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内科学》课程整体设计介绍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内科学》课程整体设计介绍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h
4
本课程的作用是通过学习《内科学》 可以提高学生的内科临床应用能力,为日 后学习其它临床学科和从事临床医疗实践 工作,尤其是内科临床工作奠定坚实的基 础。因此本课程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和 职业素质的养成起着重要支撑及明显的促 进作用。
h
5
2、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本课程突出高职高专学生的培养目标 和定位,按照实际、实用的原则,理论课 程以必须够用为度,适当减少理论课(减 少在基层医院不常见的疾病),增加实践 课比例,全面有序地进行课程改革,使学 生掌握必备的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实践能 力。
h
6
本课程不管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 都努力做到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注 重理论联系临床实际,重点培养学生的临 床应用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适应农 村、基层的医疗工作。因此本课程的开发 与设计,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 性的要求。
h
7
二、教学内容设计
《内科学》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 论课教学、校内实验课及临床实践课 (下医院)教学。
2
9 泌尿系统疾病病例讨论
1
10 血液病的诊断与治疗电教
1
11 血液病的病例讨论
2
12 内分泌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电教
1
13 内分泌疾病的病例讨论
1
14 急性脑血管病的诊断与治疗电教
1
15 急性脑血管病的病例讨论
1
类型
验证 验证 验证 验证 验证 验证
验证 验证 验证 验证 验证 验证 验证 验证 验证
h
28
(三)选用教材及网络教学资源建设
1、选用教材: 选用卫 生部规划教材《内科学》 第五版、马家骥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 版。另外自编《内科学 习题集》、《内科学实 验指导》、《内科学实 习手册》充分调动了学 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 性。
h
29
2、网络教学资源:《内科学》所有课件、 教案、习题、实验指导、试卷及答案、教 师现场教学录像等教学相关资料齐全,已 经能够满足网络课程教学需要。
h
18
学生在做腹腔穿刺训练
h
19
学生在做腰椎穿刺训练
h
20
学生在做心电图操作训练
h
21
3、 内科临床实践(下医院)的组织与安排: 历时18周,包括第三,四学期在医院的课 间见习2周及最后一年在医院的临床毕业实 习16周。
h
22
课间见习应该初步掌握病史采集,全面查体, 并能完成病历书写,初步掌握内科常见病的诊断、 治疗。
一、课程设置
1、课程性质与作用 《内科学》是 临床医学专业的主干
必修课,是最重要的临床专业课之一, 它涉及面广、整体性强,与其他临床专 业课之间的关系甚为密切,起着承前启 后的作用,所以在临床医学教育中占有 极其重要的位置。
h
3
本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呼吸系统疾病、 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 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内分泌和代谢 疾病、风湿性疾病及神经系统疾病。
h
12
校内首次实验课安排(总课时:23学时)序号实验名称 Nhomakorabea学时
1 呼吸系统疾病病例讨论
2
2 呼吸系统疾病X线影像读片训练
2
3 循环系统疾病病例讨论
2
4 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与治疗电教 2
5 心肺听诊及心肺复苏训练
2
6 心电图操作与心律失常心电图分析
2
7 消化系统疾病病例讨 论
1
8 人体常见穿刺训练
毕业实习应完成呼吸、心脏、消化、血液、内 分泌、肾病、神经、感染风湿科等科室轮转,应该 熟练掌握系统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完整病历书 写、常见的治疗方案及诊疗操作等临床工作方法。
h
23
附:学生在医院实习的部分图片
h
24
学生在做胸腔穿刺术
h
25
学生在询问病史
h
26
学生在给患者做心脏听诊
h
27
学生在给患者测血压
《内科学》课程整体设计介绍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邓少雄
h
1
《内科学》是临床医学的核心学科,在 临床医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我校临 床医学专业《内科学》课程的建设和设计 主要包括: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 法与手段、教学队伍、实践条件、教学效 果、课程特色与创新等七个方面,现具体 介绍如下:
h
2
h
9
2、理论教学内容的安排
第二篇 第三篇 第四篇 第五篇 第六篇 第七篇 第八篇 第九篇
名
称
呼吸系统疾病
循环系统疾病
消化系统疾病
泌尿系统疾病
血液系统疾病
内分泌和代谢疾病
风湿性疾病
神经系统疾病
合计
教学时数 21 27 19 8 14 5 4 15 113
h
10
(二)校内实验课及临床实践课(下医院)设计 1、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适用性 《内科学》校内实验课及临床实践课教学内
h
8
(一)理论课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适用性
《内科学》理论课教学内容的选取主要 是根据基层卫生院工作所需要的理论知识, 重点阐述内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发病情况、 发病机理、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 鉴别诊断与具体的治疗方法,着重于临床的 诊断和治疗,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应用 能力,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h
13
(2)校内实习前强化训练课:安排在下临床 实习前2-3周,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历时1周, 主要内容包括体检、人体常见穿刺、心肺听诊及 复苏、心电图分析、病历书写、病例讨论等。
h
14
附:学生校内实训的部分图片
h
15
学生在进行心肺听诊训练
h
16
学生在做肝脏触诊训练
h
17
学生在做心脏叩诊训练
h
30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 1、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理论课程以必须够用为度,适当减少理论 课,比原来减少36学时,重视理论与临床 实际病例相结合,理论课教学采用以问题 为基础的教学法、病例教学法等多种教学 法相结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容的选取也是根据基层卫生院工作所需要的知识 能力要求,重点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及临床
应用能力,为将来的实际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h
11
2、校内实验课的组织与安排:有两部分。
(1)校内首次实验课:总课时23学时,在校 内实训基地进行,主要包括病例讨论、电教、人 体常见穿刺、心肺听诊及复苏、心电图分析等, 以加深学生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
h
31
2、增加实践课比例,提高学生临床实践 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安排 了校内首次实验课(23学时)、校内实习前 强化训练课(1周)、课间见习(2周)和临 床毕业实习(16周)四个阶段的内科实践性 教学。其中实践课比原来增加3周,主要增 加校内实习前强化训练课1周及增加临床毕 业实习2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