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力发电项目方案概要目录一、项目背景1、中国风能源概况中国属于地球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在大气环流的影响下,分别受副极地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和赤道低压带的控制,北方地区主要受中高纬度的西风带影响,南方地区主要受低纬度的东北信风带影响。
陆地最南端纬度约为北纬18度,最北端纬度约为北纬53度,南北陆地跨35个纬度,东西跨60个经度以上。
独特的宏观地理位置和微观地形地貌决定了中国风能资源分布的特点。
在宏观地理位置上属于世界上最大的大陆板块——欧亚大陆的东部,东临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太平洋,海陆之间热力差异非常大,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分别受大陆性和海洋性气候相互影响,季风现象明显。
北方具体表现为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受来自大陆的干冷气流的影响,寒冷干燥,夏季温暖湿润;南方表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降水较多。
中国对风能资源的观测研究工作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国气象局先后于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末进行了两次全国风能资源的调查,利用全国900多个气象台站的实测资料给出了全国离地面10m高度层上的风能资源量。
据资料介绍,当时我国的风能资源总储量为32.26亿kW,陆地实际可开发量为2.53亿kW,近海可开发和利用的风能储量有7.5亿kW。
根据中国气象局于2004~2006年组织完成的最新的第三次全国风能资源调查,利用全国2000多个气象台站近30年的观测资料,对原有的计算结果进行修正和重新计算,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可开发风能总储量约有43.5亿kW,其中可开发和利用的陆地上风能储量有6~10亿kW,近海风能储量有1~2亿kW,共计约7~12亿kW。
下图为:中国有效风能密度分布图,深颜色显示了风能丰富地区的分布。
(1)“三北”(东北、华北、西北)风能丰富带该地区包括东北3省、河北、内蒙古、甘肃、青海、西藏、新疆等省区近200千米宽的地带,是风能丰富带。
该地区可设风电场的区域地形平坦,交通方便,没有破坏性风速,是我国连成一片的最大风能资源区,适于大规模开发利用。
(2)东南沿海地区风能丰富带冬春季的冷空气、夏秋的台风,都能影响到该地区沿海及其岛屿,是我国风能最佳丰富带之一,年有效风功率密度在200W/m2以上,如台山、平潭、东山、南鹿、大陈、嵊泗、南澳、马祖、马公、东沙等地区,年可利用小时数约在7000至8000小时。
东南沿海由海岸向内陆丘陵连绵,风能丰富地区距海岸仅在50千米之内。
(3)内陆局部风能丰富地区在两个风能丰富带之外,局部地区年有效风功率密度一般在100W/m2以下,可利用小时数3000小时以下。
但是在一些地区由于湖泊和特殊地形的影响,也可能成为风能丰富地区。
(4)海拔较高的风能可开发区青藏高原腹地也属于风能资源相对丰富区之一。
另外,我国西南地区的云贵高原海拔在3000米以上的高山地区,风力资源也比较丰富。
但这些地区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地形复杂,受道路和运输条件限制,施工难度大,再加上海拔高,空气密度小,能够满足高海拔地区风况特点的风电机组较少等等,增加了风能开发的难度。
(5)海上风能丰富区海上风速高,很少有静风期,可以有效利用风电机组发电容量。
一般估计海上风速比平原沿岸高20%,发电量增加70%,在陆上设计寿命20年的风电机组在海上可达25年到30年。
我国海上风能丰富地区主要集中在浙江南部沿海,福建沿海和广东东部沿海地区,这些地区海上风力资源丰富且距离电力负荷中心很近,与海上风电开发成本虽高,但具有高发电量的特点相适应。
2009年12月中国气象局正式公布全国风能资源详查阶段成果数字为陆上50m高度潜在开发量约23.8亿千瓦,近海5~25m水深线内可装机量约2亿千瓦。
2、风力发电的发展前景中国风力等新能源发电行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根据行业杂志《风能世界》载录,中国市场最热的可再生能源,比如风能、太阳能等产业。
风能资源则更具有可再生、永不枯竭、无污染等特点,综合社会效益高。
而且,风电技术开发最成熟、成本最低廉。
根据“十一五”国家风电发展规划,2010年全国风电装机容量达到500万千瓦,2020年全国风电装机容量达到3000万千瓦。
而2006年底,全国已建成和在建的约91个风电场,装机总容量仅260万千瓦。
风电发展到目前阶段,其性价比正在形成与煤电、水电的竞争优势。
风电的优势在于:能力每增加一倍,成本就下降15%,近几年世界风电增长一直保持在30%以上。
随着中国风电装机的国产化和发电的规模化,风电成本可望再降。
根据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探测计算,中国陆地70米高度3级及3级以上风能技术开发量超过26亿千瓦,在现有风电技术条件下实际可装机容量将超过10亿千瓦,另外水深不超过50米的近海海域风电实际装机容量大致在5亿千瓦左右。
2012年国内累计装机不到1亿千瓦,可见国内在现有风电技术条件下,大规模发展风电的前景依然巨大。
风电资源多集中于“三北”(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其中内蒙古的东蒙和西蒙、新疆哈密、甘肃酒泉、河北坝上、吉林西部和江苏近海等7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风能资源最为丰富,50米高度3级以上风能资源的潜在开发量月18.5亿千瓦,可装机容量月5.57亿千瓦,若考虑70米及以上高度和风电技术进步情况,可装机容量还将大幅增加。
国家能源局印发的《风电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了“十三五”期间风电发展目标和建设布局。
规划指出到2020年底,风电累计并网装机容量确保达到2.1亿千瓦以上,其中海上风电并网装机容量达到500万千瓦以上;风电年发电量确保达到4200亿千瓦时,约占全国总发电量的6%。
有效解决弃风问题,“三北”地区全国达到最低保障性收购利用小时数的要求;风电设备制造水平和研发能力不断提高,3-5家设备制造企业全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市场份额明显提升。
可见,风机市场前景诱人,发展空间广阔。
3、风力发电应用的重要意义(1)充分利用风能资源,减少常规能源的消耗,符合国家能源改革的方向。
而且风能又是可再生能源(即在同一地点相距6~8倍风轮高度的距离后风能又达到原值)。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2)风力发电场对比同规模使用燃煤电厂其向大气排放的污染物为零,实现固体、气体零排放。
对保护大气环境有积极作用。
(3)风力发电场比燃煤电厂可节省大量淡水资源,减少水环境污染。
特别是对缺少淡水资源的沿海及干旱地区更重要。
(4)在沿海及旅游区风力机群也是一道风景线,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经济、文化、环境相融洽的程度。
(5)通过实物教育,可增强公众开发自然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6)建设风力电场对发展沿海经济有重大意义。
如建海产冷库、开展海水淡化、进行电量季节调峰等都起到关键作用。
二、项目概况通过对项目地全区风能资源的全面普查和评估,全区风能总储量为13.8×108kW,技术可开发量为3.8×108kW,占全国风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的50%,居全国首位。
同时全区风能丰富区和较丰富区面积大,分布范围广,且具有稳定度高、连续性好的风能品位。
风电场所在地区受西风环流、西伯利亚气团、蒙古高压、贝加尔湖气旋,及东北低压等综合影响,该地区春季风力最大,秋冬季次之,风能资源较好。
三、厂址条件与风能资源分析项目地不同高度主风向和主风能方向基本一致,主风向均集中在西(W)、西西北(WNW)、西西南(WSW);主风能方向均为西(W)、西西北(WNW)、西西南(WSW)。
盛行风向稳定,冬季风大,春季风小。
风电场80m轮毂高度处代表年年平均风速为7.6m/s;年平均风功率密度为438.5W/m2,风电场90m轮毂高度处代表年年平均风速为7.7m/s;年平均风功率密度为463.8W/m2。
用WAsP软件进行威布尔曲线拟合计算,得到90m高度代表年平均风速为7.73m/s,平均风功率密度为533W/m2,威布尔参数A=8.7,k=1.98;85m高度代表年平均风速为7.62m/s,平均风功率密度为517W/m2,威布尔参数A=8.6,k=2.00;80m高度代表年平均风速为7.61m/s,平均风功率密度为503W/m2,威布尔参数A=8.5,k=2.02。
根据《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方法》判定该风电场风功率密度等级为3级。
预装风机轮毂90m高度50年一遇最大风速为36.6m/s,小于37.5m/s。
风电场70m~50m高度15m/s风速段湍流强度介于0.07~0.11,湍流强度较小。
根据国际电工协会IEC61400-1(2005)判定该风电场可选用适合IECⅢC或者IECⅢS及其以上安全标准的风机。
风电场风向稳定,风能资源丰富,具备较高的开发价值,适宜建设大型风电场。
四、工程技术方案1、电站总体设计方案鄂尔多斯杭锦旗100MW风电清洁供暖项目场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杭锦旗伊和乌素苏木西北方向约45km处。
本期风电场中心坐标约为东经107°20′04″,北纬40°02′36,场区内植被稀疏,地势略有起伏。
本期100MW风电项目+配套在鄂尔多斯市杭锦旗锡尼镇胜利小区同步建设电锅炉一座,供热面积为30万平米。
包括但不限于100MW风电场、35kV汇集线路、扩建220kV升压站(含主变、35kV配电室、SVG室、综合楼等)、供热站建设、供热站10kV供电线路。
计划2017年8月开工,2017年12月风电并网发电、供暖项目2017年10月15日完工通过供暖验收。
本期工程拟安装50台2.0MW的风电机组,总容量100MW,配合本期工程扩建一期工程已建成的220kV升压站,与一期工程共用升压站,以2回220kV送出线路接入电网。
经可研阶段风能资源评估,杭锦旗都城绿色能源有限公司100MW风电清洁供暖项目工程适合安装IECⅢ及其以上安全等级的风机。
本阶段综合考虑风电场风能资源条件、风机生产厂商业绩、机组成熟度及认证情况、价格因素等,本次投标捆绑机型为金风科技GW115/2000kW-H90m风电机组,投标机型技术参数见下表1。
表1:投标机型(金风GW115/2.0MW-90m)主要技术参数表2、风电机组布置风电机组排列布置的原则是,机组布置要利用测风塔订正数据,综合考虑风场地形、地质、运输、安装和联网条件,充分利用风能资源,最大限度地利用风能;要考虑防洪、抗震、安全距离。
(1)根据风电场风向玫瑰图和风能玫瑰图显示的盛行风向、年平均风速等条件,确定主导风向,机组排列应与主导风向垂直。
(2)对平坦、开阔的场址,可单排或多排布置风电机组,多排布置时应尽量呈“梅花形”排列,以减少风电机组之间尾流的影响。
(3)对复杂地形的场址,风电机组布置要特别注意,一般选择在四面临风的山脊上布置,也可在迎风坡上布置,同时必须注意复杂地形可能存在紊流情况。
(4)盛行风向基本不变的风场,采用“梅花形”布置,在盛行风向上机组间距5~9倍风轮直径,垂直盛行风向上机组间距3~5倍风轮直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