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导论习题一、名词解释题1、心理学:心理学(psychology)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
2、反射:反射是有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实现的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规律性的反应。
3、反射弧:实现反射的全部神经结构4、非条件反射:是与生俱有、不学而能的反射。
5、条件反射:是后天获得的,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反射。
6、观察法:观察法是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观察被试的外部表现来研究其心理活动的一种方法。
7、调查法:是以提出问题的形式搜集被试各种有关材料来研究心理的一种方法。
8、实验法:是按研究目的控制或创设条件,以主动引起湖改变被试的心理活动,从而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9、第一信号系统:用以成为刺激物信号的具体事物称为第一信号,由第一信号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叫肆意信号系统。
10、第二信号系统:以成为刺激物信号的语言称为第二信号,由第二信号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叫第二信号系统。
二、填空题1、认识过程包括(感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过程。
2、心理过程是指一个人心理现象的(动态)过程。
3、个性心理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时间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各种(心理现象)的总和。
4、把心理现象可以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等两大类。
5、心理过程包括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联系的、构成个体有机统一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等三个不同方面。
6、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等五个部分组成。
7、脑机能的神经活动过程是(兴奋)和(效应)。
8、由兴奋导致抑制的产生或加强的过程叫(负诱导)。
9、由抑制导致兴奋的产生和加强的过程叫(正诱导)。
10、心理是在实践活动中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六、心理现象分析题1、“望梅止渴”:条件反射2、“谈虎色变”:由第二信号系统引起的条件反射3、“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负诱导,是大脑皮层中接受这些刺激的区域因负诱导作用而处于相对抑制的状态。
4、睡眠做梦:无意识5、蜘蛛织网捕食:动物的感觉,它并不能对粘在网上的小昆虫有整体辨别,只能对个别属性-----振动产生捕食行为,以至于当振动着的音叉接触蜘蛛网,引起该网振动时,也会引发蜘蛛捕食行为。
七、简答题1、我们为什么说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答:(1)心理是物质世界中的一种反映形式(2)心理是脑的机能(3)心理受客观现实制约①人的心理活动的一切内容都可在客观现实中找到依据客观现实可分为自然性和社会性两大方面。
人的各种心理活动,无论是低级的,还是高级的,其内容都受到这两方面客观现实的制约,并以各种形式反映客观现实。
②脱离客观现实便丧失人的心理人脱离社会生活,便会失去人的心理。
1920年在印度加尔各答东北的山地上的一个狼窝里发现了“狼孩“便是一个典型例子。
(4)心理具有主观性即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等都是经过人的主观世界的折射而最终形成的。
因而同样的客观现实在不同的人身上会有不同的反应。
这就使人的心理,尤其是高级心理可能具有明显的社会性、历史性、民族性和阶级性等。
2、为什么说心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答:每一门科学的性质,都是由它的对象的特殊的质的规定性所决定的。
心理学的对象——心理现象的特殊的质的规定性决定了心理学是一门既具有自然科学性质又具有社会科学性质的中间科学或交叉科学。
这是因为:从心理现象的发生的主体上看,人恰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从心理现象产生的器官上看,人脑固有的自然属性是在人的社会生活方式的影响下变化和发展的,其机能也是自然与社会的统一;3、如何正确理解心理科学的任务?答:心理学的任务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描述心理事实,揭示心理规律和指导实践运用。
(1)描述心理事实(2)揭示心理规律它包括两大方面,一方面是研究各种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相互联系,以及表现出的特性和作用等。
另一方面是研究心理现象所赖以发生和表现的机制。
它包括心理机制和生理机制两个层面上的研究。
(3)指导实践应用4、简述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
答:脑机能的全部反射活动都是兴奋和一直两种神经活动过程规律性运动的结果。
大脑皮质的基本神经过程是兴奋。
神经活动的兴奋和抑制过程的规律主要是两条:扩散与集中、相互诱导。
由兴奋导致抑制的产生或加强的过程叫负诱导。
由一直导致兴奋的产生和加强的过程叫正诱导。
如人在闭目时,可使声音听得更清楚。
5、心理学研究的指导思想是什么?答:心理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必须强调以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为其最根本的指导思想。
八、论述题1、怎样来认识高师生学习心理学所具有的双重意义?答:心理学是从事未来教书育人工作的高师生的必修课。
我们认为,其学习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有助于高师生运用心理学原理提高未来教学工作的质量(2)有助于高师生运用心理学原理提高未来思想教育工作的效果(3)有助于师生运用心理学原理进行未来教育科研(4)有助于高尸生运用心理学原理促进现时的自身发展(5)有助于高师生运用心理学原理提高现时的社会适应能力2、在心理学研究中应该遵循哪些道德原则?答:科学研究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各种问题。
在心理学研究中,为了避免给被试造成一些不良的心理或生理上的消极影响,需要遵循一些基本的道德原则:(1)自愿认同原则(2)保密性原则(3).不利影响的消除原则3、论述心理学研究的基本程序。
一个完整的心理学研究过程,一般包括准备、设计、实施和总结四个阶段,每一阶段又包括若干环节,形成一个基本的操作程序。
(1)准备阶段它包括选择课题、查阅文献和形成假设三个主要环节。
(2)设计阶段它是由研究目标到具体操作之间的中介,包括界定变量、选定方法、确定被试、制定方案四个环节。
(3)实施阶段它是研究的具体操作过程,包括收集资料和整理资料两个阶段。
(4)总结阶段这是整个研究的最后一个阶段,是出成果的阶段,包括得出结论、撰写报告两个环节。
第二章感知觉的试题一、填空题1、人的感觉水平可分为两大类,其中外部感觉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肤觉;等五种,2、人的外部感觉主要有三种,即运动觉、机体觉、平衡觉3、知觉水平可分为两大类,即一般知觉和复杂知觉4、感知觉由低到高可分为三种水平,即感觉水平、知觉水平、观察水平5、“月亮走,我也走”是一种诱动知觉。
6、压觉K值为0.05,假如原皮肤压力为30g,那么增加 1.5克重量才能感觉到压力的改变?7、人们常认为“一公斤铁比一公斤棉花重”,这是一种形重错觉。
8、“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这是嗅觉适应现象。
9、“无中生有”是一种幻觉、,它主要出现在不正常的人群中,而“杯弓蛇影”是一种错觉,正常人都会出现这种现象。
10、知觉的基本特征有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恒常性11、人们看到绿色产生酸的感觉,看到黄色产生甜的感觉,这种现象称感觉的相互作用。
12、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时,如果没有感知觉,心理活动就无法进行。
13、知觉有许多品质,主要有广度、速度、精确性和清晰度。
14、吃了苹果再去吃糖,会觉得糖很酸,这是感觉的先后对比现象。
15、绝对感受性与差别感受性之间并没有一定的相关关系。
绝对感受性强的人,他的差别感受性不一定强,也不一定弱。
二、名词解释1、感觉适应:相同的刺激持续地作用于某一特定感受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2、知觉:在刺激物的直接影响下,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及事物间简单关系的反映。
3、感觉补偿:由于某种感觉缺失或机能不全,会促进其他感觉的感受性提高,以取得弥补作用。
4、感觉相互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各种不同的感觉都可能发生相互作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5、知觉理解性:在感知事物时,人总是根据经往的经验来对事物进行理解和补充。
6、绝对感受性:刚刚能够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
7、差别感受性:刚刚能够感觉出两个同类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的能力8、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够引起人的某中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9、差别感觉阈限:在感觉上能够觉察出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别量。
10、错觉:在特定条件下对事物所产生的某种固有倾向的歪曲知觉。
三、单选题1、根据信息加工的观点,感觉属于()A、信息的输入和登录B、信息的识别C、信息的选择D、信息的储存和提取2、主要收集声音和身体平衡位置信号的感觉器官是()A、眼睛B、耳朵C、鼻子D、舌3、感觉的能力称为()A、感受性B、感受器C、感受强度D、感受阈4、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强度,称为()A、阈限B、绝对阈限C、差别阈限D、相对阈限5、当物体移到100米远处,视网膜上的像相应缩小到距我们1米远时大小的1/100,但是我们知道该物体没有太大变化,这种现象称为()A、形状恒常B、亮度恒常C、颜色恒常D、大小恒常6、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在数量上()A、不相关B、相关C、成反比D、成正比7、()是一种不正常的心理现象,在生活中没有任何利用价值。
A、错觉B、幻觉C、似动知觉D、感觉8、电影中的许多物质镜头是根据()原理来拍摄的A、知觉B、感觉C、真动知觉D、诱动知觉9、运动员在跳高时,同样高度的横杆,在室内比赛会觉得比室高度要高些,这是一种()。
A、对比错觉B、视错觉C、运动错觉D、幻觉10、在生活中,我们对某一个人的第一印象总是难以忘怀,这是属于知觉的()特征。
A、选择性B、整体性能C、恒常性D、理解性四、多选题1、感觉器官除了感受光波、声波、气味、滋味以外,还可以感受()A、压力B、化学刺激C、身体位置变化D、机械刺激2、知觉在本质上的特点有()A、选择性B、理解性C、整体性D、恒常性3、运动觉的种类很多,下列哪些是属于运动觉()A、诱动知觉B、似动知觉C、真动知觉D、距离知觉4、下列哪些现象属于感觉对比现象()A、同时对比B、相继对比C、瞬时对比D、一致对比5、空间知觉是由多种感觉系统协同活动的结果,其中视觉起重要作用。
空间知觉主要包括()A、形状知觉B、运动知觉C、视知觉D、深度知觉五、判断题1、眼睛的适宜刺激是光波。
2、感觉阈限是有一定范围的,超出这个范围的任务刺激量都不能引起任何感觉。
3、感觉是人类一切心理活动的开端。
4、阈限越低表明感受性越差。
5、感受性和感受器都是指人的某种能力。
6、“看”是一种感觉,“看见”是一种知觉。
7、“月明星稀”是感觉适应现象。
8、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就是观察。
9、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在数量上成反比。
10、错觉是一种错误的感觉,生活中无利用价值。
六、现象分析1、1公斤的棉花和1公斤的铁明明是同样的重量,同时拿拿看的话,感觉铁比较重。
形重错觉。
2、月亮走,我也走。
诱动知觉。
3、诸葛亮的“空城计”策略。
知觉的理解性4、厨师做菜越做越咸。
味觉适应。
5、万绿丛中一点红。
知觉的选择性。
七、简答题1、简述感觉和知觉的区别与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