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青海省青海师范大学附属第二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三导学案蜀道难

青海省青海师范大学附属第二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三导学案蜀道难

【自主学习】
1李白(701 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

祖籍陇西成纪(今吉尔吉斯托克马克)。

五岁随父迁居于蜀郡绵州的彰明县(今四川江油)清廉乡。

李白青年时受纵横家及道家思想影响较深,25岁便“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后来曾短暂寓居长安,未能受到重用,“辅弼天下”的愿望无法实现。

于是离开长安,长期过着漂泊流浪的生活。

李白的诗大多以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情感为主,诗风雄奇豪放。

他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梁甫吟》《静夜思》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2背景透视对《蜀道难》的写作背景,从唐代开始人们就多有猜测,但都不可信。

现在一般认为,这首诗很可能是李白于天宝元年(742)至天宝三年(744)身在长安时为送友人王炎入蜀而写的,目的是规劝王炎不要羁留属地,早日回归长安。

唐代时,蜀中商业经济极为发达,入蜀的人乐不思返,而没有人认识到这一地区的险要地势。

蜀地自古为封建割据之地,随时有发生叛乱的可能,诗中强调“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就是指此而言。

3文体知识古体诗也叫“古诗”“古风”,是相对于近体诗而言的,指唐代以前的四言诗(如《诗经》)、五言诗(如《古诗十九首》)、七言诗和乐府诗。

后人沿袭唐人说法,把唐以前的乐府民歌、文人诗及唐以后文人仿照它们的体式而写得诗歌统称为“古体诗”。

古体诗音节、格律较自由,没有严格的限制。

表现在诗题上,有歌、行、吟等体裁。

【合作探究】
一、熟读文本,理清文本脉络
【目标检测】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噫吁嚱()鱼凫()秦塞()
石栈()猿猱()扪参()历井
抚膺()巉()岩喧豗()
飞湍()砯()崖崔嵬()
吮血()咨嗟()
二、熟读课文,根据课文填空
1课文中情感强烈且反复出现的咏叹句是:,
2文中写秦国开发蜀地时流传的神话故事的句子是:。

3诗人描写山巅行走的艰难情形的句子是:,
,。

4展示蜀道一派奇丽风光的句子是:,
,,。

5描写蜀中要塞剑阁的句子是:,。

【自主学习】
1熟读文本,疏通文意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危.()乎高哉(2)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3)开国何.()茫然(4)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颠(5)黄鹤之飞尚.()不得过(6)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7)连峰去()天不盈()尺
(8)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9)所守或.()匪亲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1)猿猱欲度愁攀援
(2)雄飞雌从绕林间
(3)使人听此凋朱颜
(4)砯崖转石万壑雷
(5)侧身西望长咨嗟
(6)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合作探究】与李白同时代的诗评家殷璠称本诗“奇之又奇”,试以第一段为例,说说诗人展开了哪些艺术想象,奇在何处
【目标检测】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思远人 [宋]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

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

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1 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
2 “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蜀道难第三课时
【自主学习】
一尝试背诵文本
二知识归纳通假字
所守或匪.亲通
古今异义:地崩山摧壮士
..死
古义:今义:豪壮而勇敢的人
2然后
..天梯石栈相钩连
古义:今义:表承接的连词
特殊句式翻译下列句子,指出句式特点
1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句式特点:)
译文:
2但见悲鸟号古木。

()
译文:
3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译文:
4又闻子规啼夜月。

()
译文:
5渔樵于江渚之上()
译文:
【合作探究】
全诗最后一段写剑阁,对天宝初年的唐朝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
【目标检测】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落叶修睦(晚唐诗人)
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

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

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

只应松自立,而不与君同。

1、从写落叶的角度看,第二联和一、三两联的不同是如何体现出来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本诗最后一联为什么要写松?请简要分析
二默写《蜀道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