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地整理项目、挂钩项目、高标准基本农田

土地整理项目、挂钩项目、高标准基本农田

国土农村综合整治项目概念
一、土地整理
1、土地整理的概念
土地整理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土地整理专项规划,对农村土地实行田、水、路、林、村等综合整治,以增加耕地面积为目的,其意义在于提升耕地质量,改变土地利用结构和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

省上规定项目投资按新增耕地计算不低于12000元/亩,目前新增耕地比例不超过10%。

2、实施土地整理项目与建设用地报征的关系
实施土地整理项目是切实确保“土地管理法”关于“任何建设项目占用耕地都必须“占一补一”、“占补平衡”、“先补后占”,实现耕地问题动态平衡政策落实的主要途径。

实施土地整理项目后经省上验收合格的“新增耕地指标”是使用新增建设用地年度计划指标报征土地的先决条件。

即:
所报征的土地中占有耕地的,必须有已经验收合格的新增耕地指标进行补充。

3、实施土地整理项目的程序:
实施土地整理项目编制县级土地整治专项规划报部、省备案,再将规划库中项目由县级国土资源局委托有资质的技术作业单位编制可研报告、规划设计和概算等立项申报资料报省厅入库、审查立项、下达立项批复文件(省投资重点项目同时下达资金计划)、筹措项目资金、施工设计、招投标、1项目实施、竣工验收、开据新增耕地合格证等程序和环节。

前后历时约2-3年。

4、土地整理项目性质分类:
①省投资土地整理重点项目:
由省级财政全额投资,县级国土部门组织实施,省厅组织验收,新增耕地指标由省级使用(目前政策规定向县级政府分成7%)。

②县级投资省级土地整理占补平衡项目:
由省厅立项,县级财政投资,县级国土部门组织实施,省厅组织项目竣工验收,新增耕地指标主要用于城市建设用地报耕地占补平衡使用(也可用于乡镇建设用地报征耕地占补平衡)。

③县级投资县级土地整理占补平衡项目:
由县国土部门立项,县级财政投资,县级国土部门组织实施,市级国土部门组织验收,新增耕地指标只能用于乡镇建设用地报征耕地占补平衡。

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
1、概念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以下简称“挂钩项目”)全称是城镇建设用地增加和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是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要是将农村农房统一规划聚居点按规定建设,将旧宅基地拆除复耕,复耕的宅基地面积减去新建聚居点占地面积后剩余的面积(建设用地挂钩周转指标)指标用于报征城镇建设用地。

最终实现增加耕地有效面积,提高耕地质量,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城乡用地布局更合理的目标。

省上规定项目工程投资每亩不低于12万元。

2
2、目的和意义
国家层面:
一是促进新农村建设,实现“三个集中”(即:
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农民向城镇和新型社区集中、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的重要举措。

同时,还将改善传统的农用地利用格局和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二是加快城镇化进程,实现城市反哺农村的有效途径。

三是实施挂钩项目将推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丰富农村土地经营形式。

县级层面:
省上每年下达给我县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仅为720亩远不能满足我县发展需要,而挂钩周转指标报征土地不受年度计划控制、不需要耕地占补平衡指标、不交纳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可有效破解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不足的难题,加大挂钩项目的实施,是破解城市空间拓展与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不足的有效途径,提升自我“造血功能”。

3、投资来源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的投资来源均为县级财政,经概算,目前我县每亩需投资需要8万元(省要求每亩指标投资不低于12万元)。

4、项目实施程序
挂钩项目实施要经过县级国土部门委托有资质的技术单位编制规划、图件、勘测定界等申报资料、高级部门初审、申报省厅审查入库、国土资源部下达省级挂钩周转指标、省厅下达项目周转指标、县级筹措资金、国土部门制作实施方案、项目乡镇政府组织实施、县级国土部门自验、市级国土3部门初验、省中心查验、省厅终验、出具合格证、组织建设用地报征等环节。

项目历时约3年。

三、高标准基本农田
1、概念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是指一定时期内,通过土地整治建设形成的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基本农田。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实际上是对既有土地整理项目建设标准的基础上,加大投入资金,提高建设标准,建设高产、稳产、旱涝保收的“保命田”,
2、目的和意义
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是实现耕地数量管控、质量管理和生态管护目标,促进粮食安全、经济安全和生态安全有机统
一的重要举措,也是进一步推进我县新农村建设,夯实农业现代化基础的重要途径。

其主要意义在于保18亿亩耕地红线,按照《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十二五”期间全国将建成4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总投资约6000亿元。

2011—2015年上级下达仪陇县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模为19400公顷(
29.2万亩),规划期内,市政府每年都将与县政府签订目标任务,并进行进度月报制度和年终考核。

3、项目的分类4①“基本具备高标准条件”高标准基本农田:
已竣工验收各类土地整治项目整理后的耕地已基本达到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建设标准,需要局部完善的基本农田。

要求项目竣工验收距今时间较短,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等工程维护良好。

②“稍加改造”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
已竣工验收各类土地整治项目整理后的耕地需要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稍加改造。

该类项目的实施投资不得低于700元/亩/年(其中省级财政将补助300元,县级财政自筹配套400元)。

③“需要全面整治”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
对2012年以后立项实施的土地整治项目,将严格按照《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进行规划、设计、施工和验收,确保项目实施后整治的耕地完全达到高标准基本农田的要求,包括省投资土地整理重点项目和县级投资的土地整理占补平衡项目。

4、项目实施程序
该项目先由省市下达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目标任务,再由县级国土部门编制实施方案上报市国土部门,市级汇总编制高级实施方案报省厅审查备案、县级国土部门组织实施。

项目要求在3月底完成方案编制并组织实施,6月底竣工验收。

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