐哈哈地忙了一天。
到了元宵灯节的晚上,各家各户街头房前都挂上各式各样的花灯,王少也打出一顶花灯上了街。
只见这花灯扎得又大又亮,更为特别的是上面还题着一首诗。
王少来到笑面虎门前,把花灯挑得高高的,引得好多人围看。
笑面虎正在门前观灯,一见此景,忙也挤到花灯前,见灯上题着四句诗,他认不全,念不通,就命身后的帐房先生念给他听。
帐房先生摇头晃脑地念道:头尖身细白如银,论秤没有半毫分,眼睛长到屁股上,光认衣裳不认人。
笑面虎一听,只气得面红耳赤,怒眼圆睁,哇哇乱忠:" 好小子,胆敢来骂老爷!" 喊着,就命家丁来抢花灯。
王少忙挑起花灯,笑嘻嘻地说:" 老爷,咋见得是骂你呢?" 笑面虎气呼呼地说:" 你那灯上是咋写的?" 王少又朗声念了一遍。
笑面虎恨声说:" 这不是骂我骂谁?" 王少仍笑嘻嘻地说:"噢,老爷是犯了猜疑。
我这四句诗是个谜。
谜底就是'针' ,你想想是不是?" 笑面虎一想:可不哩! 只气得干瞪眼,没啥说,转身狼狈地溜起了。
周围的人见了,只乐得哈哈大笑。
这事后来越传越远。
第二年灯节,不少人都将谜语写在花灯上,供观灯的人猜测取乐,所以就叫"灯谜" 。
以后相沿成习,每逢元宵灯节,各地都举行灯谜活动,一直传到现在元宵节灯谜及答案爱好旅游(打一成语)——喜出望外盲人摸象(打一成语)——不识大体蜜饯黄连(打一成语)——同甘共苦会计(打一成语)——足智多谋逆水划船(打一成语——力争上游快刀斩乱麻(打一成语——迎刃而解翘翘板(打一成语)——此起彼落遇事不求人(打一成语)——自力更生脱粒机(打一成语)——吞吞吐吐四通八达(打一成语)——头头是道一块变九块(打一成语)——四分五裂节日的焰火(打一成语)——五彩缤纷乖(打一成语)——乘人不备相声(打一成语)——装腔作势逆水划船(打一成语)——激流勇进伞兵(打一成语)——从天而降兔子请老虎(打一成语)——寅yín 吃卯mǎo粮照相底片——颠倒黑白平原门下客三千——胜友如云桁héng(打一成语)——行将就木圆寂(打一成语)——坐以待毙哑巴打手势(打一成语)——不言而喻仙乐(打一成语)——不同凡响零存整取(打一成语)——积少成多初一(打一成语)——日新月异暗中下围棋(打一成语)——皂白不分并重(打一成语)——恰如其分八十八(打一成语)——入木三分超好牙刷(打一成语)——一毛不拔打边鼓(打一成语)——旁敲侧击感冒通(打一成语)——有伤风化鲁达当和尚(打一成语)——半路出家皇(打一成语)——白玉无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