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PAM编译码器系统
姓名:
学号:
日期:
一.实验名称:PAM编译码器系统
二、实验仪器
1、J H5001通信原理综合实验系统一台
2、20MHz双踪示波器一台
3、函数信号发生器一台
三、实验目的
1、验证抽样定理
2、观察了解PAM信号形成的过程
3、了解混迭效应形成的原因
四、实验内容
准备工作:将交换模块内的抽样时钟模式开关KQ02设置在NH位置(右端),将测试信号选择开关KQ01设置在外部测试信号输入2_3位置(右端)。

1.近似自然抽样脉冲序列测量
(1)首先将输入信号选择开关K701设置在T(测试状态)位置,将低通滤波器选择开关K702设置在F(滤波位置),为便于观测,调整函数信号发生器正弦波输出频率为200~1000Hz、输出电平为2Vp-p的测试信号送入信号测试端口J005和J006(地)。

(2)用示波器同时观测正弦波输入信号(J005)和抽样脉冲序列信号(TP703),观测时以TP703做同步。

调整示波器同步电平和微调调整函数信号发生器输出频率,使抽样序列与输入测试信号基本同步。

测量抽样脉冲序列信号与正弦波输入信号的对应关系。

2.重建信号观测
TP704为重建信号输出测试点。

保持测试信号不变,用示波器同时观测重建信号输出测试点和正弦波输入信号,观测时以J005输入信号做同步。

3.平顶抽样脉冲序列测量
将交换模块内的抽样时钟模式开关KQ02设置在H位置(左端)。

方法同1测量,请同学自拟测量方案。

记录测量波形,与自然抽样测量结果做比较。

4.平顶抽样重建信号观测
将交换模块内的抽样时钟模式开关KQ02设置在H位置(左端)。

方法同2测量,请同学自拟测量方案。

记录测量波形,与自然抽样测量结果对比分析平顶抽样的测试结果。

5.信号混迭观测
(1)当输入信号频率高于4KHz(1/2抽样频率)时,重建信号将出现混迭效应。

观测时,将跳线开关K702设置在NF(无输入滤波器)位置。

调整函数信号发生器正
弦波输出频率为6KHz~7KHz左右、电平为2Vp-p的测试信号送入信号测试端口J005和J006(地)。

(2)用示波器观测重建信号输出波形。

缓慢变化测试信号输出频率,注意观察输入信号与重建信号波形的变化是否对应一致。

分析解释测量结果。

五、实验报
1、当f s>2f h和f s<2f h时,低通滤波器输出的波形是什么总结一般规律。

2、答:当f s>2f h 时,滤波器输出为一系列冲击响应之和,这些冲击响应之和就构成
了原信号。

此时可以分离出原信号;当f s<2f h 发生信号混叠。

XXXX大学




实验名称: CMI码型变换实验
姓名:
学号:
日期:
一.实验名称:CMI码型变换实验
二、实验仪器
1、J H5001通信原理综合实验系统一台
2、20MHz双踪示波器一台
三、实验目的
1、掌握CMI码的编码规则
2、熟悉CMI编译码系统的特性
四、实验内容
首先将输入信号选择跳线开关KX01设置在M位置(右端);加错使能跳线开关KX03设置在无错NO_E位置(右端);m序列码型选择开关KX02设置在2_3位置(右端),产生7位周期m序列;将输出数据选择开关KX04设置在1_2位置,选择CMI编码数据输出。

1.CMI码编码规则测试
(1)用示波器同时观测CMI编码器输入数据(TPX01)和输出编码数据(TPX05)。

观测时用TPX01同步,仔细调整示波器同步。

找出并画下一个m序列周期输入数据和
对应编码输出数据波形。

根据观测结果,分析编码输出数据是否与编码理论一致。

(2)将KX02设置在1_2位置(左端),产生15位周期m序列,重复上一步骤测量。

画下测量波形,分析测量结果。

2.1码状态记忆测量
(1)用示波器同时观测CMI编码器输入数据(TPX01)和1码状态记忆输出(TPX03)。

观测时用TPX01同步,仔细调整示波器同步。

画下一个m序列周期输入数据和对应
1码状态记忆输出数据波形。

根据观测结果,分析是否符合相互关系。

(2)将KX02设置在2_3位置,重复上述测量。

画下测量波形,分析测量结果。

3.CMI码解码波形测试
用示波器同时观测CMI编码器输入数据(TPX01)和CMI解码器输出数据(TPY07)。

观测时用TPX01同步。

验证CMI译码器能否正常译码,两者波形除时延外应一一对应。

4.CMI码编码加错波形观测
跳线开关KX03是加错控制开关,当KX03设置在E_EN位置时(左端),将在输出编码数据流中每隔一定时间插入1个错码。

TPX06是发端加错指示测试点,用示波器同时观测加错指示点TPX06和输出编码数据TPX05的波形,观测时用TPX06同步。

画下有错码时的输出编码数据,并分析接收端CMI译码器可否检测出。

5.CMI码检错功能测试
首先将输入信号选择跳线开关KX01设置在Dt位置(左端);将加错跳线开关KX03设置在E_EN位置,人为插入错码,模拟数据经信道传输误码。

(1)用示波器同时测量加错指示点TPX06和CMI译码模块中检测错码指示点TPY05波形。

(2)将输入信号选择跳线开关KX01设置在M位置(右端),将m序列码型选择开关KX02设置在1_2位置(或2_3),重复(1)试验。

观测测量结果有何变化。

(3)关机5秒钟后再开机,重复(2)试验。

认真观测测试结果有何变化(注:可以重复多测试几次——关机后再开机)。

问题与思考:为什么有时检测错码检测点输出波形与加错指示波形不一致
通过实验重启后出现了以上4个不同的波形,我们发现加错指示波形与监测点输出会出现不一致,这是因为加错输出之前要进行同步检测,有可能没进行扣脉冲没达到同步。

6.CMI译码同步观测
CMI译码器是否同步可以通过检测错码检测电路输出反映出。

从当CMI译码器未同步时,错码将连续的检测出。

观测时,将输入信号选择跳线开关KX01设置在Dt位置(左端),输出数据选择开关KX04设置在2_3位置(输出不经CMI编码,使接收端无法同步)。

(1)用示波器测量失步时的检测错码检测点(TPY05)波形。

(2)将KX04设置在1_2位置,检测错码检测点波形应立刻同步。

7.抗连0码性能测试
(1)将输入信号选择跳线开关KX01拔去,使CMI编码输入数据悬空(全0码)。

用示波器测量输出编码数据(TPX05)。

输出数据为01码,说明具有丰富的时钟信息。

(2)测量CMI译码输出数据是否与发端一致。

(3)观测译码同步信号。

五、实验报告
1.根据测量结果,总结接收时钟受发送数据影响情况;
答:输入数据与输出接受时钟的码元速率相一致。

2.分析:为什么有时检测错码检测点输出波形与加错指示波形不一致
答:我们发现加错指示波形与监测点输出会出现不一致,这是因为加错输出之前要进行同步检测,有可能没进行扣脉冲没达到同步。

3.问CMI码是否具有纠错功能
答:CMI码自身不具备纠错能力,但是具备检错功能,由于10为禁用码组,故输出码序列中不可能出现3个连0的序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