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中考物理压轴题与答案

2017中考物理压轴题与答案

----2017 中考物理压轴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用托盘天平测铜块的质量:应先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__零__刻度线处,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然后将铜块放入左盘,当右盘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所示时天平再次平衡,铜块质量为__31__ g 。

2.浏阳腐乳以其口感细腻、味道纯正而远近闻名,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现测得一块腐乳质量约为10 g,体积约为8 cm3,则其密度为__1.25__ g/cm3。

若吃掉一半,剩余部分密度将__不变_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3. 一个空瓶子的质量是150 g,当装满水时,瓶和水的总质量是400 g; 当装满另一种液体时,瓶和液体的总质量是350 g。

则这个瓶子的容积是__250__cm3,液体的密度是__0.8 ×103__ kg/m3 。

4.小明在“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到液体密度为__1_g/cm3__,容器的质量为__4.9_g__ 。

实验次数 1 2 3 4 液体体积/cm3 5.8 7.9 16.7 35.1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g 10.7 12.8 21.6 40.0二、选择题5.如图是荣获金奖的扬州玉器“八角素瓶”,玉器在加工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是(C) A. 质量B. 体积C. 密度D. 重力6.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具有一些奇特的性质,如水结成冰后体积会变大,该过程中一定不变的是(C) A. 密度 B. 温度 C. 质量D. 内能7.鸡尾酒是由几种不同的酒调配而成的,经过调配后,不同颜色的酒界面分明,这是由于不同颜色的酒具有不同的(D) A. 重力 B. 质量 C. 体积 D. 密度8 不漏气的橡皮氢气球由地面上升过程中,球内气体的质量与密度的变化情况是(B)A. 质量增加,密度增加 B. 质量不变,密度减小 C. 质量减小,密度减小 D.质量不变,密度不变9. 从火炉中拿出被烧红的铁块,降温后变大的物理量是(D) A. 内能 B. 质量 C.体积 D. 密度10. 学完密度知识后,一位普通中学生对自己的身体体积进行了估算,下列估算值最接近实际的是(B) A.30 dm3 B.60 dm3 C.100 dm3 D.120 dm311.小玉同学在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的实验中,测出几组数据,根据这些数据绘出图象。

如图所示四幅图象中,能正确反映“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图象是(B)12.a 、b 两个实心物体的体积与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 A.a物质的密度比 b 的大 B.b 物质的密度是2×103 kg/m3 C.b 物质的密度是a 的2 倍D.a 、b 的密度与它们的质量、体积有关13.为了测盐水的密度,某实验小组制订了如下的实验计划,以下实验步骤安排最合理的是(A)①在烧杯中装入适量盐水,测出它们的总质量②将烧杯中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③测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④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⑤测出空烧杯的质量⑥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盐水的密度A. ①②③④⑥ B. ⑤①②③⑥ C. ①②④③⑤⑥ D. ⑤①②④③⑥14.小梦参加了5 月份的实验操作考试。

下表中记录的是小梦与其他三位同学测出的小石块密度( 注:经查密度表可知,石块的密度为 2.50 g/cm3)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考生小梦小满李明张扬小石块的密度 2.45 g/cm3 2.52 g/cm3 2.56g/cm3 2.60 g/cm3 A. 四位考生的实验都失败了,因为密度表中石块的密度为 2.50 g/cm3 B. 只有小满的数据可以接受,因为他的数据最接近密度表中的数据 C. 只有张扬的数据不可以接受,因为他的数据偏差最大 D. 只要实验操作正确,数据真实,上述数据均有效三、实验题15.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小明做了以下实验:调节天平时,发现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右__调,使天平平衡。

测量李子质量时,天平右盘内砝码的质量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李子质量是__21.0__g 。

往量筒中注入60 mL 的水,将该李子浸没在水中后,水面位置如图丙所示,则李子的体积是__20__ cm3,密度是__1.05__ g/cm3 。

16.在用天平和量筒测量一小块大理石密度的实验过程中:(1) 使用托盘天平前要对天平进行调节,步骤如下:①组装好天平,把天平放在__水平__工作台面上; ②把游码置于标尺左端的__零刻度线__处; ③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使天平横梁水平平衡。

(2) 实验过程:用调好的天平测大理石的质量,当右盘中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甲所示时,天平平衡,则此大理石的质量是__43.2__ g。

在量筒内装有一定量的水,该大理石放入前、后的情况如图乙所示,则大理石的体积是____15__ cm3,此大理石的密度是__2.88 ×103__ kg/m3 。

(3) 大理石放在---------水中时会吸水,由此判断,用此测量方法测得的密度值与它的真实值相比__偏大__( 选填“偏大”“偏小”或“一样大”) 。

17.下面是小李同学和小张同学设计的“测食用油密度”的实验方案,请完善他们的方案,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 小李同学的方案:用调节平衡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向烧杯内倒入适量食用油再测出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

然m2后把烧杯内的食用油全部倒入量筒内,读出量筒内食用油的体积为V1。

其测得的食用油密度的表达式为__m2-m1V1__。

(2) 小张同学的方案:在烧杯内倒入适量油,用调节平衡的天平测出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m3,然后将烧杯内部分食m4,读出量筒内食用油的体用油倒入量筒,再测出烧杯和剩余食用油的总质量积V2,其测得的食用油密度的表达式为__m3-m4V2__。

(3) 请你对上述两种实验方案进行评估,按__小张__同学的实验方案进行测量,实验误差可能小一些。

(4)如图所示是按小张同学的实验方案进行某次实验的情况,请将实验的数据及测量结果填入表中。

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g 烧杯和剩余油的总质量/g 倒出油的体积/cm3 油的密度/(kg/m3) 34.1 17.3 20 0.84 ×103 四、计算题18.一个空瓶子的质量为200 g ,装满水后的总质量为700 g ,如果在空瓶盛某种金属碎片若干,使金属与瓶子质量为1 000 g;然后再装满水,则瓶子、水、金属片三者的总质量为 1 409 g 。

试求:物质金铅铜铁铝密度/(g ?cm-3)瓶子的容积; (2)金属碎片的体积; (3)19.3 11.3 8.9 7.9 2.7 (1)金属碎片的密度,该金属片最可能是哪种金属。

依题意,第一次满瓶水的质量解:(1)m5=m2-m1=700 g-200 g=500 g,所以瓶内水的体积即瓶子的容积V1=m5ρ水=500g1 g/cm3=500 cm3 (2) 第二次瓶内水的质量m6=m4-m3=1 409 g-1 000 g=409 g,所以第二次瓶内水的体积V2=m6ρ水=409 g1 g/cm3=409 cm3 ,所以金属碎片的体积V=V1-V2=500cm3-409 cm3=91cm3(3) 金属碎片的质量m=m3-m1=1000 g-200 g=800 g,金属片的密度ρ=mV=800 g91 cm3≈8.79 g/cm3 ,故该金属片最可能是铜。

一、1. 原子是____________中的最小粒子,是指在____________中不可再分,不等于原子不可再分。

通常原子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三种粒子构成的。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原子的概念和基本组成。

---------答案:化学变化化学反应质子中子电子 2.构成原子的粒子及性质(1)(2)质子原子核电子相对质量构成原子的粒子电性和电量中子答案:(1)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原子的结构、组成和各种粒子的带电性质负(2)1/118361不带电一个单位负电荷正电一个单位正电荷电3.已知每个电子的质量约为每个质子( 或中子) 质量的1/1 836 ,所以在科学上计算原子的质量时只计算质子和中子的质量,电子质量忽略不计,下表是部分原子的构成指数:原子种类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氢1011碳66612氧88816钠11121123铁26302656铀92 146 92 238 通过此表,可总结出“在原子里质子数等于电子数”。

还能总结出:(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思路解析:总(4)________________结的过程是一个观察比较的过程,通过观察比较找出一个规律。

本题可通过观察比较横行数据和纵列数据找出原子构成的一些规律。

观察比较每一横行数据不难发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原子核内不一定都有中子;原子核内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观察比较纵列数据可发现:质子数决定(1),,核外电子总数可间接推理原子种类原子种类; 相对原子质量答案:(2)中子数=质子数+(3) 原子核内质子数不一定原子核内不一定都有中子等于中子数(4) 质子数决定原子种类(5) 由核外电子总数可间接推理原子种类( 任填四个即可) 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 俄罗斯科学家最近合成了核电荷数为114 的元素的原子,经测定该原子的近似相对质量为289,则其中子数与电子数的差是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质子数等于电子数,原子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等于质子数+中子数,故中子数为289-114=175,中子数与电子数之差为175-114=61。

答案:61 2.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 ) A.原子B.分子 C.质子 D.中子思路解析:化学变化的宏观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而其微观本质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被破坏变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也就是说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答案:A 3.已知1个C-12原子的质量为akg,---------则实际质量为 b kg 的另一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12b/akgB.12b/aC.12a/bD.12a/b kg思路解析: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此题中相对原子质量标准为a kg ×1/12 ,则另一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bkg/(a kg×1/12)=12b/a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