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历史测试题
帝的是谁?
A.李渊B.杨坚C.武则天D.赵匡胤
2. 南宋有位诗人写道: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这首诗反映了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醉生梦死的生活。
其中诗中的“汴州”和“杭州”分别指北宋和南宋的都城,他们是
A、东京、大都
B、长安、临安
C、东京、临安
D、中都、临安
3. 下面是唐──元之间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其正确的演变顺序是?
A.②③④①
B.③④①②
C.①②③④
D.①④③②
4.苏州的“苏”,过去往往写成“穌”,这是因为苏州自古就有“鱼米之乡”的美誉。
我国水稻跃居粮食产量首位,但是从越南引进的一种新的水稻品种是
A.杂交水稻 B.占城稻 C.四季稻 D.江南稻
5.“南海Ⅰ号”古沉船为研究宋代历史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材料,当年“南海Ⅰ号”从广州出发前应到哪一机构办理手续出海贸易
A.瓦子
B.市舶司
C.早市
D.勾栏
6.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成为我国正式的行政区始于
A.唐朝B.元朝 C.明朝 D.清朝
7. 后人仿照杜甫凭吊诸葛亮的诗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所写的“出师未捷身冤死,常使后人泪满襟”的诗句表达了后人对哪位历史人物的痛惜、怀念和敬仰之情?
A.岳飞 B.文天祥 C.寇准 D.秦桧
8.如果你生活在北宋时期,你不可能经历的事情是
A.读到活字印刷的《资治通鉴》 B.参加岳飞的岳家军抗金
C.到四川经商时使用纸币 D.欣赏到《清明上河图》的真本
9.梁山好汉黑旋风李逵与兄弟逛东京大街,这条街上有人说书、唱曲、卖饮料、相面算卦、杂耍、表演等等。
请问,他们走到了当时被称作什么的地方
A.瓦厂
B.瓦子
C.早市
D.榷场
10.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若止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材料中的“极为神速”主要得益于
A.北宋城市商业的繁荣 B.造纸术的重大改进
C.“瓦子”的出现 D.活字印刷术的发明1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首气势豪迈,热情奔放的词是哪位词人的代表作品
A、李白
B、苏轼
C、辛弃疾
D、岳飞
12.“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王安石的这句诗描写的是宋代的什么节日
A.元旦
B.中秋
C.清明
D.寒食
13、她,被誉为中国古代第一才女,生活在两宋之交,经历了国破家亡的悲惨命运;是一位婉约派代表词人,留下了大量著名词作。
她是
A、谢道韫
B、蔡文姬
C、鱼玄机
D、李清照
14、下列关于《资治通鉴》说法正确的是
①作者是司马迁②是一部编年体通史③描述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④宋金南北对峙A.①②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③④
15.《宋史》记载“……有造突火枪,内安子窠,如燃放,焰绝然后子窠发出,如炮声,远闻五十余步。
”它描绘的是我国“四大发明”中哪一项的应用?
A.造纸术 B.印刷术C.指南针D.火药
16. 人们常用“比黄连还苦,比窦娥还冤”这句话形容一个人含冤命苦,你知道窦娥这个艺术形象是谁塑造的吗?
A.苏轼B.辛弃疾C.黄庭坚D.关汉卿
17.弗兰西斯·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是在文字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争上,第三种是在航海上。
”这里的“第三种”指
A.指南针 B.造纸术 C.印刷术 D.火药
18. 在某校组织的一次历史人物竞猜活动中,当主持人说道:“元代著名的书画家、书法‘劲秀雄健,功力深厚’、画作被誉为‘神品’。
”茗茗立即作出了正确的回答:他是A.张择端 B.顾恺之 C.颜真卿 D.赵孟頫
19.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其著作中写道:外国巨价异物及百物之输入此城者,世界诸城无能与比。
这里说的此城是指
A.开封
B.西安
C.泉州
D.大都
20、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
A.丝绸之乡B.鱼米之乡C.瓷都D.产茶中心
二、图说历史(10分)
21、观察下列两幅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图二
(1)图一是我国北宋时期一幅著名风俗画,写出这幅画的名称和作者。
(4分)
(2)图二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写出它的名称和产生的地区。
(4分)
(3)两幅图片共同反映了宋朝时期的什么现象?(2分)
二、材料分析题(30分)
22.材料一:12世纪,蒙古史书记载了这样的情况:“没有逃避的地方,只有冲锋打仗。
没有平安幸福,只有相互杀伐。
”
(1)材料反映了蒙古当时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局面?最后统一蒙古的是哪位人物?(4分)
材料二:元朝是我国第一个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统一政权,也是古代疆域最为辽阔的王朝。
(2)元朝是在什么时候建立的?其建立者是谁?(4分)
(3)南宋是在什么时候被南宋灭亡的?坚持抗元、表现出坚贞不屈的精神的是谁?(4分)
(4)为了加强对全国各地的管理,元朝统治者采取了什么制度?这个制度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4分)
23
请回答:
1、从材料一看,北宋时期南北方人口数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
2、材料二中“苏湖熟、天下足”反映了什么现象?(2分)
3、上述两则材料看,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出现了怎样的变化?到什么时候最终完成?(4分)
4、根据所学知识,说说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6分)
三、问题探究(20分)
24、宋元时期是我国又一大民族融合时期,这是其相继建立起了几个少数民族政权,与中原汉族政权发生冲突和碰撞,演绎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史诗。
(1)写出这时期三位著名的少数民族领袖及这支少数民族的名称。
(6分)
(2)北宋和南宋分别与辽、西夏、金达成合议,其中三个合议内容中共同点是什么?今天如何来评价这些合议产生的影响?(6分)
(3)金灭北宋,俘虏了徽钦二帝,历史上把这个事件称为什么?南宋和金双方划定的边界线是那条?(4分)
(4)在这时期的民族融合中,形成了我国一个新的民族,他的名称是什么?他们信仰哪一宗教?(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