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单元课件抗日战争的胜利复习

第四单元课件抗日战争的胜利复习


5.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日本能一步 步侵入中国的根本原因是( C ) A.日本帝国主义急于摆脱国内经济危机 B.东北边防联军执行不抵抗命令 C.国民党妥协退让 D.中国共产党刚刚建立,力量有限 6. 提出“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 民主、统一、富强的新国家”的会议是 ( ) C 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中共八大
第四单元
伟大的抗日战争
单元综述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 变,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全 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西安事变的 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1937年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七七事变,中华民族 全面抗战从此开始。中国人民经过八年 浴血奋战,终于第一次取得了近代以来 反侵略战争的彻底胜利。
开拓创新、善于在危难中开辟发展新道路的民 族创造精神; 坚持正义、自觉为人类和平进步事业贡献力量 的民族奉献精神。
中日如何妥善处理两国关系:
(1)中日两国和则两利,斗则俱伤。
(2)日本应正视历史问题,积极、主动、 妥善解决战后遗留问题,不要做伤害中国人 民情感的事,发展中日两国互惠互利、友好 合作的睦邻关系。 (3)中国应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 教训,努力发展经济,增强国力,提高国际 地位,加强和日本的经济文化交流,努力促
(3) 中共七大成为民主革命时期最 重要大会的原因
从背景看,在抗战胜利前夕召开,肩负着从民 族革命向民主革命转变的历史任务。
从政治角度看,中共在政治上更加成熟,根据 形势的变化,制定了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 从组织上看,选举产生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 领导集团,使遵义会议形成的领导集体更加团结和 巩固。 从思想上看,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为完成党的工作任务提供了思想保证。
进中日关系的友好发展。
中日青少年对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应 持的态度:
(1)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2)相互尊重和理解。
(3)以开放的胸怀相互借鉴和交融。 (4)继承和发展两国世代友好关
系,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
九一八事变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 时局转变的关键 全民族抗战开始 正面战场:血战台儿庄;
七七事变 全民族团结抗战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敌后战场:百团大战;
抗日民众;支援抗战 抗日战争胜利
一个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正面战场:(台儿庄、平型关) 两个战场
敌后战场:(百团大战) (主要) 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 两条路线 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
2.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这里的“时局”主要是指( ) D A.扩大侵华 B.美日争夺激烈 C.抗日高潮出现 D.国共分裂对峙
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 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 好和平、勤劳勇敢、自 强不息的伟大精神。
(4)抗战精神的内涵
坚持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至上、誓死不当亡国奴 的民族自尊品格; 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民族团结意识;不畏强 暴、敢于同敌人血战到底的民族英雄气概;
百折不挠、勇于依靠自己的力量战胜侵略者的 民族自强信念;
抗 战 胜 利 意义
原因
国内: 第一次完全胜利;洗刷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
提高了中国的国家地位;成为转折点; 国际: 为世界反法西斯作出了重大贡献。
日本:侵略性战争,失道寡助等。 中国:正义之战;实现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
抗战;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相互配合等。 国际: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相互配合。
3.“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于救亡主张贯彻, 有济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过人之处置。” 这句话表明了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 目的是( ) B A.为了炫耀自己的实力 B.逼迫蒋介石抗日 C.想要篡夺国民党的领导权 D.为了投靠日本 4.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下列城市被日本侵略 者占领时间最长的是(A) A.沈阳 B.北平 C.南京 D.武汉
全 面 抗 战 的 兴 起
时间:1937年7月7日 标志: 地点:北平西南的卢沟桥 七七 借口:军演中一名士兵失踪 事变 影响: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 表现: 1937年7月8日:中共通电呼吁团结 共赴 1937年7月17日:蒋庐山讲话表决心 国难 1937年8月: 中共决定改编军队 1937年9月下旬: 合作宣言发表
(3) 中共七大成为民主革命时期最 重要大会的原因
从意义上看,使全党在思想上、组织上和斗争 目标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为争取抗战和新 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作了重要准备。
总之,这次大会是一次继往开来、承前 启后的会议,是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召 开的最重要的会议。
抗战胜利的意义:
第一、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一百多年来中国反抗 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彻底胜利;(成为中华民族 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第二、中国的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重要 组成部分,中国的斗争支持了其他国家人民的 斗争,具有世界意义 ; 第三、中国人民为反抗法西斯的侵略付出了巨 大的民族牺牲,也作出了重要贡献。
(2)图2,是否意味着日本对侵华事件进行了彻 底、深刻的反思?请用史实加以说明. 否,比如小泉参拜靖国神社和日本政府篡改教 科书等。 (3)面对图片1和2你最想说的两句话分别是什么? 凝聚产生力量,合作诞生希望;反思战争,珍 爱和平等。
(2)西安事变前后中国社会状况的 变化及说明的问题 变化:①两党的关系由对峙走向合作;② 国内斗争形势由以内战为主转向以抗战为 主;③抗战范围更加广泛,人民抗战的热 情更加高涨。
说明:①在国家危难之时,民族危亡关头, 只有实现民族团结,才能维护民族利益; ②任何阶级、任何党派和团体都应以民族 利益为重; ③中国共产党是人民利益的 代表,并日益走向成熟。
中共代表: 周恩来等 蒋接受停止内战、 结果: 联共抗日主张 成为时局转变的关键 意义 标志着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 预示了团结抗战新局面的到来
中共态度: 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 谈判 和平 解决
(1)西安事变能够和平解决的原因
中日民族矛盾已经上升为中国社会的 主要矛盾,这是根本原因;
国内不断高涨的抗日救亡运动起了推 动作用; 中国共产党的努力起了关键性作用; 国民党亲英美派的态度,蒋介石自身 利益也是其中不可忽视的原因。
音乐家: 聂耳、冼星海
同仇 敌忾 众志 成城
中国民众 为抗战发 出的怒吼
美术家: 徐悲鸿 科学家: 侯德榜 方式:组织团体、捐献物资 代表:陈嘉庚
海外华侨 支援抗战
时间:1945年4月(抗战胜利前夕) 地点:陕西延安 准备:中共七大
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报告 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 内容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 选举产生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领 导集体 意义:是我党民主革命时期最重要的会 议,为争取抗战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前 途准备了条件。 时间:1945年8月15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时间:1937年12月
背景:南京大屠杀 手段:枪杀、砍头、活埋、焚烧等
血 肉 筑 长 城
人数: 300,000以上
目的:耀扬国威,灭亡中国
李宗仁 正面战场: 人物: 血战台儿庄 影响: 打击了侵略者的气焰,鼓舞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概 况
了中国人民的抗战士气。 人物: 彭德怀 华北 敌后战场:区域: 百团大战 目标: 破袭交通线、摧毁据点 影响: 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 战役,提高了信心
原因
九 一 八 事 变
侵华野心由来已久 日本: 深陷经济危机 中国: 内战为其提供有利时机
借口:柳条湖事件(沈阳) 时间: 1931年9月18日
蒋介石政府态度: 不抵抗
影响: 东三省沦亡;局部抗战开始
发生 西 安 事 变
时间: 1936年12月12日 地点: 西安临潼 根原: 中日民族矛盾的上升 发动者: 张学良、杨虎城 目的: 逼蒋抗日
10.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 来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请 阅读与其相关的两幅图片,回答相关问题
图1 中国人民庆祝抗战胜利
图2 日本签署投降书
(1)你认为图1中,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中华民族有什 么历史意义? 它洗刷了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提高 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并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 重新振兴的转折点。
7. 抗日战争体现了以下民族精神( A ) ①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感 ②万众一心、团结奋斗的自觉意识 ③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④不畏强敌,勇于斗争的民族精神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2005年是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 利60周年,为纪念这一历史事件,初三一 班召开了主题班会,发言中有误的一项是 (D ) A.我国在“九一八事变”后就开始了局部抵 抗 B.在抗战中出现了台儿庄和百团大战等著名 战例 C.中国的抗战经历了由局部抗战—全民族抗 战—反法西斯同盟共同对日作战的历程 D.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了中国近代以来的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