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动画制作实验》教学设计【基本信息】【设计思想】♦根据具体学校、学生情况,对原有的知识进行了重新组合,满足教学要求。
♦教师提供有效指导手段,协助、引导学生总结、优化知识。
♦采取有效的实验记录,提高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效率。
♦提供有效的实验步骤,上升学生的科学研究方法。
『设计思想的描述过于宏观、抽象,缺乏针对性』【课标分析】本部分内容是在信息技术基础模块上的进一步深化。
在信息技术基础模块中,要求学生“选择恰当的工具软件处理多媒体信息,呈现主题,表达创意”。
在多媒体技术应用模块中,要求“了解常见的多种媒体信息,……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法”“能根据信息呈现要求,选择适当的工具和方法,对……多种媒体信息进行适当的处理”。
可见,在多媒体模块中,对于动画、视频的知识性目标已经从了解上升到迁移;从技能上看,学生要从单纯的模仿向自我设计、个性开发靠拢;学生要利用原有的知识,完成个人作品的制作。
『作者能够考虑到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的衔接问题,并提出在选修模块中学生能力要求的变化。
』【内容分析】本章教材内容有动画、视频的基本原理,计算机动画的分类,以及对计算机动画的具体制作、开发,视频的简单制作播放等。
与其他多媒体相比,动画、视频信息的采集及加工处理,都有其独特的方法,有其独特的特性。
按照教材的安排,知识内容如下:1.多媒体作品中的动画、视频2.计算机动画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应用3.计算机动画制作4.数字视频的采集与加工学生属于非零起点,对计算机动画制作有一定了解。
由于平时接触非常少,学生的知识遗忘相当严重。
在教学进行过程中,学生普遍表现出动手能力、模仿能力比较强,而归纳总结能力比较弱的特点。
『由于多媒体选修模块中出现的软件较多,学习间隔时间为一周,学生容易遗忘。
』根据以上的分析,故对本章内容进行了重新组合。
1.计算机动画的基本原理及应用(基本概念、计算机动画原理理论讲解)2.计算机动画实验——动画制作初步3.计算机动画实验——动画的元件与控制4.计算机动画实验——个人作品制作5.数字视频的采集与加工『根据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学生实际情况的分析,将教材进行二次加工,制定出可行的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复习动画和视频中帧的概念;●复习选择计算机动画制作工具的原则;●复习图层概念;●掌握flash基本工具的使用方法。
2.技能目标●利用帧产生计算机动画;●理解“工具”在完成计算机动画制作中的作用,对于常用的工具能熟练应用。
3.情感目标●体会计算机动画的一般开发过程;●在制作计算机动画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体会控制在计算机动画中的应用(提高)。
『教学目标的描述还需进一步推敲。
』【教学重、难点分析及处理思路】帧是计算机动画制作的重要概念,在上一节课理论讲解的基础上,本节课将通过实践来加深学生的印象。
Flash动画的制作是教学实践的重点难点,鉴于学生水平有限,不应急于求成,因此本次实验课程只要求学生能总结各种“工具”的特性,并且理解不同图形的“属性”特征。
【教学过程】1.教师展示逐帧动画“生日礼物”,吸引学生一起探讨计算机动画的构成原理。
2.教师提出设想:计算机帧动画——转动的小球。
●复习帧的基本概念。
●利用帧的改变产生计算机动画。
教师展示利用PowerPoint制作“转动的小球”过程。
●利用电子幻灯片展示制作动画的步骤示意●提出问题:在利用PowerPoint制作帧动画的过程中,如何提高效率?●完成后,填写下表(如果需要,可以重新设计)。
填写表格可能出现的情况:与PowerPoint中自定义动画混淆,提醒学生现在要利用帧的改变来产生动画;动画制作过程中,每个帧画面都独立完成,没有合理利用复制、粘贴等功能来提高效率;对于学生中提高效率的做法,进行全班推广,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动画内容。
题外话:在实际实验过程中,有同学通过在同一个画面上设计多组画面,然后拆分为不同单独画面的做法,做出的动画效率高,效果好。
教师即刻在全班进行了推广。
3.教师提出进一步的实验要求:认识flash动画制作软件●引导学生总结帧的概念。
●教师解释选用flash制作动画的原因。
●教师展示flash窗口界面,简单回忆原有的flash界面知识。
●利用幻灯片展示“使用‘工具’的实践步骤”●学生自主实验,总结flash开发中“工具”的基本特点。
填写下表。
可能出现的情况:部分学生没有及时跟进课堂实验,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部分操作熟练的学生,特别是原来参加过flash校本课程的学生,被指定为“指导教师”,带领小组成员继续实验。
『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请参加过校本课程的学生辅导没有能够跟上课堂实验的同学。
』教师组织小组分别讲解不同工具的特点。
『通过学生自主实验,尝试flash中工具的使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通过组织小组交流,使得不同小组的学生能够分享不同工具的特点。
』教师提示:利用不同的工具可以绘制不同的图形;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可以通过“属性面板”进行调整。
题外话:利用小组分组进行不同工具的探究,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操作、参与兴趣。
教师提出“属性”的概念,可以有效的实现从“怎么用”(工具)到“为什么这么用”(工具思想)的提升。
4.教师展示总结本节实验内容。
●帧及帧的利用。
●Flash动画制作软件的工具及属性。
●Flash动画制作的基本流程。
【教师自评】案例以学生的思维特点入手,按照学校学生的具体情况,调整原有教材内容知识,调整授课顺序,体现了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用教材教”的主观能动性。
通过循序渐进的学生分组实验,帮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将原有的理论知识点融合到实验中进行。
完成课程教学目标。
能有效的满足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交流分享的需要,也有效的促进学生从技能训练向思想方法升华,满足学生主体发展需求。
【案例分析】分析学生已有知识和学习能力状态,将教材内容进行重新编排,以学生容易接受的顺序讲解,体现了作者驾驭教材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差异,请参加过本校课程学习的学生辅导学习遇到困难的学生。
《计算机动画制作实验》这个课题名就比较新颖,仔细阅读完,发现作者是用做实验的形式引导学生尝试用PowerPoint制作动画、尝试Flash中工具的使用方法及属性。
但是学生的尝试并不是漫无目的的,而是设计了两个实验表格,让学生根据表格所要填写的内容进行有目的的尝试,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确实,信息技术这门学科还很年轻,我们可以借鉴其他学科的一些教学方法,该案例就是借鉴了其他一些学科的实验课的教学方法。
【专家点评】作为多媒体选修模块的一课时案例,本案例中有不少可圈可点的精彩之处。
1.准备功夫充足教师既考虑到当前动画教学与基础部分相关内容的对照衔接,又考虑到学生知识技能遗忘可能带来的后果,还考虑到整个章节教学的知识体系问题。
可见在教学准备和教案设计上所倾注的心思。
2.类比迁移精彩本案例最值得称道的地方,是将逐帧动画的原理用幻灯片的逐页播放做类比,用幻灯片的各个页来模拟逐帧动画的一个个帧,再用连续播放产生动画效果这一视觉事实来说理,可以非常直观地体现出“逐帧动画”的本质特征。
这一设计非常精巧,耐人寻味。
3.体现课改理念和课标内涵案例的几处细节,体现了教师对课标的把握和对课改理念的理解。
比如教学过程中鼓励创新并及时推广,体现了教师对创新的引导和过程性评价的运用;比如指派参加过动画校本培训的学生充当指导教师,体现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和对不同起点学生的关照;比如配合技术操作的微型表格及相关问题的设计,体现了科学严谨的技术学习与思想方法提炼的有机结合。
总之,这是一个观之不俗的动画教学案例,在精心安排的各个环节当中可见教师的教学功力与设计匠心。
问题:1. 本节课到底处于本章的什么位置上,文中提到的上一节课是什么,交待的不清楚.“内容分析”这段文字有重复。
2. 教学过程描述得不流畅,读来费思量。
特别是本来最精彩的“用幻灯片的一张张幻灯来模拟逐帧动画的一个个帧”这一过程描述得不清楚(据我理解是这个意思,但文中未明确写出)。
整个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之间似乎不是很流畅。
3.值得商榷之处:(1)本节到底是泛讲“计算机动画”还是具体讲“FLASH动画”?(2)“转动的小球”是用逐帧动画完成吗?似乎这不是逐帧动画的典型例子。
(天津市第二南开中学徐劲梅)冀教版信息技术第二册(初中二年级)第一课电脑动画制作初探教材内容分析:这节课的内容为课本“电脑动画制作初探”的初步认识,教材以三个活动主题为基础,然后以“知识与技能”的形式详细介绍了关于电脑动画制作的相关问题,旨在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教师指导,初步了解掌握flash动画制作过程,了解flash动画制作这部分内容在全书中占据了主要地位,是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兴趣的基石,是引导学生走进信息技术殿堂的一块敲门砖。
学生分析:初二同学在初一已接触到计算机,并学会了一些简单的操作,学习兴致较高,但基于他们年龄的特点,他们对理论性强的知识点不易理解,另外由于个性差异,也使他们的认知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以及知识水平各不相同,形成了不同的层次。
他们对动画制作一般都有极高的兴趣,有的虽不能自主独立完成作品,但估计能达到模仿。
只要能激起他们的学习热情,教学工作应该能够顺利展开。
设计思想:在本篇教案里,没有先从软件的一些概念入手,而是从制作一个简单的动画入手,针对例子中出现的概念作出介绍,目的是想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操作中逐渐掌握、理解概念。
教学方法设计:教学中通过“欣赏—设计—制作—保存”为明线,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保证了学生对整个制作过程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让学生掌握最简单的逐帧动画制作方法,并引起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对于个别学生,则采用巡回指导来解决。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flash软件的工作界面,并能够制作简单的动画效果。
2、过程与方法:在教师、同学的帮助下,感受学习制作动画过程。
初步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任务驱动和教师引导相辅相成,完成教学任务。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能力;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新知识、新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精神,以及渗透创新的学习态度。
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