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256-02
1分层教学的涵义及内容
所谓的分层教学就是从实际出发,根据知识学习、能力形成等方面的具体情况与个人愿望,把初中生进行分班或分组开展教学活动的一种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包含四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学生的主体多层次,目标设定多层次,教学过程多层次,考试评价多层次。

2分层教学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现行的教学方式为传统的“平行分班”,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而且一个班级里人数较多,如果按中等学生的水平授课,长期下来必然形成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吃不了”,优生学习没动力,冒不了尖,后进生最基本的也掌握不了,给其它学科的学习带来困难,不能实现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3分层教学的组建与实施
3.1学生分层: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按课程标准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
求,可将学生依上、中、下按 3∶5∶2的比例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是拔尖的优等生,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习题,完成教师布置的复习参参考题及补充题,可主动帮助和解答b层、c 层的难点,与c层学生结成学习伙伴;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练习,在教师的启发下完成习题,积极向a层同学请教;c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即能在教师和a层同学的帮助下掌握课文内容,完成练习及部分简单习题。

3.2教学目标分层:分层次备课是搞好分层教学的关键。

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根据教材和课标的要求,以及各层次学生的水平,对各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

a层学生要求掌握课本的基础知识,学会基本方法;b层学生要求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c层学生要求在b层次的基础上,培养创新意识,有良好的数学素质。

如“平行线的性质”的教学目标可分为三个层次:a层学生能说出平行线的性质,并能应用性质进行简单计算;b层学生要求能理解、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并能熟练地加以运用;c层学生要求能理解掌握性质的推理过程,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发现问题能力,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要求能灵活运用性质。

各层次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各层次学生通过努力能达到的,这样才能调动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备课时应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设设计好教学内容,课堂提问,技能训练,应注意层次和梯度。

3.3教学过程分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采用:低起点,缓坡度,
多层次立体化的弹性教学。

为了能鼓励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充满生机,教师应将有思维难度的问题让a层的学生回答,简单的问题优待c层的学生,适中的问题回答的机会让给b层学生,这样,每个层次的学生均等参与课堂活动,便于激活课堂。

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时,教师再给他们以适当的引导。

对b、c层的学生要深入了解他们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帮助他们解答疑难问题,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精神,让他们始终保持强烈的求知欲。

对于a层的学生在教学中注意启发学生思考探索,领悟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并归纳出一般的规律与结论,再引导学生变更问题帮助学生进行变式探求。

对a层学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

突出教师的导,贵在指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进而向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

3.4课堂练习分层:分层练习是分层教学的核心环节,其意义在于强化各层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反馈、矫正,检测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把所理解的知识通过分层练习转化成技能,反馈教学信息,对各层学生进行补偿评价和发展训练,达到逐层落实目标的作用。

因此教师要在选编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时,必须遵守基本要求一致,鼓励个体发展的原则。

在保证基本要求一致的前提下,习题综合与技巧分三个层次。

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学习能力,分层次选编基础巩固性练习,拓展延伸性练习,综合运用性练习,对低、中层学生要求紧扣课本,低层学生能完成课本上大部分基础巩固性练习,鼓励选做书中章节习题,中层学生能完成书上全部基础巩固
性练习,和书中章节习题,选做拓展延伸性练习,高层学生另外增加综合运用性练习,满足他们的求知欲,这样配制练习,有利于低层学生巩固基础,中层学生略有提高,高层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3.5作业分层: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作业应该多层次设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题量、不同难度的作业,供不同层次学生选择,题型应由易到难成阶梯形。

c组做基础性作业;b组以基础性为主,同时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题目;a组做基础作业和有一定灵活性、综合性的题目。

使得作业的量和难度使每个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苹果”。

从而调动各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作业批改上,对c层学生尽可能面改,发现问题及时订正,集中的问题可利用放学后组织讲评,反复训练,真正掌握;成绩较好的学生的作业可以采取抽查、互改等处理。

3.6测试分层:测试是检验一个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在试题编制中,我们依据教学目标,把测试题可以分基础题和分层题,其中每份测试卷中基础题占80分,层次题各20分,可完成本层次题也可完成高一层次题,若完成高一层的测试,则该部分得分加倍。

4思考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因材施教,贵在得法”。

对于教学模式来说也是如此,教学作为一门科学,有规可循,但作为一门艺术,不应当也不能只以一种教学模式来实现它的全部功能。

重要的是针对具体情况,选择、设计最能体现教学规律、达到教学目的的教学
过程。

为了发挥分层教学的最大功能,在保持分层教学基本模式的前提下,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模式,相互补充,形成良好的整体优势有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分层次教学能真正达到“以学生发展为本”,因材施教的目的,能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均衡和谐发展,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发展,激励学有余力、学有专长的学生超前发展,同时创造条件,鼓励促进基础较差、学习上暂存在困难的学生能在学习中获得成功,得到相应的发展,实现“人人成功,个个发展”的办学目标,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