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试卷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试卷

初中语文试卷马鸣风萧萧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创新达标题一、基础知识及运用1.下列加粗字注音、解释全正确的一项是()A、胡不见(xiàn 引见)我于王。

B、子墨子之守圉(yù通“御”,抵挡)有余。

C、惠子相(xiàng 这里用作动词,做宰相的意思)梁。

D 、宋无长(cháng 多余的)木。

2.对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B、公输盘\为我\为云梯C、是天时\不如\地利也D 、子\非我。

安知\我不知鱼之乐3.下列说法有错的一项是()A、《墨子》一书,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辑录。

墨子,名翟,是春秋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B、《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是儒家经典之一。

与《大学》《中庸》《论语》合称“四书”。

C、《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孟子·公孙丑下〉,这一章着重阐述了孟子关于统治者要施仁政,行王道的思想。

D、〈庄子〉是道家经典之一,庄子,名庄周,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4.下列句子翻译有错的一项是()A、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翻译: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B、虽杀臣,不能绝也。

翻译:虽然杀了我,也不能杀尽(宋国的抵抗者)。

C、乡为身死而不受。

翻译: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污辱性的)施舍。

D、子非我。

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翻译: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欢乐。

5.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A.通过看地图上等高线的分布和疏密情况,可以知晓大致的地形:等高线越密集,这一带的地势越陡;等高线越稀疏,这一带的坡度越缓。

B.谁不承认春天是美好的?诗人自居易曾这样说:“遇物尽欢欣,爱春非独我。

”c.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特殊资源。

由于一些国家正面临水资源危机,这些国家的农业、工业、人民的生活、健康都受到威胁。

D.如果以花为喻,玫瑰象征春天,石榴象征夏天,争奇斗艳的菊花象征秋天,水仙则是冬天的使者了。

6.下列句子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李老师读起课文来,声音抑扬顿挫,十分动听。

B、加入世贸组织(WTO)后汽车价格变化备受关注,但作为市场主力的几家汽车大厂,三四个月以来却一直偃旗息鼓,没有太大动作。

C、对于社会上的腐败现象,广大群众是深恶痛疾的。

D、“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图片展,将伪科学暴露得淋漓尽致,使观众深受教育。

7.下面这段文字有三句话,各有一处语病,请加以修改。

①出于保护文化遗址的考虑,余杭良渚文化的大部分遗址区域均处于未发掘。

②根据《文物保护法》的规定,大型基建工程施工,必须经过文物部门批准,但有些基建单位却擅自动工,导致破坏性挖掘而感到担忧。

③目前,余杭区的文物保护规划已经正在制定中,以后文物保护就有了更为有力的措施。

(1)(2)(3)8.根据语境,仿照画线句子,接写两句,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世间的事情往往是一分为二的。

失败虽然是人人不愿得到的结果,但有时却能激发人们坚韧的毅力;,;,。

因此,我们看问题需要用辩证的观点。

9.读一定数量的课外文学名著,是语文学习的基本要求。

但读书除了积累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学会思考。

初中三年,你一定在老师的指导下读了不少课外好书。

下面请你做一个简要的读书札记。

书名作者印象最深的人物该人物形象给你的人生启示10.3月22日是世界水日,学校开展“珍爱生命之水”宣传活动。

请拟写一条公益广告。

(字数在15字之内,含标点符号)二、语段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1.选出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A.所识穷乏者得我与?B.故患有所不辟也。

C.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D.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1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字词。

①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 )②万钟于我何加焉!( )③贤者能勿丧耳( )④此之谓失其本心( )13.下列“而”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A.舍鱼而取熊掌也B.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C.乡为身死而不受D.呼尔而与之14.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简答: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该句中的“是心”是指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此之谓失其本心。

”该句中的“此”指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作者特意交代这一句的意图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鱼与“熊掌”在文中分别比喻什么?文章以鱼与熊掌设喻的目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联系实际,简要评说孟子所主张的“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学会谅解①谅解是人类的美德,是一种高尚的品质。

有人这样形容:谅解是一股和煦的春风,能消融凝结在人们心中的坚冰;谅解是,能;谅解是,能。

这生动地道出了谅解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遥作用。

因而一位伟人意味深长地说:同志之间的谅解、支持与友谊比什么都重要!②确实,谅解非常重要。

先哲们早就认识到这一点。

圣人孔子曾说:“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意思是说,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推已及人,将心比心,以自己的感受去体会别人的感受,以自己的处境去推想别人的处境。

这种以已推人的思想就包含了理解他人、谅解他人的深刻含义。

唐代韩愈在《原毁》中说:“古之君子,其责已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强调做人要严于律已,宽以待人,同样体现了人际交往中的谅解精神。

③谅解在我国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中,一直占有重要的位置,是为人处事的重要原则。

④唐太宗李世民谅解、重用魏征的故事被传为佳话。

在李建成与李世民的皇位之争中,魏征为李建成出谋划策,多次使李世民陷入困境。

玄武门之变后,魏征成了李世民的阶下囚。

这时,李世民完全可以治他的罪,杀他的头。

但是,李世民十分欣赏魏征的才干和人品,于是便谅解并重用了他,让他做到了宰相,帮助自己成就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

这里虽然有李世民作为一代明君尊贤爱才的一面,但我们不能不认识到,这也与他宽宏大度、关于谅解他人分不开。

再往前翻一翻历史的画卷,齐桓公谅解并重用曾险些射死自己的管仲,从而成就了霸业;蔺相如谅解多次羞辱自己的廉颇,留下“将相和”的美谈……相反,那些小肚鸡肠、斤斤计较之人,又有哪一个能作出一番事业呢?⑤古人尚能如此,在社会生活日趋复杂的今天,人与人之间更需要谅解。

那么,怎样才能学会谅解呢?⑥谅解,需要沟通。

客观事物纷繁复杂,个人的思想认识常常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人与人之间难免会产生误解和冲突。

因此,当自己与他人产生矛盾或误会时,要主动与对方交谈,认真倾听对方的诉说。

这样,才能沟通彼此的思想,从而消除误会和隔阂。

⑦谅解,需要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

积极地换位思考,更多地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我们就更容易谅解别人。

⑧谅解,需要忘却。

忘却,是谅解的良方。

克制性的谅解,不是真正的谅解,它不能祛除感情伤口上的脓水,医治感情上的创伤。

只有那种不记、不究的谅解,才是真正的谅解。

⑨我们提倡谅解,但是,谅解也不是无原则的一味迁就、退让。

对于那些有损民族、国家和集体得益的行为,还需要勇敢地站出来,与之作坚决的斗争。

⑩让我们学人谅解吧!这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会更加和谐,人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17.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对“谅解”进行论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文章第④段在论证上有什么特点?这样论证的作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文章第⑤段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如果将第⑨段删去,对文章的论证会产生什么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仿照文章第①段中的画线部分,将后面的句子补充完整并写在下面。

答:谅解是,能;谅解是,能。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九十九分的苦恼我历尽坎坷,中年才得一女。

望着她那越来越像我的小尖鼻子和玲珑的小嘴,我的心头洋溢着得意和欢快。

她妈妈认为孩子比我漂亮,比我聪明比我有更好的气质,将来会比我有出息,至于和院子里那些同龄孩子相比,她妈妈更是自豪,认为没有一个能和她并驾齐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