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
解读:安全感和乐观态度
❖ 心理的安全感指的是“一种从恐惧和焦虑中脱离出 来的信心、安全和自由的感觉,特别是满足一个人 现在(和将来)各种需要的感觉”。马斯洛认为,安 全感是决定心理健康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甚至可以 被看作是心理健康的同义词。
解读:安全感和乐观态度
❖ 马斯洛需要层级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 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 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 效的生活;
❖
——世界卫生组织·1948
内容提要
❖ 一、如何判断幼儿心理是否健康?
❖
(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准)
❖ 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
——心理健康解读
❖ 三、幼儿情绪健康教育
❖
——观念与行动
❖
❖
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准
❖ 安全需要在生理需要被大部分满足之后就会出现, 具体是指对于稳定安全、秩序、受保护以及免受恐 吓、焦躁和混乱的折磨等的需要。
❖ 儿童在早期有两种基本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和满足 的需要,这两种需要的满足完全依赖于父母;当父 母不能满足儿童这两种需要时,儿童就会产生焦虑。
解读:安全感和乐观态度
❖ 安全感的形成: ❖ 安全的亲子依恋关系; ❖ 积极的师生关系; ❖ 和谐的同伴关系;
❖ “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有助于形成安全、 温馨的心理环境”。
❖
——《纲要》
❖ 教师体罚和变相体罚幼儿造成心理伤害
❖ 幼童被迫光屁股站在阳台上,侮辱比体罚更可怕;
❖ 云南针刺幼儿女教师被判三年;2009年10月,孙琪琪在西 湖幼儿园上课期间,为使入托的学龄前儿童服从管教,使用 一只一次性塑料注射器在未经消毒处理的情况下,反复多次 对幼儿园的学龄前儿童白某、李某等60余人的身体进行针刺, 引起入托的学龄前儿童及家长的严重恐慌。
目标2 情绪安定愉快
衡能力,动作协调、
目标3 具有一定的适应 灵敏
能力
目标2 具有一定的力量
和耐力
目标3 手的动作灵活协
调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目标1 具有良好的生 活与卫生习惯
目标2 具有基本的生 活自理能力
目标3 具有基本的安 全知识和自我保 护能力
目标2 情绪安定愉快
·良好的情绪是心理健康的核心指标 ·良好的情绪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条件
❖ 孩子怕去幼儿园,家长偷拍机挂孩子胸前找原因; ❖ 幼儿园老师指挥女童掌掴男童并录下视频; ❖ 掌掴幼儿.flv
浙江温岭 虐童案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 一、基本理念 ❖ 师德为先:关爱幼儿,尊重幼儿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
❖ 二、基本内容 ❖ 对幼儿的态度和行为:重视幼儿身心健康,将保护幼儿生命
情绪的表达与调节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2014.07
一个人在心理上的异常和障碍并不是无原无故地突然发生的, 其原因大多发生在儿童时期,尤其是在学前阶段。儿童 时期是施行心理卫生的黄金时期。
——怀特(W.White.1930)
“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 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教育的 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
❖ 允许幼儿表达自己情绪,并给与适当的引导。 如幼儿发脾气时不硬行压制,等冷静后告诉 他什么行为是可接受的;发现幼儿不高兴时, 主动问问情况,帮助他们化解消极情绪。
理解情绪
❖ 情绪理解是指对情绪加工过程有意识的了解,或者 对情绪如何起作用的认识。情绪理解能力主要包括 两方面的技能:(1)对面部表情和内心体验的识别能 力;(2)对各种引发情绪的情境的认识和解释。
❖ 幼儿了解自己的情绪状态,能对自己情绪的变化做 合理的解释;有合适的情绪体验;幼儿有积极的情 感和生活态度;引导幼儿形成乐观、向上、开朗、 自信的良好心态,不长时间闷闷不乐,不对自己过 分苛求,学会自我鼓励、自我安慰。
→学习识别情绪、理解情绪和表达情绪 →学习和掌握一些情绪转移与控制的方法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心理健康解读
❖ 健康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是一种在身体上和 精神上的完满状态及良好的适应能力。
❖ 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极为迅速的时 期,也是形成安全感和乐观态度的重要阶段。发育 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 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 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
安全放在首位;尊重幼儿人格,维护幼儿合法权益,平等对 待每一个幼儿。不讽刺、挖苦、歧视幼儿,不体罚和变相体 罚幼儿。
❖ 个人修养与行为:善于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平和心态;
❖ 环境的创设与利用: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让幼儿感受安全 舒适;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教育建议
❖ 2.帮助幼儿学会恰当表达情绪和调控情绪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什么是心理健康?
❖ 心理健康指一种持续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 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和良好的社 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与积极的 社会功能。
什么是心理健康?
❖ 身体、智力、情感十分调和;
❖ 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能彼此谦让;
❖ 有幸福感;
情感安全得到世界各国幼儿园的重视
❖ 经常给予幼儿以拥抱、微笑或身体接触,给孩子确 定的安全感,让幼儿确定自己是受关爱的;
❖ 让幼儿了解一日作息的每一个环节,减少他们因无 法预知而产生的恐惧;
❖ 和幼儿讨论可能会令幼儿害怕的灾难,让幼儿感受 到灾难是可以控制的,帮助会及时到达。
❖ “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 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使幼儿“身体 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
❖ 动作发展正常 ❖ 认知发展正常 ❖ 具有良好的情绪特征 ❖ 人际关系融洽 ❖ 性格特征良好 ❖ 没有严重的心理卫生问题
其中,认知正常是最基本的,情绪是幼儿心理健康的 窗口,活泼开朗的性格和乐于交往是心理健康的重 要内容。
《指南》—健康
(一)身心状况 (二)动作发展
(三)生活习惯 与生活能力
目标1 具有健康的体态 目标1 具有一定的平
❖ 乐观的来源:对待挫折与失败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教育建议
❖ 1.营造温暖、轻松的心理环境,让幼儿形成安全感 和信赖感
❖ 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以积极、愉快的情绪影响幼 儿。
❖ 以欣赏的态度对待幼儿。发现幼儿的优点,接纳他 们的个体差异,不与同伴做横向比较。
❖ 幼儿做错事要冷静处理,不厉声斥责和打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