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施工与管理《建筑测量》期末考试复习题库.doc

建筑施工与管理《建筑测量》期末考试复习题库.doc

建筑施工与管理《建筑测量》期末考试复习题库第1章测量基本知识一、单项选择题 1•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称为(A )oA.绝对高程 B.相对高程C.假定高程D.指定高程解析:儿地面点到人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为绝对高程。

2•地面点到假定水准面的铅垂距离称为(D )。

A. 绝对高程B.指定高程C.真实高程D.相对高程 解析:D 。

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为相对高程。

3. (B )是测量工作的基准线。

A. 水平线 C.坐标线 解析:Bo解析:Bo 4 305. 坐标方位角是以(C )为标准方向,顺时针转到测线的夹角。

A.真子午线方向B.磁子午线方向C. 坐标纵轴平行线指北端D.指向正北的方向解析:Co 坐标方位角是以过直线起点的平面坐标纵轴平行线指北端为标准方向的方位角。

判断题 1 •大地水准面有无数个。

(X ) 解析:X 。

大地水准面只有一个。

2. 自由静止的海水面向大陆、岛屿内延伸而形成的封闭曲面,称为大地水准面。

(X )解析:X 。

自由静止的海水面向大陆、岛屿内延伸而形成的封闭曲面,称为水准面。

3•测量工作的本质是确定地面点的空间位置。

(J )解析:J O4. 同一直线的正反方位角相差180 o ( J ) 解析:Vo 同一直线的正反方位角相差180。

5. 在测量平面直角坐标系中,X 轴向东为正。

(X ) 解析:X 。

X 轴向北为正。

6. 测量的基木工作包括高程测量、距离测量和角度测量。

(V )解析:J 07. 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对距离测量的影响比对高程测量的影响小。

(J )解析:J O&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是程序上由“由局部到整体”;步骤上“先碎步后控制”;精度上“从低级到高级”。

(X )解析:X 。

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是程序上“由整体到局部”;步骤上“先控制后碎部”;精度上“由高 级到低级”,9.象限角是指从坐标纵轴至肓线的锐角。

(V )解析:Vo 象限角是指从坐标纵轴的指北端或指南端起始至宜线的锐角。

第二章水准测量一、单项选择题B.铅垂线D.方向线 4. 直线AB 的象限角为南东4 30 A. 4 30 C. 184 30 则其坐标方位角为(B)o B. 175 30D. 355 301. 水准测量时,一测站读完后视读数发现圆水准器不居中,观测者整平后接着观测前视读数,这种操作 程序(或者处理方法)是()。

A.允许的 绝对不允许的 C.有时是可以的 D.必须的解析:Bo2. 在普通水准测量中,在水准尺上每个读数应读()位数。

A. 5B. 4C. 3D. 2解析:Bo3. 在水准测量中,若后视点A 的读数大,前视点B 的读数小,则()。

A.A 点比B 点低B.A 点比B 点高C.A 点与B 点同高D.A 、B 点的高低取决于仪器高度解析:Ao 由A 点测向B 点,A 点称为后视,。

即为后视读数;B 点称为前视,b 即为前视读数,高差总 是后视读数减去前视读数。

h/a — b力朋为正时,表明B 点高于A 点,反之表明B 点低于A 点。

由两点之间的高差即可计算未知点高程: HB = H A +hAB4. 水准测量中后视点A 的高程为19. 574m,后视读数为1.334m,前视读数为1.785m,则前视点B 的高程 为()m 。

A. 22. 693B. 16. 455C. 19. 180D. 19. 968解析:CoH B =比\+1% =19. 574+1. 334-1. 7855 •水准测量屮,A.上丝 C.下丝 解析:Bo 用于对标尺截取读数的是十字丝()。

B.横丝 D.竖丝A )oB. 安置一精平一照准一读数 D. 安置一照准一精平一读数字母DS 后面的05、1、3是指水准仪所能达到的每千米往返测高差平均数的中误差,其单位是(D )。

B. dmC. cmD. nnn二、 判断题1. 在水准测量中转点的作用是传递距离的。

(X )解析:X 。

2. 水准测量测站检核的方法有变仪器高法和双面尺法。

(J ) 解析:V o3 •水准尺红而尺底自0. 000m 起算。

(X ) 解析:X 。

三、 计算题1. 一附合水准路线的高差观测成果及测站数如下表,请在表格内按测站数调整闭合差并求出各点的高 程。

6•微倾式水准仪的基木操作步骤为(A.粗平一照准一精平一读数C.粗平一精平一照准一读数 解析:Ao7.DS05、DS1、DS3型微倾式水准仪, A. m解析:第3章角度测量一、单项选择题1 •用测回法测水平角,各测回间改变度盘测起始位置是为了消除()误差。

A.视准轴B.横轴C.指标差D.度盘刻划不均匀误差解析:Do2.普通光学经纬仪的基本操作步骤为()。

解析:Ao二、判断题1 •水平角就是地而上两直线之间的夹角。

()解析:X。

水平角是空间任两方向在水平面上投影之间的夹角。

三、计算题1.设A、0、B为地面三点,为测定04、两个方向之间的水平角0,在0点安置经纬仪,采用测回法进行观测。

请完成下面的表格。

测站目标竖盘水平度盘读数O /〃半测回角值0 / “一测回角值O f ff0A左0 02 06B68 49 18 A右180 02 24B248 49 30解析:计算半测冋角,并将结果填入表:盘左: 0 = 68°49?18" - 0°02'06" = 68°47,12"盘右: 0 = 248°49z30" -180°02'24" = 68°47'06"a:计算角值时,总是右目标读数b减去左目标读数Q,若b5,则应加360= 计算测回角值0,并填入表中表水平角观测手簿(测回法)测站竖盘水平度盘读半测回角值一测回角值目标位置数O /O f〃0 / nA.对中、整平、照准、读数C.粗平、照准、精平、读数解析:Ao3.竖直角的最大值是()0A. 90。

C. 270。

B.180"D.照准、精平、对中、读数D.粗平、精平、照准、读数表水平角观测手簿(测回法)68'47,12" + 68'47'06"2=68°47'09"第4章距离测量一、 判断题1•钢尺量距中倾斜改正永远为负数。

(V ) 解析:V O2•视距测量可同时测定两点间的高差和水平距离。

( )解析:Vo二、 单项选择题1. 视距测量可以同时测量两点间的()oA.距离和咼程C.水平距离和高程 解析:Do 三、计算题B.距离和咼差 D.水平距离和高差 1. 一钢尺名义长/o =3Om,实际长l s =30. 0025m,检定温度/()= 20°C,作业时的温度和场地坡度变化都不大, 平均温度/ = 25.8°C,尺段两端高差的平均值/z=+0. 272m,量得某段距离往测长D 住=221. 756m,返测长 »返=221.704m,求其改正后平均长度及其相对误差。

解析:一尺段尺长改正温度改正 M d =30. 0025-30. 000二+0. 0025m△厶二0. 0000125x (25.8 - 20.0) x 30.0 =0. 0022m倾斜改正0 2722A/ -- __0・ 0012m 1 2x30.0三项改正之和AZ= 0. 0025+0. 0022-0. 0012=+0. 0035m往测长D 往的改正数及往测长1△几.二―• x 0.0035 二+0. 026m, D 往=221.756 + 0.026 = 221.782 m 往 30.0 住返测长D 返的改正数及返测长改正后平均长: 相对误差:K_ 221.782 — 221.730 - 221.756 4260第5章测量误差及其处理的基本知识-、单项选择题1.钢尺的尺长误差对于丈量结果的影响属于( )。

A.系统误差B.偶然误差C.相对误差D.粗差 解析:Ao2•系统误差具有()。

AD 返二221.70430.0x 0.0035 =+0. 026m, D 返=221.704 + 0.0026 = 221.730 m 221.782 + 221.7302= 221. 756mA.离散性C.随机性解析:Bo 二、判断题B.累积性D.补偿性1.观测值中误差越大,观测精度越高。

()解析:X。

2.视距测量可同时测定两点间的高差和水平距离。

()解析:V O第6章小区域控制测量一、计算题1.已知四边形闭合导线内角的观测值见下表,试计算和调整角度闭合差并推算岀各边的坐标方位角。

解析:第7章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和应用一、单项选择题1•同一等高线上,各点的()必定相等。

A.坡度B.坐标C.高程D.水平距离解析:Co 同一等高线上,各点的高程必定相等解析:A 。

二、判断题1. 图上0. 1mm 所代表的实地距离即为比例尺的精度。

()解析:Vo 图上0.1mm 所代表的实地距离为地形图的比例尺精度。

2. 相邻等咼线之间的咼差称为等咼线平距。

() 解析:X O3. 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处表示地形坡度小,等高线稀疏处表示地形坡度大。

()解析:X 。

等高距相同的情况下,等高线越密,即等高线平距越小,地面坡度越陡,反Z,等高线越稀, 即等高线平距越大,2. 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差称为A.间曲线C.等高距 解析:Co 3. 等高线越密集说明()A.坡度越大 C.地面越高)OB.等高线平距 D. 计曲线B.坡度越小D.地面越低地面坡度越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