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润滑复合材料的真空摩擦学特性研究

润滑复合材料的真空摩擦学特性研究


文章编号:1003—5060(2009)05-0615-05
Tribological properties of POM—based self-lubrication composites with MoS2 in vacuum
HU Kun—hon91,SUN Xiao-jun2,XU Yu—ful,Mehari Salomon3,HU Xian-gu01
利用剥层重堆法[8’12]与原位聚合法[13]制备 POM/MoSz—IC。在充满氮气的真空手套箱巾,将 1.6 g二硫化钼粉末(安徽冶金研究院产品,粒径 3~5 Urn)浸入100 mL自制的1.0 mol/L的正丁 基锂的正己烷溶液(氮气氛下用锂与1一氯丁烷在 正己烷中回流反应2 h制备)中,在常温下搅拌反 应48 h后,经过滤、洗涤与十燥后获得Li,MoS2。 在超卢分散下将Li。MoS2浸入i00 mI。去离子水 中进行剥层,获得稳定的纳米二硫化钼单分子层 悬浮液,经过滤后得到鼋堆积MoS2,并分别用 Rigaku D/max-rB转靶X射线衍射仪与JEoL JEM一2010型透射电镜表征。然后,在氮气氛下, 将95份单体三聚甲醛与5份共聚单体二氧五环 加入到三口烧瓶中,将制备的重堆积二硫化钼加 人到反应体系中,通过超声分散30 rain后,加入 引发剂三氟化硼,在60℃反应2 h,产物用5%的 氨在140℃下处理5 h,最后将产物洗涤干燥得 POM/MoS2夹层化合物,产物用Rigaku D/max- rB转靶X射线衍射仪表征分析。 1.2制备P()M/MoS2复合材料
(1.School of Machinery and Automobile Engineering,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efei 230009,China;2.State Key Laboratory of Solid Lubrication,Lanzhou Institute of Chemieophysic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Lanzhou 730000,China,3.Hoehsehule Darms— tadt,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Haardtring 100,D-64295 Darmstadt,Germany)
合物(MoS2一IC),再利用制备的nano-Mo,,&、MoSz-IC与微米二硫化钼(micro-MoSz)作为原料制备出POM/
MoS2复合材料。在真空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考察了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P()M/nano-MoS2复合
材料具有最好的摩擦学性能,POM/MoSz-IC复合材料次之,而POM/micro-MoSz复合材料性能与POM比没
图2二硫化钼纳米微粒的表征结果
(b)’I'EM图
000
000



000

ooO
000
ooO O
(a)重堆积MoS2的XRD图谱
(b)原料micro-MoS2的XRD图谱 图3重堆积二硫化钼的表征结果
(c)藿堆积MoSz的TEM图
2.1.3 POM/MoS2复合材料表征 图4给出了2种POM/MoS2复合材料的
Mos2

图1 3层复合材料的制备过程
1.3复合材料真空摩擦学性能测试 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能在固体润滑国家重点
实验室研制的空间摩擦试验装置上进行。试验装 置包括超高真空系统、球一盘式摩擦试验机等部 分。超高真空系统由真空室、真空测量仪以及各 种泵组成,其中的机械泵可以从大气状态开始获 得低真空(≤5.0 Pa),分子泵可以在低真空状态 启动,并可以获得高真空(10一Pa)。摩擦试验机 安装在真空室内并固定于底板上,摩擦接触方式 为球一盘滑动接触,球静止在盘上方,盘转动,球一 盘相对运动所产生的摩擦力经过力传感器转换为 电信号后输人计算机。具体试验条件为:摩擦对 偶9Crl8G10钢球,转速300 r/rain,载荷5 N,真 空≤5×10_3 Pa,温度为室温,摩擦次数约104 次,磨痕用JSM-5600LV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
收稿El期:2008-08-04:修改日期:2008—10—1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日(50475071);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70414152) 作者简介:胡坤宏(1975一),男,安徽繁吕人,合肥上业大学博士生
万方数据
616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32卷
聚甲醛(POM)是一种优秀的工程塑料[9],具 有良好的自润滑性能,在许多场合可用来代替金 属。然而POM的减摩与抗磨能力仍然不是十分 令人满意,在许多情况下需要对其进行改性,从而 进一步改善它的润滑与机械性能[1 0’11]。本文用 二硫化钼对P(_)M/铜/钢3层复合轴承材料改性, 通过模拟空间高真空环境,对得到的复合材料的 真空摩擦学性能进行了研究。
将上述制备的二硫化钼纳米球(nano- MoSz)、POM/MoS2夹层化合物(MoS2一IC)及市 售的普通微米尺寸的二硫化钼(micro-MoSz,安 徽冶金研究院产品,粒径3~5肛m)与聚甲醛
(POM,M90,云天化公司产品)混合,保持二硫化 钼在试样中的质量分数为1.O%,在双辊机上于 185℃将混合物混炼,冷却后将混合物粉碎,在铜 粉一钢背2层材料上经190℃热轧成型,得到3层 复合材料,将复合材料切割成边长为34 mm的方 形试样,加工过程如图1所示。利用同样的方法, 加工出纯POM试样作为对比。最后将添加有 nano-MoS2的复合材料用强酸浸泡48 h,经超声 剥离出少量产物,用H-800透射电镜表征。
1 实验部分
1.1制备=硫化钼粉末 用前驱体分解法制备二硫化钼纳米球[6]。将
摩尔比为1:6的Na2Moq·2HzO与 CH。CSNH。溶解在适量的去离子水中,加热搅拌 上述溶液并加入少量乙醇作分散剂,当温度达到 82℃时,向反应体系中加入过餐的盐酸,反应立 即开始并产生前驱体沉淀。
洗涤干燥后,将沉淀物装入管式电炉中,于 780℃在氢气流中保温50 rain,获得的二硫化钼 样品分别用Rigaku D/max-rB转靶X射线衍射 仪与H800透射电镜进行表征。
有改善;SEM分析显示,POM及其复合材料主要发生的是疲劳磨损,POM/nano-MoSe的疲劳磨损最轻,
POM/MoSz-IC疲劳磨损最严重,POM与POM/micro-MoSz除了疲劳磨损外,还存在明显的粘着磨损。
关键词:_二硫化钼;聚甲醛;复合材料;真窄摩擦学
中图分类号:THll7.3
文献标识码:A
二硫化钼是一种典型的层状化合物,其层内 由强的S-Mo-S共价键构成,层问则是弱的范德 华力,容易滑移,摩擦系数低。MoS2在真空中的 摩擦系数低于在空气中的摩擦系数,是一种理想 的真空固体润滑剂,在空间机械上有广泛的应用, 且在真空中MoSz的使用温度高于在空气中的使
用温度。研究表明,二硫化钼纳米微粒具有比微 米尺寸的二硫化钼更为优异的润滑性能Ll_3]。因 而纳米级二硫化钼的制备与性能研究一直受到人 们的青睐。纳米级二硫化钼的化学制备方法主要 有溶剂热合成法[4],前驱体分解法【5“]、气相沉积 法[7]和剥层重堆法[8l。
(1.合肥工业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安徽合肥230009 2.巾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 730000;3.德国达姆斯达特应用科学大学,达姆斯达特D--64295)
摘要:分别用前驱体分解法与剥层重堆法制备出二硫化钼纳米球(nano-MoSz)与聚甲醛/二硫化钼夹层化
图3a与图3b分别是重堆积二硫化钼与其原
料微米二硫化钼的Xlm图谱。由图3b可知,原
料衍射峰尖锐,各衍射峰与PDF卡37-1492的 MoS2各衍射峰一致,表明原料是结晶良好的二
万方数据
第5期
胡坤宏,等:POM基MoS2自润滑复合材料的真空摩擦学特性研究
617
硫化钼晶体。图3a的XRD衍射图可以确 定二硫化钼物相的存在。比较图3a与图3b可 知,重堆积二硫化钼的XRD图谱保留了相对较 强的002峰,表明重堆积二硫化钼仍具有层状结 构,即单分子层二硫化钼重堆积是沿着C轴方向
进行层叠方式堆积的;但是,重堆积二硫化钼的所 有衍射峰均明最变弱与宽化,与图3b中微米二硫 化钼的衍射差别较大,而与前面的二硫化钼纳米 微粒的衍射模式类似。这主要是通过单分子层技 术得到的重堆积二硫化钼是二维的纳米片层,其 厚度大约在50 nI-n左右[1 2l。
4 4
型3 矮2

20/(o) (a)XRD图谱
第32卷第5期 2009年5月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V01.32 No.5 May 2009
POM基MoSe自润滑复合材料的真空摩擦学特性研究
胡坤宏1, 孙晓军2,徐玉福1, Mehari Salomon3, 胡献国1
2结果与讨论
2.1材料表征 2.1.1二硫化钼纳米微粒的表征
图2a是制备的纳米微粒的XRD衍射图谱, 图中各衍射峰的位置与PDF卡37—1492上的 MoS2的各主要衍射峰一致,且没有杂质峰,表明 产物主要是MoS2。TEM图(图2b)表明制备的 二硫化钼是平均直径约为120 nlTl的球。 2.1.2重堆积二硫化钼的表征
材料的制备过程中,纳米球没有受到明显的破坏, 但其表面出现明显阴影,这是加工过程中熔融的 PoM包覆在其表面引起的。
图4b是POM与MoS2形成的夹层化合物 的XRD衍射图谱,图中出现’T 001衍射峰(矗= 1.118 nm),002衍射峰在d一0.613 nm,表明二 硫化钼层间距被扩大了0.505 nnl,二硫化钼层间 距的扩大是因为其层问插入了POM分子,形成 了夹层化合物E13]。
XRD图谱,其中图4a是POM/nano-MoS2的 Ⅺm衍射图谱,该复合材料的XRD图谱保留了 MoSz纳米球的各主要衍射峰,表明二硫化钼纳 米球与POM没有形成明显的化学键合,其在 POM基体中是机械的分散。图5所示是从复合 材料中经超声剥离出来的少量产物的TEM图, 从图中可看出二硫化钼仍然维持了球形,表明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