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椎管内麻醉》PPT课件

《椎管内麻醉》PPT课件



5~10
卡因
4~6 重 1%丁卡因1ml + 10%G1ml + 3%麻黄1ml
0.33 5~10 120~180
布比 6~12 卡因
3~6 重 0.5~0.75%布2ml 0.33~0.5 10~15 180~240
+ 10% G0.8ml
+ 0.1精%选肾课件0.2ml
26
(四)麻醉平面的调节
精选课件
11
(二)药物作用部位
蛛网膜下腔:直接作用于脊神经根和脊髓表面; 用量小、浓度高。
硬膜外阻滞: 蛛网膜绒毛-根部蛛网膜下腔-脊神经根; 椎间孔-椎旁阻滞脊神经; 直接透过硬脊膜和蛛网膜-蛛网膜下腔-脊神 经根和脊髓表面;
精选课件
12
(三)麻醉平面与阻滞作用
麻醉平面:针刺法测定皮肤痛觉消失的范围。 阻滞顺序:交感神经>感觉神经>运动神经 脊神经阻滞顺序
精选课件
8
• 每条脊神经由前、后 根合并而成。后根司
感觉,前根司运动。
精选课件
9
• 脊髓与脊神经
脊髓节段与棘突尖的对应关系
脊髓节段
C7 T6 L1 L3 S1
精选课件
棘突尖
C6 T4 T10 T11 T12
10
二、椎管内麻醉的机制及生理
(一)脑脊液
容量:120-150ml,蛛网膜下腔25-30ml。 pH 7.35,比重:1.003-1.009 压力:侧卧位 7-17 cmH2O,坐位 20-30cmH2O
29
(五)并发症
术中并发症 血压下降、心率减慢 呼吸抑制 恶心呕吐
术后并发症 腰麻后头痛 尿潴留 化脓性脑脊膜炎 腰麻后神经并发症 (1)脑神经麻痹 (2)粘连性蛛网膜炎 (3)马尾丛综合征
精选课件
30
术中并发症 (一)血压下降、心率减慢:脊麻最常见并发症
1、原因:脊麻→交感N广泛(-)→静脉回流→ CO↓ BP↓ 2、危险:BP↓→心肌、脑缺血 3、处理: (1)麻醉前扩容,补液 (2)BP仍不升→血管加压药,麻黄碱5~10mg
(2)体位和比重:
是调节麻醉平面的两个重要因素 注药后应在5~10 min之内调节体位 重比重向低处流,轻比重液向高处流
精选课件
28
(3)注药速度:
速度愈快,范围愈广 速度愈慢,药物愈集中,麻醉范围愈小 注射速度l ml /5秒
(4)穿刺针斜口方向:
向头侧,麻醉平面易升高 反之,麻醉平面不易上升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20
精选课件
21
精选课件
22
精选课件
23
(三)常用局部麻醉药
1、普鲁卡因
(1)剂量:成人100~150 mg,鞍麻50~100 mg
(2)浓度:5%,最低2.5%,最高浓度为6%
(3)作用:1~5 min起效,持续60~90 min
(4)配制:5%重比重液
2、丁卡因
(1)剂量:10 mg,最高15 mg
椎管内麻醉
课件
精选课件
1
概述
椎管:蛛网膜下隙、硬脊膜外间隙 椎管内麻醉分类:
蛛网膜下隙阻滞 硬膜外间隙阻滞 腰麻-硬膜外间隙联合阻滞
精选课件
2
一、椎管内麻醉的解剖基础
(一)脊柱和椎管 • 脊椎由7节颈椎、12节
胸椎、5节腰椎、融合 成一块的5节骶椎以及 4节尾椎组成
• 椎管上起枕骨大孔, 下止于骶裂孔
平面调节不可过急,以免过高 (4)配制:重比重液
精选课件
25
常用局部麻醉药
麻醉 常用量 鞍麻 比重 配制方法

(mg)
常用 起效 浓度 时间 (%) (min)
维持 时间 (min)
普鲁 100~150 50~100 重 150mg晶粉
卡因
+ 5%G 2.75ml
+ 0.1%肾0.25ml
5~6 1~5 45~90
穿刺间隙 病人体位 注药速度 局麻药的种类、浓度、剂量、容量及比重 针口方向 身高
精选课件
27
(1)穿刺部位
①脊柱生理曲度:仰卧时,L3最高,T5最低 ②L2~3穿刺注药→仰卧药液向胸段移动→麻醉平面偏高 ③L3~4或L4~5穿刺注药→仰卧药液向骶段方向移动→麻醉 平面偏低
④腹部手术→易选L2~3;下肢及会阴肛门手术→L3~4以下
精选课件
3
(二)韧带 • 韧带:棘上韧带、棘间
韧带及黄韧带
• 硬膜外麻醉穿刺针经过 皮肤、皮下组织、棘上 韧带、棘间韧带、黄韧 带→硬膜外腔
• 刺破硬脊膜和蛛网膜→ 蛛网膜下腔
精选课件
4
(三)脊髓、脊膜与腔隙
• 脊髓下端成人一般终止于 L1椎体下缘或L2上缘,新 生儿在L3下缘
• 脊膜分三层,即软膜、蛛 网膜和硬脊膜
15
精选课件
16
(四)椎管内麻醉对生理的影响
对呼吸的影响 对循环的影响 对其他系统的影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精选课件
17
三、蛛网膜下隙阻滞
• 概念:将局麻药注入到蛛网膜下隙,阻断 部分脊神经的传导功能而引起相应支配区 域的麻醉作用称为蛛网膜下隙阻滞
精选课件
18
(一)分类 1. 给药方式:单次法、连续法 2. 麻醉平面:低平面:<T10
(2)浓度:0.33%,最低0.1%
(3)作用:起效慢5~10 min,持续2~3 h
20 min平面固定→不易调控
(4)配制:1-1-1重比重液
精选课件
24
3、布比卡因 (1)剂量:8~12 mg,最多不超过20 mg (2)浓度:0.5%~0.75% (3)作用:5~10 min起效,维持2~2.5 h
交感神经-冷觉-温觉(消失)-温度识别觉-钝痛觉- 锐痛觉-触觉消失-运动神经(肌松)-压力(减弱)- 本体感觉消失
精选课件
13
体表解剖标志及脊神经支配
体表部位
脊N支配
甲状软骨 胸骨柄上缘 两乳头两线 剑突下 肋弓下缘 平脐 耻骨联合
精选课件
C2 T2 T4 T6 T8 T10 T12
14
精选课件
中平面:<T4>T10 高平面:>T4 3. 局麻药液比重:重比重
等比重 轻比重
精选课件
19
(二)腰麻穿刺术
1、体位:侧卧位 2、穿刺部位: L3-4间隙上移或下移一个间隙作穿刺点。
两侧髂嵴之间连线与脊柱相交处即为L4棘突或L3~4棘突间 隙
3、穿刺方法:直入法、侧入法 4、成功标志:二次落空感、脑脊液滴出
• 蛛网膜下腔 • 硬脊膜外腔
精选课件
5
(四)根硬膜、根蛛网 膜和根软膜
(五)骶管 • 骶骨内的椎管腔 • 骶裂孔、骶角
精选课件
6
• 成人脊椎呈现4个弯曲,颈曲和腰曲向前, 胸曲和骶曲向后
• 仰卧时,C3和L3最高,T5和S4最低
精选课件
7
(六)脊神经
• 脊神经有31对,包 括8对颈神经、12对 胸神经、5对腰神经 、5对骶神经和1对 尾神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