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会计论文-浅谈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

会计论文-浅谈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

会计论文-浅谈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
摘要:随着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颁布,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更加规范和完善,但在具体的会计核算中,笔者认为在“固定资产”的核算方面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如固定资产没有规定计提折旧,维修支出核算科目过多,不能如实反映事业单位的资产总量和净资产。

针对此现状,现浅谈一下解决相关问题的政策建议。

要害字: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治理建议

、现阶段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及存在的不足与漏洞。

1、在固定资产采购及下拨所作的财务分录:借:固定资产,贷:固定基金。

报废固定资产的分录:借:固定基金,贷:固定资产。

使用过程中此资产的原值一直没变,这样做的结果会造成:第一固定资产净值与原值严峻背离,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固定资产的账面原值与现时净值相差越来越大;第二,虚增净资产,以账面原值来核算固定基金,使净资产指标不能如实反映资产的现实状况;第三,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人为降低了取得相应收入的费用,虚增了结余。

因此,这样的核算方式必定会造成事业单位拥有账面上数额庞大的固定资产,但在会计核算中却没有反映这些资产的使用情况及保值、增值的指标。

2、维修日常开支,录入相关费用:借:商品与办事支出或三大系统维护费、治超费等等,贷:现金或银行存款。

清理固定资产的开支:借:公用支出,贷:现金等。

变卖作废固定资产收入的处理方式:借:现金,贷:其他收入。

这样核算不能很好核算固定资产维修费用,也无法权衡维修是否合理。

实际执行中轻易发生乱修、滥修、乱放等情况。

虚增维修费用,特殊是为不执行政府采购政策。

很多采购采纳变性方式,固定资产不入帐,造成对固定资产漏入,不利于固定资产的治理。

二、提出几点治理建议。

同国有公司一样,事业单位同样面临着如何用好管好国有资产、盘活资产存量以及如何做到既维护所有者权益又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诸多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的要害在于调整固定资产的原有核算方法。

1.在购置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时,借鉴公司会计的核算方法,借记“固定资产”,贷记“银行存款”,不再通过“固定基金”这样的净资产科目核算。

只有这样才能使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真实化、规范化、标准化,缩小行政事业单位和公司会计核算的差距,使会计信息具有可比性。

2.在现有会计核算基础上,增设“累计折旧”会计科目。

每月增加计提折旧的会计核算,会计分录借记“商品和办事支出——折旧费”,贷记“累计折旧”。

在资产负债表中,将“累计折旧”作为备抵科目列示,两者相减,就是固定资产的净值,这样在会计报表中就反映出固定资产原值及净值,固定资产的增减情况一目了然,以便如实反映固定资产的规模、新旧程度和实际价值。

3.对于固定资产的维修,可以统一核算,不应当分散。

发生时借记“商品及办事支出——维修费”,贷记“现金或银行存款”,这样核算才有可比性,这样可以加强对维修费的治理和对固定资产新旧程度有个初步知道。

4.对于固定资产的处置,增设“固定资产清理”会计科目。

通过“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正确核算固定资产所发生的清理费用,能够真实、具体地反映其损益情况。

5.对于固定资产的减值,増设“固定资产减值预备”会计科目。

在对固定资产清产核资的同时,应当合理估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期末对固定资产进行检查,当出现可收回价值小于账面价值时,应计提“固定资产减值预备”。

具体可以参考《公司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和方法,可按照自身的规模和治理水平对部分大型设备计提“固定资产减值预备”。

参考文献:
《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讲座》财政部《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讲座》编写组,测绘出版社出版;《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公司会计制度》;
《财务治理办法》广西区高速公路治理局,2003年修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