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报告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报告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目录1、基本情况 (1)1.1项目区概况 (1)1.2自然条件 (1)1.2.1自然地理 (1)1.2.2气象 (2)1.2.3水文 (2)1.2.4地质、土壤 (3)1.2.5水质 (3)1.3社会经济状况 (3)1.4农业生产状况 (4)1.5项目区农田水利工程现状及存在问题 (5)1.5.1项目区各级灌溉渠系及其配套工程 (5)1.5.2灌区小型水库、塘堰坝工程 (7)1.5.3小型提水泵站和抗旱机井工程 (7)1.5.4小型排水工程 (7)1.6项目区水资源平衡分析 (7)1.6.1项目区概况 (7)1.6.2项目区水资源概况 (7)1.6.3分析方法 (8)1.6.4供水量预测 (8)1.6.5需水量预测 (9)1.6.6水资源供需分析及评价 (10)2、建设目标与任务 (11)3、工程建设方案 (12)3.1工程建设范围与工程布局 (12)3.1.1工程建设范围 (12)3.1.2工程建设布局 (12)3.2工程建设标准 (12)3.3主要工程建设内容 (13)4、工程设计 (15)4.1.工程设计依据 (15)4.1.1工程等级划分 (15)4.1.2工程设计依据 (15)4.1.3基本设计资料 (15)4.2蓄水工程设计 (16)4.3沟、渠工程设计 (17)4.4桥梁工程设计 (20)4.5涵闸工程设计 (21)4.6电灌站工程设计 (23)5、主要工程量及工程数量 (25)5.1主要工程量 (25)5.2主要工程数量 (25)5.3工程设备数量 (25)6、投资预算 (26)6.1编制依据 (26)6.2预算费用构成及计算标准 (26)6.3工程预算投资 (27)7、工程效益 (28)7.1经济效益 (28)7.2社会效益 (28)7.3生态效益 (29)8、工程建设与管理 (31)8.1工程建设管理 (31)8.2工程运行管理及管护 (33)8.2.1资产使用权 (33)8.2.2工程运行管理 (33)8.2.3用水管理 (34)8.2.4经营管理 (34)9、进度安排 (35)10、保障措施 (36)10.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36)10.2加强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工作 (36)10.3积极引导农民投工投劳 (36)10.4建设与管理相结合 (37)11、附件 (38)①各类工程规划表②渠道土方计算表1、基本情况1.1项目区概况某区2012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位于某区罗集乡境内,涉及罗集乡栗树、金湾、罗集3个村及兴隆居委会。

项目区总人口1.96万人,农业人口1.89万人。

国土面积20.7km2,耕地面积1.775万亩。

项目区内水稻平均每亩单产450kg,油料单产110kg。

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390元。

项目区电力充足,通讯条件较好。

省道、国道贯穿项目区,县道、乡道,村村通四通八达,交通便捷。

1.2自然条件1.2.1自然地理某区位于安徽省西部,大别山北麓,江淮丘陵西缘,东临某区,南连霍山县,西南与金寨县相邻,西北与霍邱县接壤,东北与寿县交界。

南北宽68.3km,东西长50.5km。

地理坐标北纬31°27′~32°05′、东经116°~116°32′。

312国道、宁西铁路、合武高铁横贯东西,105国道、商景高速跨越南北。

某区境内地形复杂,形状起伏,由于受大别山外围低山土脉的影响,地势南高北低,由南向北呈现低山、丘陵、平畈态势。

海拔高程在22.00m~651.00m之间,极高点为西河口九尖山,最低点为固镇茅子庄。

某区总面积1926km2,地貌特征分为四类,即:低山、丘岗、湾畈、洼地。

其中,丘岗面积1211.88 km2,占62.9%;低山面积314.57 km2,占16.33%;湾畈332.90 km2,占16.77%;洼地面积76.54 km2,占3.98%。

1.2.2气象某区属北亚热带北部边缘的东亚季风气候区,水资源丰富,年际变化较大,年内分布不均。

自然日照时数1960~2330小时,历年平均2226小时。

日年均气候≥0℃的天数335天,积温5645℃;日平均气温≥10℃的天数227天,积温4941℃。

气候特点:春秋季短,冬夏季长,四季分明,无霜期220天左右,季风明显,平均风速2.5m/s,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少雪。

多年平均年降水量1154.8mm,年最小降水量出现在1978年,为497mm,年最大降水量出现在1954年,为1688.8mm;年内6~8月降水量占全年的40%以上,5~8月暴雨日均占全年的80%,平均年暴雨日3~5天。

多年平均年蒸发量1460mm,最小年蒸发量(1980年)1250mm,最大年蒸发量(1959年)1730mm,蒸发量的月份分布情况和气温升降情况基本一致,7月最大,元月最小。

1.2.3水文某区境内的主要自然河流有淠河、汲河,属淮河水系。

淠河源出大别山脉,长253km,其中某段长106km,流域面积6000km2,其中某区境内1131km2,淠河有东、西两源,东淠河经我区长17 km,流域面积134 km2;西淠河位我区长21 km,流域面积145 km2。

汲河发源于大别山脉北麓的外山区,全长(含主干支流)179.4 km,流域面积2170 km2,汲河在某境内长109 km,流域面积1795 km2。

汲河有二源,东、西汲河经我区长分别为82 km、102 km,流域面积分别为169 km2和276 km2。

区境内主要人工渠道有淠河总干渠及汲东干渠,属淠史杭灌区渠道。

汲东干渠总长112 km,设计灌溉面积103万亩,其中某区长54 km,设计灌溉面积53万亩。

淠河总干渠设计流量300 m3/s,年均流量67 m3/s。

汲东干渠设计流量44.4 m3/s(某段)1.2.4地质、土壤某区位于淮河流域,地质构造比较复杂,成土母质的形成以变质岩为主,沉积岩次之,兼有岩浆岩。

残积母质多分布于南部低山区,丘陵岗地的成土母质主要为第四系黄土状沉积物,沿淠河湾畈区一般为运积母质。

某区在地质上多为第四纪下属系黄土沉积物(岗地土壤)、河流冲积物(平原土壤)、岩石风化的残积坡积物(山区土壤)、共有黄棕壤、紫色土、潮土、水稻土四个土类。

黄棕壤:主要分布在南部低山,高岗,东西部岗地,多以林业用地为主,占总耕地的14.5%。

紫色土:主要分布在丘陵,以林地和荒地为主,占总耕地1%。

潮土:呈带状分布在淠河、汲河两侧,均为旱地土壤,占总耕地15%。

水稻土:分布于本区水稻种植区,占耕地61.5%。

1.2.5水质某区主要水体环境较优,受污染程度小,基本满足全区人饮、农业、工业用水要求,除淠河某以下段水质较差外,其它主要水体均达到Ⅲ类以上的标准,有15个区域符合饮用水标准。

1.3社会经济状况我区辖12个镇、7个乡、3街道,280个行政村,21个社区居委会。

土地总面积1926平方公里。

2011年底,人口100.1万人,其中非农人口15.2万人,乡村人口89.8万人。

全区国内生产总值81.06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9.6亿元。

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8.65亿元,财政收入4.42亿元,农民人均收入4681元。

我区常用耕地68.9万亩,其中水田57.2万亩,有效灌溉面积56.19万亩,旱涝保收面积35.82万亩,节水灌溉面积22.12万亩。

全区农作物播种面积153.53万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100.4万亩,复种指数1.4,粮食总产量40507.9万kg,经济作物播种面积53.13万亩,复种指数2.2,经济作物主要有油料、棉花、大豆、花生、大麻、甘蔗、蔬菜等,2010年油料总产量33918吨,棉花总产量1596吨,经济作物总产值 4.67亿元。

全区造林面积849公顷,森林覆盖率面积25.89%。

1.4农业生产状况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5.76亿元,其中农业产值12.4亿元。

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53.53万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100.4万亩,粮食总产量40.5万吨,油料播种面积26.0万亩,产量3.4万吨,棉花播种面积1.2万亩,产量0.16万吨,麻类播种面积4.65万亩,产量0.85万吨,蔬菜播种面积17.26万亩,产量20.6万吨,瓜果类面积1.13万亩,产量1.1万吨。

农业机械总动力61.2万千瓦。

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机耕48万亩(其中深耕39万亩),机械播种面积23万亩,机械收割面积42万亩。

全区农资投入水平较高,农业生产电力充足,农村电网二期改造工程已完成,村村通电,农村电网全覆盖,能够保证基地建设用电需要。

农技推广体系:全区农技推广体系较为完善。

1.5项目区农田水利工程现状及存在问题项目区现有农田水利工程主要有以下类型:史河灌区汲东干渠清凉寺分干渠的各级灌溉渠系及其配套工程;小型水库、塘堰坝及引水堰(闸)工程;小型提水泵站和抗旱机井工程;小型排水工程等。

1.5.1项目区各级灌溉渠系及其配套工程项目区位于汲东干渠清凉寺分干渠灌区下部,灌区经过50多年的建设与运行,已形成了蓄、引、提并举,库、渠、塘、站联合运用和中、小型工程相结合的“长藤结瓜”式的灌溉系统。

本项目区有史河灌区的汲东干渠清凉寺分干渠,主要灌溉渠道是引自汲东干渠清凉寺分干渠的储渡斗渠、栗树农(电灌)渠、吴老庄斗渠、兴隆斗渠、回子岗农渠、墩台子农渠、罗集分支渠等。

表1.1 项目区渠道基本情况表序号上级渠道名称渠道名称渠道长度(km)设计流量(m3/s)设计灌溉面积(亩)备注1 清凉寺分干渠储渡斗渠 2.58 0.216 2164 轮灌渠首流量2 清凉寺分干渠(西汲河) 栗树农(电灌)渠 1.86 0.166 1664 轮灌渠首流量3 清凉寺分干渠吴老庄斗渠 2.45 0.230 2295 轮灌渠首流量4 清凉寺分干渠兴隆斗渠 3.26 0.405 4050 轮灌渠首流量5 兴隆斗渠兴隆北农渠 1.27 0.145 1450 轮灌渠首流量6 兴隆斗渠兴隆南农渠 1.07 0.112 1120 轮灌渠首流量7 (西汲河) 兴隆电灌农渠0.86 0.100 1000 轮灌渠首流量8 清凉寺分干渠回子岗农渠 1.19 0.064 640 轮灌渠首流量9 清凉寺分干渠墩台子农渠 1.56 0.071 710 轮灌渠首流量10 清凉寺分干渠罗集分支渠 4.33 0.623 6230 轮灌渠首流量11 罗集分支渠金湾斗渠 3.57 0.213 2130 轮灌渠首流量12 金湾斗渠金祠堂农渠 1.02 0.078 780 轮灌渠首流量合计25.01 17753项目区有分支渠1条,斗渠4条,农渠7条,总长25.01km,设计灌溉面积1.775万亩。

项目区分支渠及其以下渠系(末级渠系)基本形成,但配套程度低,灌区的渠系水利用系数和灌溉水利用率分别为0.50和0.4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