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示范教案(第三节 城市化 第1课时)

示范教案(第三节 城市化 第1课时)

第三节城市化从容说课城市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必然现象。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片资料及案例让学生理解城市化的含义,认识城市化的发展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本节的教学重点内容之一是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读图分析了解世界城市化进程及其特点;了解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过程和城市化水平存在的差异。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本节的另一个重点内容,教师要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举出身边的环境污染,鼓励学生讨论、探究其原因。

教师也可利用生动的图片或视频使学生对城市化给地理环境带来的压力产生更深切的感受。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城市化的概念、主要标志,了解推动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2.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

3.解释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改变,不合理的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如何降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影响的措施。

过程与方法1.读图分析讨论法。

2.案例教学法。

3.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学生能用全面的、辩证的、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城市化过程中积极的一面及出现的问题。

2.通过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盛与衰的对比分析,学生认识到发展中国家有待于增强自身的经济实力,从中找到一条中国城市化发展的道路,为国家富强而学习。

教学重点1.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2.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

教学难点城市化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l课时[新课导入]同学们。

从我们学校放眼四周,是一片欣欣向荣的城市景象。

可是八年前我们学校刚刚搬迁到这里时,周围是一片农田,夏天晚自修的时候,还能“听取蛙声一片”。

我们真切地感受着城市迅速向农村蔓延的过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来探究的——城市化。

(课件展示课题:城市化)师:那么什么是城市化呢?(板书)一、什么是城市化?师:究竟什么是城市化呢?生: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师:我们通过地图来对城市化这一现象加以理解。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图2.17“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师:对比2000年和1985年长三角地区的城市分布,城市发展有哪些特点?找一找哪些是新增加的城市?哪些城市升级了?生:对比2000年和1985年长三角地区的城市分布,我们可以发现城市的数量明显增加。

无锡、苏州、杭州等城市由大城市升级为特大城市,镇江、常州、宁波等城市则由中等城市升级为大城市,嘉兴、湖州、绍兴等由小城市升级为中等城市,同时增加了许多小城市,如高邮、姜堰、余航、桐乡、奉化等。

师:由于大量人口由农村进入城市,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从而使许多城市等级提高。

到2000年,整个长三角地区已形成了一个由小城市、中等城市、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四个等级的城市组成的一个成熟的城市体系。

所以说城市化对一个城市而言,就是城市等级升级的过程;城市化对一个地区而言,就是城市等级体系的形成过程。

从两个时代的城市分布的对比中,我们发现长三角地区的城市化进程是相当迅速的,有一些地方在1985年之前还是县城,到2000年已经迅速发展为中等城市,比如张家港、海门、靖江、昆山、丹阳、萧山等。

师:为什么长三角地区城市化进程这么迅速呢?生:因为在80年代,改革开放带来了经济的迅速发展,促使了城市化的进程。

师:对!由此可见,城市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

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反过来,合理的城市化也有助于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

(过渡)到底是什么力量使大量的农村人流向城市呢?推动城市化发展的动力是什么呢?这股动力来自于产生源地不同,但方向相同的两个,即拉力和推力。

(引导学生阅读图2.18,思考下列问题)1.什么是拉力?一般来说拉力因素有哪些?2.什么是推力?一般来说推力因素又有哪些呢?生1:拉力是指那些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

如就业机会多;赚钱机会多;医疗服务与社会福利水平高;受教育与升迁机会多;现代建筑居家舒适;文化设施齐全;社会地位提高等。

生2:推力是指那些使得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

如维持生计困难(劳动力过剩等);就业机会不足;就医不便、公共设施不足;升学与升迁不易;生活品质低;贫困与社会地位低等。

师:从上述两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到,人口由乡村流向城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生:人口由乡村流向城市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不平衡。

师:对!人口由乡村流向城市是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式之一。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城市化的发展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为什么这么说呢?生:因为城市是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能够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城市化不仅给人们带来了聚落形态的变化,还带来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巨大变化,它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师:不同的地区,经济水平的差异导致城市化水平也有明显的差异。

那么如何来衡量一个地区城市化水平的高低呢?生: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可以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表示,它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许多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70年代,城市人口比重已达70%左右,而发展中国家在1990年时也只有33%左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则很大。

为什么呢?这得从世界城市化的进程说起。

(板书)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师:城市化实际上是工业革命的产物,世界范围的城市化进程也是从工业革命以后开始的。

请同学们先阅读图2.20。

(本部分整体思路:先进行图2.20内容的教学,同时结合P34案例4完成P35活动题。

然后依据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划分,对图2.19和图2.21进行分析,使学生明确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过程和城市化水平存在的差异)师:在图2.20中,我们可以看到世界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呈现为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

请同学们读取图2.20每个阶段的城市化水平的起止数值,观察曲线的倾斜程度,各段曲线表明了城市化进程中各阶段分别具有怎样的特点?在某些阶段城市化进程可能产生什么问题?生:初级阶段的城市化水平低于25%~30%.力Ⅱ速阶段的城市化水平是从25%~30%增长到60%~70%,增长迅速,此阶段容易出现环境恶化等城市问题;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高于70%,城市人口比重增长趋缓甚至停滞。

师:同学们一定很想知道,我国目前处于城市化进程的什么阶段?我国2002年城市人口比重为39.10%,因此我国目前正处于——生:加速阶段。

师:对!根据以上的讨论,在城市化进程的这一阶段,我们要特别注意什么?生:要加强引导城市化的合理发展,防止各种城市化问题的产生。

师:说得不错!世界上最早开始城市化的国家是英国,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英国的城市化进程。

(引导学生阅读案例4“英国的城市化进程”和“活动”,思考下列问题)l.伦敦市的城市化过程显现出怎样的特点?2.英格兰城市带是怎样形成的?3.20世纪下半叶,为什么伦敦城市人口开始减少?伴随着这一现象,城市中心出现了哪些问题?生l:在伦敦市的城市化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两个鲜明的变化: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

生2:进入20世纪,英国开始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

一些原先位于伦敦城周围的小城镇逐渐被伦敦“吞并”,成为大伦敦的一部分,如图 2.23。

随着郊区城市化的发展,从伦敦经伯明翰到曼彻斯特、利物浦一带的城市规模都在迅速扩大,而且相互越来越近,城市与城市间的界线日趋模糊,形成连成一片的城市地域,这就是英格兰城市带。

生3:20世纪下半叶,大伦敦的城市人口出现减少趋势,这是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

这时,由于工业的发展,城市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导致城市中心区的环境质量不断下降。

所以人们纷纷迁往城市以外的乡村或小城镇。

师:这种现象被称为“逆城市化”,逆城市化现象产生的另外两个原因是:乡村地区和小城镇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交通便捷。

伴随着逆城市化过程,大城市的市中心出现了哪些问题?生:伴随着逆城市化过程,大城市的市中心出现了失业率高,空旧房增多,犯罪率升高,市中心空洞化等现象。

师:案例4是图2.20的具体实例。

前面我们已经了解了世界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划分,英国的城市化过程体现了世界许多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共同特点。

下面我们结合图2.20和案例4,归纳、概括不同城市化阶段的水平、发展速度、地域扩展趋势和出现的常见问题。

城市化阶段水平发展速度地域扩展趋势常见的问题初期阶段中期阶段后期阶段(鼓励学生相互讨论,结合读图分析,完成表格内容填空)城市化阶段水平发展速度地域扩展趋势常见的问题初期阶段25%~30%以下,低缓慢缓慢城市各功能用地混杂布置,功能区分异不明确中期阶段30%~70%,较高迅速快交通拥挤、环境恶化、住房紧张等后期阶段70%以上,高缓慢,甚至停滞继续增大大城市的中心空洞化、逆城市化等师:现在,尽管世界各国的城市化水平高低不一,但是它们都处于城市化过程中的某一阶段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分别处于哪一个阶段?生:发达国家大都进入了城市化的后期成熟阶段,发展中国家则大部分处于初期阶段和中期加速阶段。

请同学们对图2.19和图2.21进行分析,思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过程和城市化水平存在的差异。

(引导学生读图2.19和图2.21,思考图后的三个思考题) 师: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水平有什么差异?(提示学生读取2000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数据回答该题) 生:在2000年,发达国家平均城市人口比重已经高达75%左右,而发展中国家却只有40%左右。

显然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明显高于高发展中国家。

师: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间有什么不同?生:发达国家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间约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间约为20世纪中叶之后。

师:1950年前后,城市化发展速度有什么差异?(提示学生比较1950年前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增长曲线斜率变化,回答该题)生: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速度更快一些。

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异?(提示学生结合P33阅读内容,完成该题)生:大约从18世纪中叶开始,工业革命的浪潮席卷欧美各国并进一步向全球扩散,使人类聚落形式发生了巨大改变。

整个19世纪,欧洲是世界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地区,涌现出一批规模巨大、职能广泛的多样化城市。

20世纪初,北美成为世界城市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

20世纪中叶以来,发展中国家获得民族独立解放运动的胜利,经济迅速发展,逐渐成为世界城市化发展的主流。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探究了城市化的特点和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其中后者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希望同学们对此结合教材P33图2.20加以思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