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案例分析方法论
案例分析是按照阅读案例、分析案例、提出解决方案、评估与确认方案的研究过程来进行的,当经过缜密分析与反复推敲提出解决方案后,分析者还需要对案例分析过程与结果进行总结与提炼,给出从案例分析中可以获得的启示与借鉴,提出有待进一步需要研究的问题。
1案例阅读
为了能够总体把握案例的背景信息、客观与科学地分析和解决案例中的管理问题,需要按照一定的方法或次序来阅读案例。
1.1通览案例——确定案例的情境边界
一个典型的管理案例,常常是案例一开始就简要地提出案例决策人所面临的决策问题,以便分析者带着问题阅读案例。
但有的案例,虽然也会在开始交代有关决策问题,但可能不十分明确;有的甚至不在开始交代有关问题,需要读者在阅读案例中抓住有关决策问题。
无论是否带着问题阅读案例,第一遍阅读时,最好不要带着某种理论或某些个人经验来阅读,而是以平和的心境、辐射的眼光从开始到最后通读案例,在没有读完案例之前,读者不要对案例中的问题下任何结论。
读完案例第一遍后,回顾整个案例,确立案例的情境及情境所反映的管理问题以及情境和问题的理论与实践的边界。
从而,提出问题:“案例中的情境是否完整、所提供的信息是否能够足以支持解决案例决策者有待解决的问题?以及问题的理论与实践范围等?”提出并带着这样的问题,开始第二遍案例的阅读。
1.2精读案例——字斟句酌地挖掘信息、并分类梳理信息
带着案例中的问题,字斟句酌地阅读案例。
将案例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归纳、分类。
将这些信息按照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分类,以及逻辑排序。
以便抓住关键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关键信息?是否缺少信息?缺少的信息是否可以在案例中继续找到?查阅相关文献与资料(可以在相关网站中搜索案例涉及的行业信息;有关数据库中查阅理论或实践性的论文),查阅相关教科书或书籍;以期为客观地分析与解决案例中的问题完善信息、找出理论工具与方法等。
1.3透读案例——找出关键问题
一般来说,一个案例常常涉及到几个有待解决的问题,在一个案例中的这些问题,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或内在的联系,对于透彻地分析和切实地解决案例中的问题,需要找出问题的内在关系,找出问题的重要度或主导次序,进而抓住关键问题或问题的关键。
抓住了关键问题、解决了关键问题,其他问题也就迎韧而解。
因此,在通览与精读案例后,还需要将案例阅读第三遍,以期抓住案例中的关键问题,或补遗相关信息等。
2分析案例
为了能够客观科学地分析案例,提出既有理论高度又具有可操作性的的解决方案,案例分析者需要扮演不同角色分析案例;并对案例所提出的问题,从总体到整体再到局部来进行把握与分析。
从系统的角度,系统是关联部分组成的整体,而总体包涵了整体与局部。
如果以树木来表示“部分或局部”,森林表示“整体”,则总体是同时既见树木又见森林,即总体是同时考虑整体与局部。
2.1案例分析的视角
为了能够从总体、整体、局部等各个层次把握与分析案例,分析者需要从不同的视角审视与分析案例。
企业中的任何一个决策问题,都不是绝对孤立存在的,必然与企业其他方面具有一定的联系;因此,分析者需要从案例背景中的问题决策者、决策者的下属、决策者的上级等三个不同的角度,审视与分析案例所提出的问题。
假如案例中的问题决策者是总经理,则需要从总经理、总经理的相关下属(乃至涉及到的普通员工)、董事会(或董事长)三个角色分析案例;当扮演完这三个角色对案例进行分析后,还需要以企业外部的咨询师的角色分析案例。
前三个角色使分析者如身临企业实际,设身处地地思考案例问题;咨询师的角色能够使分析者跳出企业之外,以更加客观(与案例中的问题没有厉害关系)的态度,从环境因素、理论高度来分析与把握案例中所提出的决策问题。
这样的分析过程是一个从上到下、从下到上、从内到外的分析过程;如果分析者能够做到这一点,就可以避免以偏概全和以全概偏,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等思维方式,同时,能够站在理论高度并将理论紧密结合实际,提出客观与科学的解决方案。
2.2分析过程
案例分析的过程首先是按照从总体到整体、再到局部来进行,之后,再从局部到整体、总体进行逆向分析。
(1)总体分析。
针对案例中的企业管理所遇到的问题情境的案例总体背景,包括企业整体相关信息,环境相关信息等,就案例所提出的问题,从总体上分析判断问题的总体性质(是管理职能问题还是业务问题;是公司战略问题还是业务模块问题;是否关联整个企业,还是仅仅涉及到某一部门等等)。
案例中的问题主要应对于哪一管理学科、并涉及到几个相关学科的理论方法等,并运用相关理论对案例进行总体分析,明确案例中的问题,可能运用的理论方法、分析工具、对策模型等。
同时,认真思索案例中的问题是否是现实中常见的问题,还是一些特殊性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在读者的工作或学习经历中是否有所遇到(如果遇到过,其经验的解决方法是什么样的)。
(2)整体分析。
对案例中的几个有待解决的问题以及涉及的问题,进行整体分析。
主要分析、明确问题的相关性,问题发展的主导次序,关键问题之所在;几个问题的整体性质(比如是制度层面,还是文化层面等),以及问题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内容等主次顺序;就几个问题的整体上看,将涉及到哪些管理理论方法,以及现实中是否具有同样的问题,如何解决等。
通过对相关问题的主次排序,深入分析明确关键问题,针对关键问题,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解决。
(3)局部分析。
抓住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就个别问题的分析而言,一定要做到深入透彻,
也即透过问题的表象,分析并抓住问题内在的实质性问题所在。
并分析某一问题所可能运用的经济管理方法解决。
3解决方案
依据案例分析,运用管理理论与方法以及借鉴以往的经验或其他类似案例,就案例中有待解决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3.1方案提出
一个组织中的问题,常常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而一个值得讨论的典型案例,常常不是一个问题,而是一系列的问题,因此,解决方案也同样需要从总体、整体、局部三个层次把握。
(1)总体方案。
依据对案例背景的总体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总体原则,预期目标,总体模式,总体策略等。
(2)整体方案。
就案例有待解决的几个问题,从整体上给出解决方案;将问题分层次、或先后次序,给出解决方案。
整体方案主要是抓住关键问题,围绕关键问题的解决提出整体解决方案。
(3)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法。
针对案例中的具体问题,给出比较详尽的、具有理论依据和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案。
并指出,具体解决方案在实施中的建议。
3.2方案评估
当方案提出后,案例分析者还需要从不同角度(如前面所说的三个内部角色、一个外部角色)对方案进行不同视角的可行性评估,经过反复推敲,完善解决问题的方案,给出最终解决方案。
4结论
析中,尚存在哪些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范于未然。
(2)案例分析的结果对企业具有那些借鉴作用。
(3)案例及案例分进行总结与提炼,给出相关的启示与借鉴、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主要内容包案例分析是一个学习与研究过程,案例分析者需要对案例分析的过程与结果括:(1)案例出现的问题是常见性的还是个别性的,针对这样的问题应如何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