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格分析心理学的理论背景
二、心理结构 1.早期划分
潜意识 (unconsciousness)
人类的心理 分三个层次
前意识
(preconsciousness) (consciousness)
意识
荣格多了一个集体潜意识
潜意识:这个词有两个含义:一个是指人们对自己的一些 行为的真正原因和动机不能意识到;另一个是指人们在清 醒的意识下面还有潜在的心理活动在进行着。 意识:是可以直接感知到的有关的心理部分,这一部分在 Freud的理论中不很重要,只是一个人心理活动的有限的 外显部分。 前意识:介于意识与潜意识之间;中所包含的内容是可召 回到意识部分中去的,即其中的经验经过回忆是可以记起 来的,其中的观念可以说暂时不属于意识,但随时能够变 成意识。
• 童年游戏(1913) • 斐乐蒙和莎乐美 • 托尼·沃尔夫(1888-1953) • 预知第一次世界大战 • 绘制曼荼罗(1918)
曼荼罗:坛城
曼荼罗的作用(荣格)
• 帮助体察自己心灵的转变,由其中可以看到自己
• 曼荼罗真正用意:开成、转变,内心世界恒久反应
• 锻炼心灵具有重构意象的能力
情同父子
• 病人萨宾娜 • 神学之争:书柜怪声(1909)
• 荣格的梦
• 弗洛伊德梦
• 1910年当选国际精神分析协会主席
• 弗洛伊德的晕厥 • 1912年荣格出版《里比多转变的象征》 • 二战爆发后,荣格曾联系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小传
1856年5月6日,诞生于捷克斯洛伐克的小市镇弗莱堡 (当时属于奥匈帝国)。1860年随全家移居维也纳。其 后几乎一生都在那里度过。 达尔文:1809-1882;1859年发表《物种起源》 马克思:1818-1883;1848年发表《共产党宣言》 家庭背景 •母亲是续弦,比父亲小20岁 •两个同父异母的哥哥比他大20岁,一个侄子比他大1岁 •小弟出生产生嫉妒,曾幻象小弟死去
卡丁纳:习俗
霍妮:基本焦虑 自我心理学
人际精神分析
分析心理学 荣格
安娜
沙利文 个体心理学
阿德勒
经典精神分析 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体系
三、时代背景
•
• •
1.工业发达,注重理性
2.精神困顿 3.理性与非理性冲突
四、家族
• 外祖母家族世代通灵,外祖父对着空椅子说话 • 八个叔叔都是神职人员 • 父亲:乡村新教牧师,对神灵怀有矛盾 • 母亲:外向强悍,患有神经失调症(母亲情结)
• 魂和魄
• 魂:阳,阿尼玛,上丹田,理智-意识 • 魄:阴,阿尼姆斯,中丹田,本能-无意识 • 常态:魂上升,魄下降,能量丧尽,魂飞魄散 • 逆法:魂魄相通-解放 • 能量外泄-鬼 • 能量内敛-神 • 摆脱万缘-金华
• 太乙金华密旨
• 韦德海默(1928) • 魂和魄 • 小宇宙和大宇宙:内部混乱-内部秩序-融入宇宙 • 阴阳思想和四位一体
心理不平衡就会生病 超我 自我 自我防御 机制失败 症状
躯体症状
本我
心理症状
荣格与弗洛伊德理论相似之处
• 心理的动力性 • 意识与无意识 • 智慧老人与超我,人格面具与自我,阴影与本我
荣格与弗洛伊德理论的区别
• 力比多的理解 • 人格的结构层次 • 人格的发展观 • 对梦理解的不同
五、直面无意识
晚年的发展 1920:《超越唯乐原则》提出死本能 1921:《群体心理学和自我分析》开始系统研究“自我” 1923:《自我与本我》,本我、自我、超我 1926-1939:由治疗转向社会 •1928:发表《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弑父者》,申论俄狄浦斯冲 突在文学中的表现 •1930:《文明及其缺憾》,研究宗教产生的根源 •1932:《为什么发生战争》 •1934-1938:《摩西与一神教》,批判宗教
荣格分析心理学
Jungian Analytical Psychology 理论背景与思想渊源
魏广东
新浪微博: /weigd
QQ:1955-551-479 微信:upc1997 QQ群:86458466
为什么要学习荣格
为技术打基础:沙盘游戏、绘画疗法、解梦等 关注了解心理:自己的、他人的、人类的 心理成长:当前的和终极的 默而识之:一种方法、一个思路
3.人格的三个系统相互关系
人格的三个系统不是孤立的,它们相 互作用构成人格的整体。其中:
本我是人格中的生理成分 自我是人格中的心理成分 超我是人格中的社会成分
在弗洛伊德看来,如果这三个系统保持平衡,人格就得到 正常发展。 愿和谐共处!
三个系统的平衡关系遭到破坏时,往往产生焦虑,导 致精神病和人格异常。
精神分析的基本理论
一、内驱力 苏格拉底:爱欲的发展;达尔文:人是自然的一部分 物理能量的观点;非理性哲学的基础 同自我或自我保护有关的驱力 性爱(Eros)的驱力 弗 洛 伊 德 关 于 内 驱 力 理 论 的 变 化
性驱力:力比多(libido) 生的本能: 与个体或种系的生 存有关 死的本能: 人有被驱动去攻击、侵 略等的行为本性
防止抵御和消除焦虑
克服冲动的 心理过程
异常心理 与行为
克制、压抑非理性冲动 压抑力量
冲突、矛盾、非 理性冲破防线
冲突、矛盾、非理 性冲不破防线
意识不到的痛苦 隐藏到潜意识
升华
显形梦、隐性梦、口误、 失误、遗忘、神经症症 状(焦虑、紧张、强迫、 转换和分离性癔症、疑 病、躯体化)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潜意识
扭曲的形式变 相表达自己
八、炼金术研究
• 炼金术(Alchemy):起源于古埃及(或者中国)
• 原理:物质有硫磺、盐、铅、锡、铜、铁等。硫磺代表热力和阳性
原则,虽有异味,却可变为宝石。盐代表冰冷的阴性原则,虽然苦涩 ,却是万物之源,智慧之母。媒介是雌雄同体、阴阳兼具、处于固态 液态之间的水银。所以炼金术的主神是水银。
2.后期划分
本我(id) 自我(ego) 超我( super-ego)
本我
• 本我是最原始、最隐秘、最模糊不易把握的部分,处在潜 意识的深层。一大锅沸腾汹涌的兴奋。 本我是人的本性的自然性或者动物性的一面。 本我的唯一目的就是寻求满足和快乐,那就是趋乐避苦。 苦来自能量的积累,乐来自能量的发泄 本我遵循的唯一原则:快乐原则;一岁以内完全本我
• • •
自我
个体出生后,从本我中逐渐分化出自我。弗洛伊德认为 ,自我是意识的结构部分。自我是处在本我、超我和外 在环境之间的中介物。 自我是处在本我、超我和外在环境之间的中介物,他要 同时满足三者的要求,并在三者之间进行协调。自我还 要同时抵御这三者的过分要求,维护其自身的自主权, 保存其自身的组织,如果抵御不住,便会导致自我的焦 虑,甚至导致自我的解体。 荣格:人格面具
• 海莉表妹:通灵、降仙;恐惧与爱恋;唯灵论。(Anima)
第一部分 认识荣格(1)
一、童年时代
• 1.死亡恐惧 :鬼魂;牧师
• 2.木头人:内心、孤僻 • 2.童年时代的梦 • 4.两种人格的纠缠:孩子与老人(后来的斐乐蒙) • 5.对上帝的思索
二、青年时代 • 1.梦中的提灯人和黑影:意识与无意识
防止成魔:见谁都分析
怎么学习荣格
学习理论:上课、读书 系统分析:专业督导 自我分析:解梦、自省 积极实践:了解文化,深入探索
课程设置
第一天:荣格的思想渊源及发展过程
第二天:荣格分析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第三天:荣格分析心理学体系的心理治疗方法 书籍及电影 • 心灵深处的秘密
荣格:阴影的原型
超我
• • 超我即道德化了的自我,即通常讲的良心、理性等。它 是人格结构中最高的监督和惩罚系统。 超我包括两个方面 良心,负责对违反道德标准的行为进行惩罚。 自我理想,它是习俗教育的产物(来自于父母及其代理 者传递的文化伦理规范),以现实原则为基础,他确定 道德行为的标准。 超我的功能: 抑制本我的不容于社会要求的各种冲动 诱导自我,用合乎社会规范的目标代替较低级的目标 使个人向理想努力,达到完美的人格。 荣格:智慧老人
• 4.尼采
• • • • 上帝已死 超人 人的最高境界 没有性别
• 超人
二、心理学环境
•
• •
1.催眠术
麦斯麦 (1734-1815):磁疗法 皮尤伊泽尔:催眠术
2.精神分析的黎明
•
•
布罗伊尔:扫烟囱
弗洛伊德:创建精分
埃里克森:生物-社会-文化
自体:科胡特 客体关系 克莱茵、温尼科特、马 勒、比昂等。
•
• •
荣格文集(九卷)
当尼采哭泣 危险疗法
•
超体
自我介绍
姓名、所在地、工作 所学过的心理学技术 为什么学习荣格分析心理学
第一部分 历史背景
一、思想渊源
• 1.柏拉图 :理念
• 有形的东西是流动的,但构成这些有形物质的“形式”或 “理念”是永恒不变的。(自我与自性)
• 是一种形式、一种范型,具有先验的、抽象的、共相的性 质。 白马非马。
• 过程:基础物质,烧死,分出硫和汞,再结合,形成哲人石
• 实体炼金和精神炼金 • 炼金过程是精神的逐渐苏醒过程,象征着人从无意识状态提升到意识 状态的启蒙,实现个体化的过程。
九、太乙金华密旨
• 荣格的梦(1927) • 韦德海默(1928) • 小宇宙与大宇宙 • 人来至于宇宙,蕴含道的种子 • 内部混乱-内部秩序-融入宇宙
+
本能是人格的推动因素
性本能 (受阻) 人格改变
生本能
自我本能
(受阻)
死亡
死本能(侵略本能、攻击驱力)
对比:荣格关于内驱力的论述 生命能量:身体能量和心理(精神)能量 力比多:人格所需要的能量,即心理能 里比多究其本质而言是欲望(appetite),它既可以表现 为食欲、性欲,也可以是情绪的欲望。里比多在意识中显 现为努力、欲望和意愿。 力比多可以通过病态表现,也可以通过象征的形式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