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知识讲解(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2.对地球的影响(1)能量来源⎩⎨⎧直接提供光、热资源为人类生活、生产提供能源(2)动力来源: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大气层及太阳活动(1)太阳大气层的结构:A 光球层,B 色球层,C 日冕层。
(2)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A 层的黑子,B 层的耀斑,其周期约为11年,它们都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天文学家发现一颗绕昏暗恒星运转的类地行星,距地球仅40光年。
它是一个热气腾腾的“水世界”,体积是地球的6倍。
据推测,这个“水世界”同样拥有大气层,且75%的表面区域被水覆盖,但由于温度太高,它无法支持地球型生命的存在。
结合材料回答1~2题。
1.“水世界”类地行星所在的天体系统是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河外星系2.天文学家推测“水世界”类地行星无法支持地球型生命存在的主要依据是A.该行星陆地面积狭小B.该行星不存在大气层C.该行星距离太阳太远D.该行星距离恒星太近解析本题组考查天体系统的层次及宇宙中生命存在的条件。
“水世界”类地行星距地球40光年,不会是太阳系成员,应位于银河系中;从地球存在生命物质来判断,温度太高主要原因是该行星距离恒星太近。
答案 1.C 2.D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辐射能量。
太阳辐射的能量是巨大的,尽管只有二十二亿分之一到达地球,但是对于地球和人类的影响却是不可估量的。
据此完成3~4题。
3.有关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影响的正确叙述是A.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太阳活动B.太阳辐射与地球上某些自然灾害如地震、水旱灾害的发生有关C.太阳辐射能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D.太阳辐射的电磁波对地球磁场影响明显,从而使地球上产生“磁暴”现象解析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核聚变反应,研究发现,地球上某些自然灾害如地震、水旱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太阳活动抛出的带电粒子流会影响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而太阳辐射对其影响不明显。
答案 C4.下列能反映太阳辐射对地球影响的现象是①石油、煤炭等矿物能源的形成②大气运动③生物演化④地热资源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解析地热资源是一种与太阳辐射无关的、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
答案 C《汉书·五行志》记载:“西汉河平元年(公元前28年)……三月乙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
”读太阳外部结构示意图,完成5~6题。
5.“黑气”在图中指的是A.①B.②C.③D.④6.图中太阳的外部大气层E、F、G分别代表A.色球层、光球层、日冕层B.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C.日冕层、光球层、色球层D.光球层、日冕层、色球层解析第5题,“黑气”为太阳黑子,出现在太阳的光球层。
第6题,太阳的外部大气层由里到外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答案 5.A 6.B神舟九号飞船于2012年6月18日与天宫一号完成自动交会对接。
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对接形成组合体后,航天员将通过对接通道,进入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实验舱工作和生活。
据此完成7~8题。
7.最可能干扰航天器与地面指挥系统通信联系的是A.云雾B.太阳活动C.流星D.太阳辐射8.下列说法符合景海鹏、刘旺、刘洋在神舟九号飞船中看到的实际情况的是A.金黄色的天空上没有星星B.白色的天空上点缀着几颗明星C.蔚蓝色的天空上满天繁星D.黑色的天空上满天繁星解析本题组考查了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并结合实际,考查了一些人类科技活动与天文现象之间的联系。
第7题,联系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即可得出答案。
第8题,高层大气接近真空,没有大气的反射、散射,天空是黑色的。
答案7.B 8.D云量是以一日内云遮蔽天空的百分比来表示。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分布。
读图,完成9~10题。
9.据图中信息判断A.甲地多年平均日照时数小于乙地B.甲地多年平均气温日较差大于乙地C.乙地多年平均相对湿度小于丙地D.丙地云量空间变化大于丁地10.影响乙地等值线向北弯曲的最主要因素是A.地形B.季风C.纬度位置D.海陆位置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图示等值线含义的理解,云量越大,表示该地的日照时数越少,获得的太阳辐射越少,阴雨天越多。
第9题,读图可知,甲地数值在50~52之间,乙地在64~66之间,即乙地平均云量大于甲地,故甲地多年平均日照时数大于乙地,甲地多年平均气温日较差大于乙地;丙地数值在46~48之间,则乙地多年平均相对湿度大于丙地;丁地等值线较丙地密集,故云量空间变化应大于丙地。
故B正确。
第10题,乙地等值线向较低处弯曲,表明乙地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比两侧大。
该处为雅鲁藏布江谷地,为西南季风的通道,因而云雨量比两侧多,故其影响因素主要是地形。
答案9.B 10.A根据最新的观测资料显示,新一轮为期11年的太阳活动周期已经开始,而随着太阳黑子活动的逐渐加剧,太阳风暴将在未来数年逐年增加,届时全球的电力系统,军用、民用航空通信,卫星、全球定位系统信号等都可能受到干扰。
据此完成11~12题。
11.关于太阳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太阳黑子和耀斑都出现在色球层上②太阳活动的平均周期大约是11年③太阳活动增强与否,对地球无大的影响④耀斑爆发时间短,释放的能量巨大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12.当太阳活动到达高峰期时,下列叙述的现象正确的是A.黑子活动减少,耀斑活动增强B.黑子活动增强,耀斑活动减弱C.太阳活动产生的高能带电粒子流会扰乱地球对流层,影响地面无线电通信D.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会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黑子出现在光球层,耀斑出现在色球层,它们都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活动平均周期都为11年。
二者是相伴而生,同时增强,同时减弱;②太阳活动高峰期时,对地球的影响很大。
太阳活动产生的高能带电粒子会影响地球大气的电离层和扰乱地球磁场,从而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和产生“磁暴”现象。
答案11.C 12.D下图为“到达地球太阳辐射量的分布图”,图中曲线分别表示地表吸收太阳辐射量、地表反射太阳辐射量、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量、云层反射太阳辐射量。
读图完成13~15题。
13.图中曲线中A.①表示云层反射的太阳辐射量B.②表示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量C.③表示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量D.④表示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量14.影响①②曲线变化的主要因素为A.云量厚度B.地势高低C.正午太阳高度D.植被状况15.近50年来,④曲线在高纬度的数值有减少的趋势,其主要原因是A.云量增加B.气候变暖C.环境污染D.人口增加解析第13题,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量最大,①表示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量;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量最小,④表示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量;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多数被地表吸收,②表示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量;③表示云层反射的太阳辐射量。
第14题,结合上题分析,①②随纬度的变化数值变化明显,主要受正午太阳高度的影响。
第15题,随着全球变暖,两极冰川融化,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量减少。
答案13.D 14.C 15.B16.读我国部分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各省级行政中心中,________的年太阳辐射总量大,原因是_________。
(2)在直辖市中,________市的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图中台湾岛西侧的年太阳辐射总量比东侧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太阳能分布状况及其成因,正确判读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是关键,根据其影响因素,准确分析其成因。
答案(1)拉萨位于青藏高原上,青藏高原地势高,大气稀薄,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纬度位置较低(2)重庆属盆地地形,雨雾天较多,削弱了太阳辐射(3)大东部是迎风坡,雨天多,对太阳辐射起到了削弱作用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拥有世界上最早的黑子记录,但人类系统观测黑子的历史不足300年。
黑子数量高峰年称为太阳活动峰年,预测第25个太阳活动周期于2018年开始。
材料二第25个太阳活动周期预报图(1)黑子发生在太阳大气的________层,它的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从图中信息可以看出________年是第25个太阳活动高峰年。
(3)与黑子活动同步的太阳活动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4)太阳活动是太阳风暴的诱发因素。
请举例说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解析本题以太阳活动峰年及第25个太阳活动周期预报图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太阳活动的类型及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第(1)题,黑子发生在太阳大气的光球层,由于黑子的温度比周围低而显得较暗。
第(2)题,可直接从图中读出。
第(3)题,耀斑往往与太阳黑子同步发生,太阳黑子的多少、大小可以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第(4)题,太阳活动对地球电离层、磁场等都有影响,同时还可能在两极地区形成极光。
答案(1)光球由于黑子的温度比周围低,所以看起来比较黑,其实仅是暗一些(2)2022(3)耀斑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4)耀斑爆发会发射强烈的电磁波,会强烈干扰地球高空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甚至使各类无线电通信发生短暂的中断。
电磁遥感测量在磁暴期间常常发生错误;电磁波路径发生位移,全球定位系统(GPS)定位、导航产生误差。
高能带电粒子流冲进两极地区的高层大气,产生“极光”现象。
(其他答案合理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