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中考 语文仿写综合题练习(Word版)

初中中考 语文仿写综合题练习(Word版)

初中中考语文仿写综合题练习(Word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仿写综合题1.过中华节日,品味传统民俗:元宵观灯、端午吃粽子、中秋赏月、重阳登高……多姿多彩的传统节日习俗内涵丰富,具有浓郁的中华文化韵味。

过好中国节,也是对中华文化的一种传承。

请你按照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1)请任选一种中华传统节日(不重复例句),仿照例句的结构和内容,写一个句子。

例句:粽香端午,声声锣鼓赛龙舟。

(2)端午节的中午,家人团聚,一起热热闹闹地过节,可是弟弟却一直低头玩着手机。

爸爸妈妈批评他,他却说:“年年都围在一起吃粽子,有什么意思,还不如玩手机呢!”此时,你想对他说:“________”(50字左右)【答案】(1)示例一:月圆中秋,家家团聚吃月饼。

示例二:绿满清明,户户扫墓祭先人。

(2)“一家人在一起过节,融洽了亲情,拉近了距离,爸爸妈妈多想和你说说话啊,你也应该和他们多交流交流。

【解析】【分析】(1)仿写前要明确题目要求,并观察例句特点进行仿写,仿写时既要形似又要神似。

(2)劝说语要观点明确,理由充分,文明得体,并注意题目要求。

【点评】(1)仿写句子就是根据所提供的语言材料,在语意、句式、修辞、语气等方面进行模拟仿写。

做这种题型一般是要根据提供的示例,仔细揣摩其句式结构,然后根据内容要求选择对象,从形式(结构、修辞、句式、字数)和内容两大方面入手进行仿写,从“形似”和“神似”两个方面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

(2)拟写劝说语要点:解答此类题要充分体现交际性和实效性。

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①语言简洁亮主题。

这类试题大多对答案都有字数要求,字数不宜过多。

②语言委婉有讲究。

礼貌用语体现一个人的素养和身份,而且有利于相互交流,所以在交往时,说话要有礼貌,要得体。

此题考查了仿写、口语交际能力。

做此类题首先要掌握方法,掌握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此外也应多加练习,在实践中获得经验。

2.杨柳中学九年级(3)班以“话说千古风流人物”为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活动中,魏小燕同学为班级黑板报写了一段文字,请你帮她修改。

【A】翻开中华民族沉重的历史,多少风流人物,仍熠熠生辉。

穿越时空,走近风流人物:“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孔子用满腹经纶诠释了虚心求教的内涵;【B】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雄奇诗句,抒发着不灭的抱负;“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用一腔热血吟诵出失意的旷达……·他们不朽的篇章,他们的胸襟,他们的品质,是人类历史上的瑰宝。

【C】我要发扬并继承他们的精神,让自己的人生别有洞天!①【A】句中有一个词语运用不当,应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

②根据上下文,变换【B】句的语序,使其与前后句子的句式保持一致。

________③【C】句语序颠倒,应将“________”和“________”调换位置。

(2)同桌小明家境贫寒,学习成绩也不理想,常常自暴自弃,请你通过一位风流人物的事迹鼓励他努力学习,改变自我。

(3)班级采风小组到王岭村搜集风流人物的历史遗迹,请写出你搜集到的信息。

【答案】(1)沉重;厚重;“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用雄奇诗句抒发着不灭的抱负。

;发扬;继承(2)小明,俗话说“自古英才出寒家”,古代的匡衡,家里没钱点灯,他就“凿壁借光”,最终学有所成,你目前的条件比他好多了,你应该自立自强起来。

(3)略【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与修改病句的能力。

了解常见病句类型及修改方法,是基本的应对策略。

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的语病。

①句搭配不当,应用“厚重”修饰“历史”②句仿照语句形式,内容不需变化,调整语序即可。

③句属于语序不当,“发扬”和“继承”调换位置。

(2)本题考查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解答此题,要注意:语言得体,语气委婉。

(3)本题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平时要有积累。

故答案为:(1)沉重厚重“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用雄奇诗句抒发着不灭的抱负。

发扬继承(2)小明,俗话说“自古英才出寒家”,古代的匡衡,家里没钱点灯,他就“凿壁借光”,最终学有所成,你目前的条件比他好多了,你应该自立自强起来。

(3)略【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能力。

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

解答此题,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选择一位“风流人物”,抓住其主要事迹,以简洁的语言来介绍即可。

示例:郑成功,收复台湾失地,赶走荷兰入侵者,维护国土的完整,是伟大的民族英雄。

3.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生活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乐趣。

乐趣是一颗颗生命力很强的种子,在不知不觉间发芽、生长,而且总要开花,总会结果。

如果把乐趣比作种子,那么,你从自己所热衷的乐趣中得来的欢娱,便是它的花朵了;你从自己为之A________的欢娱中,得来善的或恶的、美的或丑的、好的或坏的结果,便是它的果实了。

例如,读书是一种乐趣,知识是它的果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劳动是一种乐趣,产品是它的果实。

……不同的乐趣,结不同的果实。

人人都需要有生活的乐趣,和从中得到欢娱。

我们需要和寻求的是高尚的、有积极意义的乐趣。

因为这种乐趣有利于成长、有利于进步、有利于健康。

千万不要被B________的欢娱之花所迷。

当你为各种各样的乐趣而心花怒放的时候,得多想一想花朵的种子,并且预见到将要结成的是什么样的果实才好。

(1)为文中横线处选择恰当的词语。

陶醉沉浸俗艳鲜艳A________;B________(2)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

(3)根据语境,为文中横线处写一句话。

例如,读书是一种乐趣,知识是它的果实;________;劳动是一种乐趣,产品是它的果实。

【答案】(1)陶醉;俗艳(2)因为这种乐趣有利于健康、有利于成长、有利于进步。

(3)运动是一种乐趣,健康是它的果实【解析】【分析】(1)陶醉指很满意地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

沉浸多比喻处于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

因为是“从自己所热衷的乐趣中得来的欢娱”,是自己很满意的,故用“陶醉”;鲜艳指鲜明而美丽,俗艳指俗气的艳丽色彩,因为是“欢娱之花”,故用“俗艳”。

(2)本句语序不当,应是先利于身体健康,再成长、进步。

(3)本句的例句由两分句构成,注意它们之间的意义关联,按照其主题内容“不同的乐趣,结不同的果实”及结构形式“××是一种乐趣,××是它的果实”仿写即可。

故答案为:⑴陶醉;俗艳;⑵因为这种乐趣有利于健康、有利于成长、有利于进步;⑶运动是一种乐趣,健康是它的果实。

【点评】⑴本题考查近义词的使用。

难点是先要理解句子的内容,再对进行近义词的辨析,结合语境进行解答。

答题时注意根据句意理解词语。

⑵修改病句的三个步骤:①读句子、理句意。

②查排审、找病因(找病因很重要)。

③改句子、保原意(改得少、改得巧)。

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谨慎作答;⑶本题考查仿写的能力。

解答此题首先要观察所给的句子,分析其特点,然后根据分析结果仿写句子即可。

注意应在结构、字数、句式、修辞等方面一致。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这样纯粹的声音,这样仿佛溅着绿魂的声音!它朴素的本质,让我感到一种生活的快意与灵魂的悸动。

循着鸟鸣声,我来到空荡无人的后花园。

后花园以竹篱为墙,墙身挟以盛开招展的牵牛花,端庄古雅的宫粉茶花,悠香挺拔的寿星桃,以及各类错综复杂的荆棘藤蔓、蒿芒杂树。

花园之中,有蔬菜摇yè,________________,有春风吹动泥土发出的细碎“琴声”。

在“琴声”里,我能抓捏出年迈的母亲精心打理过的岁月。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划线的字注音。

________________yè纯粹悸动摇________(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__”,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空荡无人”中“荡”的意思是()A.闲逛B.洗涤C.摇动D.广阔空旷(4)仿照前面的句子,在文中的横线处再仿写一句:________。

【答案】(1)cuì;jì;曳(2)悠香;幽香(3)D(4)有瓜果飘香【解析】【分析】⑴注意“悸”可以通过形声字来辨析。

“曳”不要有上边的一点。

⑵“荡”的意思有1.清除,弄光;2.洗涤;3.摇动。

根据意思结合语境选D合适。

⑶开放性语言运用,没有统一答案。

仿写要求句式相同或相似,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正确即可。

力求做到形神兼备,语意流畅。

注意按照“有+动宾短语”的句式仿写。

故答案为:⑴cuì;jì;曳;⑵悠香;幽香;⑶D;⑷有瓜果飘香【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和正确书写能力。

答题时应注意,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和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

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粹”是舌前音,“曳”字易错。

⑵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形的能力。

答题时应注意,做题要求是正确朗读的基础上,准确地写出词语,不能出现错字、别字。

平时就要重视积累,多读多写,出现错误及时纠错,加深记忆。

幽香:意思是淡雅的香气。

淡淡的清香。

是固定词语,“悠香”在这里是同音字混淆。

⑶本题考查成语解释。

答题时应注意,解字法:解释词语时,有的词语,只要把关键字的含义讲清楚,词语的意思也就出来了。

空荡无人:形容冷冷清清,空无所有的情景;也指心里没着落的感觉。

荡:广阔空旷。

⑷本题考查句子仿写。

答题时应注意,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

还要要注意:上下句的联系、衔接和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

示例:有瓜果飘香,有花瓣芬芳等。

5.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传承文化,走进成语材料一:成语是中国独有的语言资源,大量成语出自传统经典著作,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承载着丰富和厚重的人文内涵,极具文化价值,堪称中华文化的“活化石”。

材料二:如今,成语在人们的生活中逐渐被忽视,除了个别爱好成语接龙、成语印章的人以外,很少有人爱好积累成语。

材料三:《中国成语大会》总导演关文正认为:成语就是走进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钥匙,我们有义务去学习和推广成语。

(1)概括以上三则材料的主要内容。

(2)在《中国成语大会》猜成语节目中,主持人要求两人一组,一人用两个字的词描述,另一人根据描述在最短时间内猜出成语。

在猜“鹤立鸡群”成语时,甲组选手用“禽鸟”“出众”描述;乙组选手用“站着”“众多”描述,哪组描述更好?为什么?(3)仿照例句,补写句子,使其语意相通,构成排比。

成语是民间口语的浓缩,是文学经典的传承,是历史故事的再现。

它像一幅画,用彩笔描绘着自然的花红柳绿;它像一首诗,用文字吟诵着人生的悲欢离合;它像________。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