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单元五官科病证的针灸治疗
一、目赤肿痛
辨证要点
病位在目,十二经脉中除手阳明大肠经外,其余五条阳经皆直接联系眼睛,足厥阴肝经与手少阴心经
1.基本治疗
治法疏风散热,消肿止痛。
以近部取穴及手阳明、足厥阴经穴为主。
何故太阳净明,风(大)冲(目)。
合谷、太阳、睛明、风池、太冲
主穴睛明太阳风池合谷太冲
配穴外感风热配少商、外关;肝胆火盛配行间、侠溪。
方义取局部穴睛明、太阳宣泄患部郁热以消肿;取合谷调阳明经气,善清头面热邪;太冲、风池分属于肝胆两经,上下相应,可导肝胆之火下行。
操作毫针泻法,太阳点刺放血。
2.其他治疗
(1)耳针法眼、目1、目2、肝。
毫针刺,留针20分钟,间歇运针;亦可仅在耳尖和耳后静脉点刺放血数滴。
(2)三棱针法在肩胛间按压过敏点,或大椎两旁0.5寸处选点,用三棱针挑刺。
本法适用于急性结膜炎。
二、耳鸣耳聋
辨证要点
本病常与肝胆火旺、外感风邪和肾精亏耗等因素有关。
病位在耳。
肾开窍于耳,少阳经入耳中,故本病与肝胆、肾关系密切。
主症耳鸣、耳聋
兼耳闷胀,畏寒,发热,舌红,苔薄,脉浮数者为外感风邪;
兼头胀,面赤,咽干,脉弦者为肝胆火盛;
久病耳聋或耳鸣时作时止,声细调低,按之鸣声减弱,劳累后加剧,伴头晕、腰酸、遗精,舌红,苔少,脉细,为肾精亏虚。
1.基本治疗
实证
侠医中渚听(开)会,(耳实在聋)
治法疏风泻火,通络开窍。
局部及手足少阳经为主。
主穴听会翳风中渚侠溪
方义手足少阳经脉均绕行于耳之前后并入耳中,听会属足少阳经,翳风属手少阳经,两穴均居耳前,可疏导少阳经气,主治耳疾;循经远取侠溪、中渚,通上达下,疏导少阳经气,宣通耳窍。
配穴外感风邪配风池、外关;肝胆火旺配行间、丘墟。
操作听会、翳风的针感宜向耳内或耳周传导为佳,余穴常规针刺,泻法。
虚证
(耳虚),听医太甚
听翳太肾
治法补肾养窍。
以局部穴位及足少阴经穴为主。
主穴听宫翳风太溪肾俞
方义听宫为手太阳经与手、足少阳经之交会穴,气通耳内,具有聪耳启闭之功,为治耳疾要穴,配手少阳经局部的翳风穴,可疏导少阳经气,宣通耳窍。
太溪、肾俞能补肾填精,上荣耳窍。
诸穴合用,可治肾精亏虚之耳鸣、耳聋。
操作听宫、翳风的针感宜向耳内或耳周传导为佳;太溪、肾俞针刺补法,可加灸或用温针灸。
2.其他治疗
(1)头针法两侧颞后线。
毫针刺,间歇运针,留针2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
(2)穴位注射法听宫、翳风、完骨等。
用654-2注射液,每次两侧各选一穴,每穴注射5mg;或用维生素B12注射液,每穴0.2~0.5ml。
(3)耳针法心、肝、肾、内耳、皮质下。
暴聋者,毫针强刺激;一般耳鸣、耳聋用中等刺激量,亦可埋针。
三、牙痛
辨证要点
病位在齿,肾主骨,齿为骨之余,手、足阳明经分别入下齿、上齿,故本病与胃、肾关系密切。
外邪与内热等因素均可伤及龈肉,灼烁脉络,发为牙痛。
其基本病机是胃火、风火或虚火上炎。
何故下车?——(牙痛)
操作
主穴用泻法,合谷可左右交叉刺,持续行针1~3分钟。
配穴太溪用补法,余穴均用泻法。
痛甚时可延长留针时间至1小时。
其他治疗
耳针法上颌、下颌、神门、上屏尖、牙痛点。
每次取2~3穴,毫针刺,强刺激。
四、咽喉肿痛
辨证要点
本病病位在咽喉。
咽通于胃,喉为肺系,肾经上循喉咙,结于廉泉,故本病与肺、胃、肾等关系密切。
基本病机是火热或虚火上灼咽喉。
主症咽喉肿痛。
兼见咽喉红肿疼痛,吞咽困难,咳嗽,伴有寒热头痛,舌质红,脉浮数,为外感风热;咽干,口渴,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洪大,为肺胃实热;咽喉稍肿,色暗红,疼痛较轻,或吞咽时觉痛楚,入夜则见症较重,舌红,少苔,脉细数,为肾阴不足。
1.基本治疗
(1)实证
治法清热利咽,消肿止痛。
以局部穴、手太阴、足阳明经穴为主。
主穴廉泉天突尺泽少商内庭关冲
方义廉泉、天突疏导咽部之气血以治标;尺泽为手太阴经的合穴,泻肺经实热,取“实则泻其子”之意;少商系手太阴经的井穴,点刺出血,可清泻肺热,为治疗喉证的主穴;内庭能泻阳明之郁热。
(因实)内庭连天斥责关绍商?
(咽实)内庭廉泉天突尺泽关冲少商。
配穴
外感风热配风池、外关;
肺胃热盛配内庭、鱼际。
操作少商、商阳、鱼际点刺出血,余穴毫针泻法。
(2)虚证
治法滋养肾阴,清热降火。
以足少阴、手太阴经穴为主。
主穴太溪照海列缺鱼际
配穴入夜发热者加三阴交、复溜。
方义太溪为肾之原穴,有滋阴降火作用;照海属足少阴肾经,通于阴跷脉,列缺属手太阴肺经,通于任脉,二穴相配,为八脉交会组穴,专治咽喉疾患;鱼际为手太阴经的荥穴,可清肺热、利咽喉。
诸穴合用,可治肾阴不足之咽喉肿痛。
操作毫针常规刺,补法或平补平泻法。
列缺、照海行针时可配合做吞咽动作。
(因虚光)照海,太稀缺鱼。
(咽虚光)照海,太溪缺鱼。
2.其他治疗
(1)三棱针法少商、商阳、耳背静脉。
点刺出血。
(2)耳针法咽喉、心、下屏尖、扁桃体、轮1~6。
毫针刺,实证者强刺激,每次留针1小时。
或用压丸法。
治疗目赤肿痛外感风热者,除主穴外,应加用
A.行间、光明
B.太冲、丘墟
C.少商、外关
D.大敦、足临位
E.侠溪、太冲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目赤肿痛配穴:外感风热配少商、外关;肝胆火盛配行间、侠溪。
患者,男,43岁。
两耳轰鸣,耳内憋气感明显,胸闷痰多,苔黄腻,脉弦滑者。
治疗应首选
A.手、足太阴经穴
B.手、足少阴经穴
C.手、足少阳经穴
D.手阳明经穴
E.足太阳经穴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根据题干注重可以判断出为耳聋实证。
治法:疏风泻火,通络开窍。
局部及手足少阳经为主。
患者,女,31岁。
右侧牙痛3天,龈肿,痛剧,伴口臭,口渴,大便3日未行,舌苔黄,脉洪。
治疗除取颊车、下关、合谷穴外,还应加
A.内庭、二间
B.太溪、行间
C.中渚、养老
D.合谷、内庭
E.太冲、曲池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根据“口臭、口渴、大便3日未行”判断为胃火牙痛。
胃火牙痛:内庭、二间。
治疗外感风热咽喉肿痛应选用
A.大椎、身柱(温灸)、风门、合谷
B.少商、尺泽、关冲、风池、外关
C.太溪、照海、鱼际
D.命门、肾俞、太溪、照海、涌泉
E.十宣、鱼际、解溪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咽喉肿痛
主穴:廉泉、天突、尺泽、少商、内庭、关冲
外感风热配风池、外关。
根据选项,最佳答案为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