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规程
文件编号:HD/GC012-2015
工艺类别:粘接
编制:
校对:
审核:
批准:
生效日期凌海航达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目录
1.总体要求 (2)
2.目的 (2)
3.适用范围 (2)
4.产品概述 (3)
5.依据 (3)
6.工序级别定义 (3)
7. 所用主要设备 (3)
8.工艺流程 (3)
9.检验定义 (4)
10.工作记录 (4)
11.具体工艺要求 (4)
12.工艺重要关联与补充 (13)
附录
《生产工艺&过程检验卡》(PM-QCP-006-01)——粘接
1.总体要求
1.1 本工艺需要熟练操作工执行操作。
要求操作者必须经过粘接工艺的培训合格后方能上岗工作。
要求操作者能能够识别公司内部生产常见的材料及对应的粘接剂。
对粘接过程中出现如溢胶等简单问题,能够立即处理。
执行此工艺过程中,要求密切配合、支持本公司各级检验员的工作,尊重其检验结果,执行质控部对质量问题的纠正、返修裁断。
服从MRB对重大质量问题的审核及处理结果。
1.2 生产工序的现场中,该产品/零部件的有效/受控图纸及详实记录的《生产工艺&过程检验卡》(PM-QCP-006-01)、《产品检验记录卡》(PM-QCP-006-03)、《产品终检检验卡》(PM-QCP-006-04)等追溯性文件同时存在,必须做到图、物、卡同步存在或转序。
2. 目的
2.1 使生产厂家或本公司生产操作者,在本规程的指导下,正确、高效地生产出合格产品。
2.2 为了实现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2.3 为了合理利用原辅材料、设备、人员和生产时间。
2.4 为了使公司管理规范化,使生产中的“人、机、料、法、环”得到统筹、合理安排和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小内耗、提高效益。
3.适用范围:
3.1 金属与非金属材零部件的粘接。
3.2 非金属件如地板、挡板的封边。
3.3 自带胶(背胶)的原辅材的使用。
3.4 非金属件之间的粘接,如桌板面与发泡填充、桌板面上下壳体之间等等。
3.5 金属或非金属的模具和工装、工具的制作或修复。
4. 产品综述
用选择的适用粘接剂,将零部件粘接在组件主体的确定位置而成为组件或组件上的零部件。
5.依据
《粘接剂、粘接技术实用问答》、《实用粘接技术800问第2版》、《生产任务单》、《检验规程》、受控/有效图纸、经技术确认的样品或等效的技术文件。
6.工序级别定义:
6.1 A级:组装类工序。
6.2 B级:零部件或分件生产工序。
7.所用主要设备
因本工艺基本为手工粘接,故,此节略述
8. 工艺流程
制定方案——选定粘接剂——初清——制备粘接接头——粘接件表面处理——粘接剂的调配——涂胶——固化——清理——检查——转序——包装入库
基本概念:把两个或多个物体通过另外一种材料在其两相界面间产生的分子间力连接在一起,称为粘接,被粘接的物体称为被粘物,粘接所使用的材料称为胶黏剂,通过粘接得到的组件称为胶接接头
(胶接件),减弱粘接称为脱粘。
9. 检验定义
9.1 自检:由操作者在生产操作过程中自行检验。
9.2 专检:由专职检验员检验即车间检验员、总检检验。
10. 工作记录
10.1 直接性记录
10.1.1 《领料单》
10.1.2 《生产工艺&过程检验卡》(PM-QCP-006-01)
10.1.3 《产品检验记录卡》(PM-QCP-006-03)
10.1.4 《产品终检检验卡》(PM-QCP-006-04)
10.1.5 《入库单》
10.1.6 《出库单》
10.2 间接性记录
10.2.1 《样品样件台账》(PM-ECP-011)
10.2.2 《文件收发登记本》(PM-ECP-010-01)
10.2.3 《产品报废申请单》(PM-PCP-024-01)
10.2.4 《产品报废台账》(PM-PCP-024-02)
11. 具体工艺要求(见下表)
粘接工艺的基本要求是:平、干、净、匀、够五个字。
1)平:粘接面要平整。
2)干:清洗过后一定要自然晾干、烘干,切莫用手摸。
3)净:接触面的粘面一定要干净,不能有油污、铁锈、灰尘。
4)匀:涂胶要均匀。
5)够:压力要够,受压一定要垂直和保持中心,以免打滑。
注:N/A是英语“不适用”(Not applicable)等类似单词的缩写。
表1 粘接剂选用参考
注:1—环氧-脂肪胺胶;2—环氧-聚酰胺胶;3—环氧-聚硫胶;4—环氧-丁腈胶;5—酚醛-缩醛胶;6—酚醛-丁腈胶;7—聚氨酯胶;8—丙烯酸酯类胶;9—氯丁橡胶胶;10—丁腈橡胶胶;11—乳白胶;12—溶液胶;
13—热熔胶;14—无机胶。
表2-1 常用金属材料的表面化学处理
表2-2 常用非金属材料的表面处理
表3 常用粘接剂固化工艺条件
12. 工艺重要关联与补充
12.1 《粘接剂、粘接技术实用问答》(见资料文本)12.2 《实用粘接技术800问第2版》(见资料文本)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