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生物《种子的萌发》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生物《种子的萌发》教案、教学设计

种子的萌发(第1 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能力目标:通过参与实验方案的设计来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培
养设计对照实验的能力和实验创新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认识生命的来之不易,培养爱护生物的情感。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汇报交流,培养学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实验法完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

引导学生学会控制变量,明确对照组和实验组。

难点:设置对照实验,实现由“一个变量,一组对照”到“多个变量,多组对照”的优化,探究空气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课前准备】
课件、种子萌发的视频资料、透明纸杯、提前泡好的黄豆若干、矿泉水、任务卡、创新实验装置、拍摄兴趣小组做的与种子萌发自身条件相关的视频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
本节课采用实验法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在设置对照实验时,提前给学
生解释什么是对照组,什么是实验组,学生自己制定方案,小组交流完善方案并且汇报交流。

小组内动手操作实验,协调配合。

兴趣小组探究种子萌发与自身条件的关系,拍摄成视频
进行展示。

整个课堂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入语:春天是个万物复苏,春暖花开的季节,到处都充满了生命的奇迹,今天老师给大
家准备了一段视频,通过视频让我们来感受一下生命带给我们的震撼。

(视频展示“种子从
萌发到开花的过程”)。

视频看完了,同学们有什么感受?这些美丽鲜艳的花朵都是由什么萌发来的?(学生回答:种子萌发)这就让我们不由的思考,种子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才能萌发呢?(导入新课)设计意图:通过视频播放,营造了一种视觉氛围,使学生感受到生命带给我们的震撼,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二.实践调查,拉近距离
过渡:老师现在做一个小调查,咱们班的同学有没有种植或栽培花草的经历的呢?你们
认为种子在萌发的过程中可能需要哪些条件呢?调查并采访这些同学,请他们说出自己的推测并说明理由。

学生可能会说出“阳光、水分、空气、土壤、肥料、温度”等,进一步向学生提问,哪些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呢?学生根据经验做出推测,并说明原因。

如:有的学生会说,不需要土壤,因为豆芽萌发的时候并没有在土壤中,等等。

过渡:现在正是清明前,点瓜种豆的好时节,地里的农民都在繁忙的播种,现在我们来看一段视频,看看你们有什么启示呢?
展示农民播种的视频,从视频中得到启示。

进一步提出问题:
(1)农民为什么在春天进行播种?
(2)播种前为什么要松土?不松土有什么坏处?
(3)播种前后为什么要浇适量水?浇过量水行吗?
学生们通过分析,初步假设“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一定的水分”。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结合学生自身经验来展开学习,大大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利用真实的视频资料,将学生带入种植情境,引导学生说出我们探究的三个条件,为下一步的探究做好了铺垫。

三.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过渡:以上只是我们的猜测和假设,真正的科学理论需要科学实验来佐证。

1. 探究主题一: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1)制定方案
出示任务卡,教师为学生准备了许多材料,小组合作,自选一个想要探究的条件,制定出恰当可行的实验方案。

组内交流、讨论、修改并完善自己的实验计划,完成任务卡。

每组退出最佳方案,在全班进行展示交流。

温馨提示:
1.设置对照实验,控制单一变量(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区别)
2.实验组除变量外,所有条件应与对照组一致
3.种子数量不能太少,防止偶然性
(2)汇报交流
变量:水分 变量:水分 变量:温度 各小组分别分享自己的实验计划,教师将学生所探究的三组对照实验分别以图式的形式表现出来。

设 计 意图: 给学生讲解了对照实验中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区别,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较快的制定出了实验方案,经过不同小组之间的思维碰撞,完善了各自的实验计划,小组成员从自主思考到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了他们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的精 神。

把各组的实验方案转化成图式分析, 分别呈现出单独的一组对照实验,单一变量。

(3) 科学提升
过渡:现在探究的是一个变量,如果同时探究三个变量,该如何简化实验装置呢? 学生思考得出答案:可以只设置一组对照组,去掉多余的对照组。

设 计 意图: 利用
图式从单一变量一组对照, 到多个变量多组对照的简化, 有效的优化了实验方案, 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提升了科学素养。

(4) 实施计划
视频展示对照组如何制作,然后根据对照组改变相应的探究条件,制定出实验组。

小组 分工合作,一人做对照组,其余两人一组分别探究不同的三个条件做实验组。

设计意图:小组内每个成员分工合作, 每个人都能做到自己的装置,并且与对照组做对照, 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5) 成果展示
小组展示:以第一人称描述你的装置,并预测结果:如:
①我是对照组,我的结果是 ;原因是 ② 我是实验组,我的结果是 , 原因是 .
设计意图:小组成员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描述自己的装置,并且预测实验结果,说明原因。

小组成员高举自己的装置,给其他小组参考,这样每个成员都做到了自己的实验组。

(6)得出结论
过渡:观察到结果还需要时间,我们的探究过程不仅局限于课堂,更要延伸到课下,希望同学们课下继续观察自己装置,看解雇是否和我们预测的一样。

我们的兴趣小组提前做好了这组实验,展示学生做的实验结果,三组对照实验分别探究这三个变量的结果。

学生一致得出结论: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适量的水分。

设计意图:展示兴趣小组提前所作实验的结果,更有助于学生得出结论。

2.探究主题二:种子萌发
的自身条件
过渡:满足了外界条件,
种子就一定会萌发吗?什
么样的种子不会萌发呢?学生会说煮熟的种子,被虫子咬过的种子等等。

但是口说无凭,得眼见为实。

出示兴趣小组做的三组对照实验的视频。

学生通过视频可以简单的得出结论,种子的萌发需要
完整的有活力的胚,并且有供胚发育的营养物质。

满了所有的条件,种子就一定能萌发吗?阅读小资料,
同学们可以得出结论:种子萌发还要度过休眠期。

通过以上总结:同学们得出结论:种子萌发自身条件,完整有活力的胚以及供胚发育的营养物质;种子不在休眠期。

设计意图:兴趣小组的学生提前做好了对照实验,并连续进行观察观察现象,同学
们依据现象得出结论,增加了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四.我的收获
学生总结,教师板书本节所学。

五.学以致用
生物知识来源于生活,也引导着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1.北方地区早春播种以后,用塑料薄膜覆盖地面(通常称为“地膜覆盖”),为什么会促进
提早出苗?
2.如果你是一位农业站的工作人员,你该如何保存种子,避免种子因受潮而萌发呢?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六.创新实验设置
展示学生自己动手做的装置思考问题:
在这组装置中,形成几组对照实验,变量分别是什么?实验结果是什么?
设计意图:创新的实验装置,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可以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利用身
边的废旧材料动手制作简易小装置的能力。

七.探究待续
我们的探究实验不仅局限于课堂,学生们在课下可以继续探究“光对种子萌发有没有影响呢?”我们的探究仍在继续。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春天播下梦想的种子,努力萌发,茁壮成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