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摘要: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和地区经济相互融合日益紧密,逐渐形成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过程。
生产要素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在全球范围内流动,从而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逐渐融合。
既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机遇,同时又给发展国家带来了挑战。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全球化的脚步已势不可挡,发展中国家应及时调整政策,以积极的姿态融入全球化的大潮中去。
关键字: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国家;双刃剑;
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趋势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其推动力是追求利润,前提是开放的市场经济。
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历史过程: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各国,各地区的经济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成统一整体,即形成“全球统一市场”;另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规范经济行为的全球规则,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经济运行的全球机制。
在这个过程中,市场经济一统天下,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
信息、通信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技术性基础条件,降低了信息交流的成本,直接推动了国际贸易、生产、投资等经济因素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优化配置。
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和能力的日益增强,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发展载体,在全球范围内对全球的资源、劳动力进行配置,在全球市场组织生产和销售,
这种跨越时空的国际分工模式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在全球经济运行中,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制定的经济规则为全球化提供了制度保障,它们使世界各国能在全球统一的市场内自由、公平地竞争,极大地促进和保障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市场经济在全球的深入发展,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体制基础,使各国的经济日益以市场为纽带而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经济全球化的脚步已势不可挡,关于经济全球化是利是弊的问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对少数发达国家来说,肯定是利大于弊;而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利弊具有不确定性;关键取决于原有基础和现行对策。
所以,发展中国家则要趋利避害,抓住机遇,促进发展。
作为发展中国家要清醒地认识到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是不可阻挡的,回避经济全球化只能带来更大程度上的落后。
面对经济全球化,既要很好地把握它带来的机遇,又要趋利避害,规避它带来的风险。
二.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积极影响
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以贸易自由化为先导,进而促使金融全球化和投资的自由化,并最终导致生产的全球化。
对包括我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基础、运行机制到宏观经济政策等方面都将带来重大影响。
以国际分工为客观基础的经济全球化使商品和劳务的国际流通高度自由化,使生产要素的国际配置更加合理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第一,经济全球化使得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依赖度进一步加强。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都把越来越多的产品投入世界市场,同时又把世界市场作为促进本国经济发展的途径。
同时,全球跨国直接投资一直保持着相当的规模,对世界经济和各国的相互依存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前,不仅发达国家之间在资金、技术和市场上高度融合,而且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利益错综交织,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依赖度明显增强。
第二,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更多的外资和先进技术。
经济全球化既可使发展中国家进一步扩大开放的领域,改善投资环境;又可使发展中国家扩大同其他国家的经贸关系,进一步加强发达国家的企业对发展中国家市场的信心。
这样带来的不仅仅是促进发展中国家发展的资金,而且还有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了发展中国家的竞争力。
以中国高铁为例,当时中国开放了市场,对国内20包140列高铁的制造进行全球招标,来自德国、日本的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最终给中国注入了新的活力,经过10年的发展,现如今我国高铁企业与其他各国一道活跃在世界高铁市场上。
第三,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资本增值提供了条件。
随着世界市场的扩大以及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进入,发展中国家的商品出口量不断增加,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不断提高。
此外,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也积极向外投资。
虽然从总体上看,发展中国家的跨国经营由于起步较晚规模较小、产品技术含量
低,但有些跨国公司发展迅速,已从贸易活动深入到国际生产领域和高科技领域,具有较强的实力。
第四,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投资有助于解决发展中国家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
根据“区位优势”理论,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在全球内配置生产要素资源。
发展中国家由于人口众多,存在劳动力超额供给和劳动力成本普遍偏低现象,外资进入得以安排大量的工资低廉的过剩劳动力从事有效就业,从而使发展中国家发展自己具有国际分工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和产业。
第五,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更快地提高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和更好地运用比较优势提供了更多的契机,而且促使发展中国家必须尽快提高经济的综合竞争力。
首先,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化,就可以在更广阔的领域内发挥国际分工的效能,从而更快地提高本国生产力和加速本国经济的发展。
其次,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发动者和主要推动者,也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
它们掌握着高科技产业、信息产业和现代金融业,控制着经济发展的主导权。
而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实力有限,在全球化中始终处于从属地位。
因此,为了改变自己在全球化中的不利地位,获得更多的全球化利益,发展中国家就必须尽快提高自身经济的综合竞争力。
三.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消极影响
尽管经济全球化会给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机遇,但是由于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资源配置、经济水平。
利益分配等重要方面仍然存在着重大差距,经济全球化将不可避免地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
展产生严重的冲击,和多方面的消极影响。
第一,各国争夺发展资源的竞争加剧。
经济全球化本身实际上并不能在全球范围内增加各国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资源,不能消除或缓解包括资本在内的资源的“稀缺性”问题。
因此,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各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资源稀缺问题依然存在,各国发展的需求和全球资源供给的有限性的矛盾在全球范围内进一步显现,引发各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竞争进一步加剧,导致阻碍发展中国家发展目标实现甚至被边缘化的恶果。
第二,外资的大量进入冲击发展中国家本土企业。
由于跨国资本“无国籍”和无民族认同感,其不能代表或取代本土企业的功能。
因此,外资的过度进入有可能挤垮发展中国家的民族工业,因而可能损害经济的长远发展。
第三,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管理能力的控制和侵蚀。
在国际直接投资领域,由于发展中国家原有的生产基础薄弱,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进行大规模的直接投资活动,通过兼并和收购以及建立新厂等方式可以控制东道国某些重要的经济部门,垄断了东道国某些产品和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东道国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影响东道国发展目标的实现。
不仅如此,跨国公司还凭借其自身的管理优势和技术优势,对东道国原本就很软弱的经济管理能力提出挑战。
第四,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经济主权的削弱。
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各国经济尤其在货币和金融方面的进一步相互依存,迫使各国必须开展国际合作来协调彼此的各项经济政策,以便保证各
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这就催生了各种形式不一、程度不同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
这由于该一体化组织所追求的是体现各成员国全体利益的整体性目标,与各成员国的直接利益目标是有距离的,因此,某些国家可能会在权衡之后转让部分主权,而对于那些没有参加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国家而言,它们在国际经济合作与协调过程中签订的多边性或双边性的国际条约,使得它们必须受条约的约束。
考虑到发达国家依靠其实力在一体化组织等各种形式的国际经济合作与协调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这也就意味着,发展中国家的主权会受到约束和削弱。
第五,经济全球化加速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不仅表现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继续扩大,还表现在跨国资本的进入增大了金融市场的投机性和风险度,容易给短期投机资本冲击较虚弱的发展中国家国内市场造成可乘之机。
第六,经济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矛盾日益尖锐。
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多属于夕阳产业,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配置生产要素资源的同时,把夕阳产业带进了发展中国家,给发展中国家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总之,经济全球化不仅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机遇,而且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同样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挑战。
因此,发展中国家在抓住机遇,积极与世界接轨的同时,为了摆脱经济全球化固有的局限和不足给发展中国家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发展中国家需要在国内和国际两个层面来建立起科学合理、公平有效的发展机制。
参考文献:
[1] 罗伯特·吉尔平,全球政治经济学——解读国际经济秩序.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2] 罗伯特·吉尔平,全球资本主义的挑战——21 世纪的世界经济.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3] 朱炎生,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权问题研究——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对策. 厦门:厦门大学法学院,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