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陈共《财政学》第六版第十一章税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

陈共《财政学》第六版第十一章税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


最适课税理论的产生4
政府征税能否弥补市场缺陷?税收制度能否符合 最优原则?从效率的基本含义上看,绝大部分 税收都不符合最优原则,因为税收在市场有效 配置资源的过程中加进了一个“楔子”,即税 收楔子(tax wedge)它或多或少、或轻或重 总要影响市场主体—生产者或消费者,它使消 费者愿意支付的数量与生产者愿意提供的数量 之间产 生了差额,造成消费者剩余损失或生 产者剩余损失。
第十一章 税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
第一节 工商税制改革 第二节 我国工商税制改革的基本思路和方向 第三节 农村税费改革
《财政学》(第五版) 陈共 主编
本章的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的主题是阐述税制改革的理论及其实践 核心问题是我国工商税制改革的现状和进一步 改革的方向。具体需要掌握和理解以下问题:
1. 税制改革的主要理论; 2.了解世界税制改革的实践和经验;
最适课税论的主要内容 1.直接税与间接税搭配理论 2.最适商品) 陈共 主编
直接税与间接税搭配理论
直接税和间接税应当是相互补充而非相互 替代的关系。直接税有助于实现收入的公平分配;
间接税有助于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二者都 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与必要性。在所得税和商品税 并存的复合税制下,一国税制模式的选择取决于 该国经济发展阶段和政府的政策目标,就发展中 国家而言,政府的政策目标以经济效率为主,就 应选择以商品税为主体税种的税制模式;如果政 府的政策目标是以分配公平为主,就应该选择以 所得税为主体税种的税制模式
最适课税理论的产生5
鉴于最优原则在税制中无法实现,20世纪 60年代以后,西方经济学家把“次优”原则应于 税制建设中。次优这一概念最早由加拿大经济学家李 普斯和美国经济学家兰卡斯特(1956—1957)提出 来的。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财政学界把“次优” 原则应用到了税制建设上。英国的詹姆斯•米尔利斯和 美国的威廉•维克里等经济学家认为,在维持一定的政 府税收的前提下,使课税行为所导致的效率损失达到 最小化,从而建立了所谓的“最适课税理论”
《财政学》(第五版) 陈共 主编
最适商品课税理论
首先研究了逆弹性命题。所谓逆弹性命题,是 指在最适商品课税理论体系中,对各种商品征税的税 率必须与该商品自身的价格弹性呈反比例。即一种商 品的需求弹性越大,征税的潜在扭曲效应也就越大。 因此,该理论要求:对需求弹性相对小的商品课以相 对高的税率;对需求弹性相对大的商品课以相对低的 税率。如果对需求无弹性或低弹性(如必须品)采用 高税率征税,会使总体的超额负担最小化,符合最适 税制的要求。这种逆弹性命题也称之为拉姆齐法则
但是,在存在着公共品、外部效应等 市场失灵的情况下,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并不是 最有效率的。这就需要政府干预。一部分资源就 要通过政府配置。那么如何保证政府配置资源的 效率呢?福利经济学家们把最优原则推广到政府
部门(公共部门),要求政府部门在行使资源 配置职能时,或不影响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转, 或提供市场无法有效提供的产品(公共品)。或 矫正市场失灵所导致的某些损失。
《财政学》(第五版) 陈共 主编
最适所得课税理论1
最适所得课税理论认为,在政府的政策目标 是使社会福利函数最大化的前提下,社会完 全可以采用较低累进程度的所得税来实现收 入的再分配。这是因为,所得税的累进程度 越高,边际税率越高,替代效应就越大,超 额负担就越大,即过高的边际税率会导致经 济效率的损失。而且过高的边际税率只是限 制了高收入者的收入水平,低收入者所获得 的免税额或补助额并没有因此而增加
公平课税论的核心内容是税收的公平原则。税收的公平原则可 以从两个方面来把握:一是经济能力或纳税能力相同的人应该 缴纳数额相同的税收,称“横向公平”;二是经济能力或纳税 能力不同的人应该缴纳数额不同的税收,称“纵向公平”
《财政学》(第五版) 陈共 主编
最适课税理论1
自1996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研究 “最适课税论”的英国剑桥大学经济学教授
《财政学》(第五版) 陈共 主编
最适商品课税理论需要具备两个前提条件
最适商品课税要求开征扭曲性税收 拉姆齐定律符合效率原则,但与公平相悖。 所以最适商品课税还要求开征扭曲性税收。因为 政府在大多数情况下,不能获得完全的信息,而 且征收能力受到限制,因此,最适商品课税理论 需要具备两个前提条件:一是要有一套差别税率 ;二是对必需品适用低税率或免税,对奢侈品适 用高税率,才符合公平与效率兼顾的原则。
詹姆斯•米尔利斯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名誉教授 威廉•维克里以后,该理论成为世界上大多数国 家优化和完善税制结构的主要理论依据之一。
最适课税理论是一种以资源配置的效率和收入分 配公平为准则,对构建经济合理的税制体系进 行分析的学说。
《财政学》(第五版) 陈共 主编
最适课税理论的产生2
最适课税理论与福利经济学中的“最优”概念 有关。福利经济学认为:如果不存在任何市场失
一、工商税制改革的主要理论
(一) 公平课税论 (二) 最适课税论 (三) 财政交换论
《财政学》(第五版) 陈共 主编
公平课税理论
公平课税论起源于亨利·西蒙斯的研究成果,他认为 政府在设计和改革税制时要按照公平原则筹措资金, 政府向社会提供的服务必须是私人部门不能有效提供的服务。
公平课税论下的理想税制主要是根据综合所得概念对宽所得税 基课征累进的个人直接税,以宽税基、低税率实现公平和效率 目标,并主张公司税、工薪税、间接消费税等税种的合理搭配
灵,市场机制就能使商品的供求达到平衡,消 费品的边际价格就能与边际成本相等。在这种 条件下,市场价格调节供给与需求,各种生产 要素与经济资源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与有效的 配置,从而在生产、交换与总体市场上都实现 了均衡。这就是所谓的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 优”状态。
《财政学》(第五版) 陈共 主编
最适课税理论的产生3
3. 掌握我国工商税制改革的现状和进一步改革的方向
4.了解税收管理制度的理论及其实践。
教学重点与难点
税制改革的主要理论 我国工商税制改革的现状和进一步改
革的方向
《财政学》(第五版) 陈共 主编
第一节 工商税制改革
一、工商税制改革的主要理论 二、世界各国税制改革的实践
《财政学》(第五版) 陈共 主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