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互联网+智慧校园技术方案建议书解决方案

互联网+智慧校园技术方案建议书解决方案

1.2.4
校园的信息化网络需要网络架构平滑演进,得益于校园网二、三层分离的组网架构,可轻松实现有线/无线一体化组网、统一认证,软件支持向IPv6平滑升级,从而避免了网络升级换代带来的重复建设和高成本投资。
同时,新一代校园网络建设需要融合IT与CT、整合云计算与物联网等技术。基于区域化教育云平台,客户可以快速地实施各种校园应用系统的部署,并实现跨系统间的信息共享与即时协同,为用户提供方便、快捷、融合的综合信息服务。
上网审计---通过ZXSEC US安全网关设备对内部用户访问internet流量进行URL过滤,完全限制用户访问非法网站;审计进出内容,杜绝信息泄密、网上非法言论。
2010年4月30日上午7点40分,山东潍坊一男子闯入校园打伤5名学生后自焚,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九龙街道尚庄村村民王永来强行闯入尚庄小学,用铁锤打伤5名学前班学生,然后点燃汽油自焚。王永来被当场烧死,5名受伤学生目前无生命危险。
频发的校园血案,令国家机器迅速动员起来,校园安全由社会问题甚至上升至政治层面。
同时校园存在面积大、场地分散、管理人员少、校内人数多、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差等特点,学校中的教学楼、食堂、运动场、实验室等公共场合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
由此可见,传统的学生入校管理、校园监控和应急方式难以适应新形势下校园建设的需求,因此需要建设一种基于网络方式的、紧密贴合校园教学管理需求的校园综合系统。
系统稳定可靠性--至少需达到99.999%以上,同时具备极短的故障恢复。普通网络自愈能力均在秒级,但几秒故障中断,会造成整个信息化业务系统全面重启,对各类高实时性业务有重要影响。
接入可靠性:
随着无线校园能够为现代化教学、联合办公等提供条件,校园WLAN覆盖成为热点建设并且规模不断扩大,和校园的有线承载网络结合,保证接入终端的网络高可用性
1.2
1.2.1
2010年4月28日下午3时左右,广东省湛江市下辖雷州市雷城第一小学发生凶杀案。一名男子冲进校园,凶手持刀砍伤18名学生和1名教师。
2010年4月29日上午9时40分,江苏泰兴市泰兴镇中心幼儿园发生一起伤人事件,一名男子持刀冲入校园,砍伤31人,包括28名幼儿、2名教师、1名保安,其中5人伤势较重,有生命危险,
互联网+智慧校园
技术方案解决方案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自由编辑】
图目录
表目录
1
1.1
校园信息化历经了计算机房、校园网、数字化校园网几个发展阶段,根据当前的信息化的形势,又形成了新的需求。
支持区域化教学,将学校融入区域教育云;
需要建设高速、可运营、有线无线一体化的校园网,支持向IPv6的平滑升级;
办公区域、计算机教室、电子阅览室、多媒体录播教室需要什么样的设备支撑?录播系统、视频会议、网上阅卷系统、行政办公、视频监控系统需要什么样的网络支撑?有线网络、无线网络、远程安全访问在校园网中应该如何设计?
2.1.1
承载网络采用双星型三层结构,提高网络可靠性和易扩展性。核心层由两台高性能路由器构成,负载分担,总出口容量为4GE。汇聚层由多台三层汇聚交换机组成,与核心层两台路由器GE相联。接入层由覆盖校园的多台以太网交换机组成,采用GE上联汇聚交换机,向下提供GE接入。
利用RFID、视频监控等感知技术,实现校园环境管理的数字化,通过校园应用平台,提供丰富的信息化服务;
提供融入学校各个领域的、丰富的服务应用,实现应用服务与智能感知网络、以及IT业务与CT业务之间的即时协同与深度融合。
作为新世纪新型的学校模式,数字校园是校园信息化和安全建设的高级阶段。是以数字化的方式来体现我们的工作、学习、交流与管理的校园生活,是一种全新的生活学习和管理模式。因此需要一种新型的网络化安放系统,实现学生管理、校园监控、消费管理和教学管理的无缝融合。
从目前屡次发生的校园血案来看,校园安全建设尚不完善,亟待加强。神探李昌钰在提到校园安全问题时曾说过,在美国枪支泛滥,几乎每年都有校园枪击案发生,美国对校园安全防范措施,首先在硬件上,有很多监控摄像头,还有很多的电子大屏幕,并且各个学校之间是互相联网的,如果一个学生发生意外,大屏幕会显示出来,校内的手机上也会收到警告,其他学校也会马上知道而做出防范,就能避免凶手造成更大伤害。
网络出口设计
流量控制---为保证用户正常上网办公、学习等,网络出口通过多合一安全网关设备ZXSEC US系列安全网关,进行对出口流量控制,保障视频教学、电子政务等关键应用带宽,通过制定访问策略,有效控制师生访问与其无关的网站以及下载,如:QQ农场、网页游戏、迅雷等。
内部接入智能安全,防范内网病毒/攻击,通过接入安全策略限制病毒流量的全网广播,避免内部网络广播风暴所造成的链路拥塞,保障网络顺畅使用。
故障恢复--故障恢复时间需控制在100ms以内,故障恢复不能影响各业务系统正常运行,不影响用户的直接体特点,包括:高可用的核心平台、安全的网络出口、安全接入、有线无线一体化网络,通过打造高性能安全的网络才能提供用户高效的办公环境。
1.2.3
应用的发展、网络的扩充都带来了管理内容的增加,但是校园网络管理人员并没有相应的大规模扩充,因此对设备进行统一管理、在管理流程上简化操作、易操作的管理平台是中小学管理人员的需要。
1.2.2
稳固的承载网络基础是整个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决定了学校未来信息化建设的档次。为保证保证高可靠性和校园信息化模范效应的前提下,必须具备5年左右的前瞻先进性,硬件支撑平台需要实现7x24x365持续不间断运行,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极高的可靠性--:生活、教学、管理均全面依赖于信息化,网络故障,其经济损失、社会影响不可估量。
随着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的迅速发展与日益成熟,通讯根据校园信息化的迫切需求,提出了“智慧校园”解决方案。
2
2.1
在建设智慧校园的同时校园网络基础平台能否满足今后的应用呢?网络基础平台的稳定性如何,是否能够顺畅保证各种业务的正常运行?我们的网络基础平台应该怎么建设和完善?要使基础网络平台在满足业务系统的应用,在建设基础平台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考虑如下几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