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自我意识一、理论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自我意识是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觉察,即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具体不包括()。
A.生理状况B.心理特征C.自己与他人关系D.他人2.()是自我意识在情感方面的表现,主要包括自尊心、自信心。
A.自我认识B.自我体验C.自我调节D.自我控制3.对于自卑感很强的学生,教师可以从认知矫正与()两方面来给予必要的指导。
A.系统脱敏B.说理辅导C.行为训练D.森田疗法4.中学生出现自负、自卑、逆反、自我中心等问题,归根结底是()需要发展。
A.自我观察B.自我体验C.自我评价D.自我意识5.“自我意识”概念首次提出是在()A. 霍妮(K. Horney) 著的《自我的挣扎》B. 弗洛伊德(S. Freud)著的《集体心理学和自我分析》C. 米德(J. Mead)著的《意识、自我与社会》D. 詹姆斯(W. James)著的《心理学原理》6.社会心理学意义上的自我意识包含三种成分,它们分别是()A. 自我觉知、自我情感、自我评价B. 自我评价、自我情感、自我意向C. 自我认知、自我情感、自我控制D. 自我认知、自我表现、自我意向7.下列对自我意识内容的分类,由罗杰斯(C. Rogers)提出的是()A. 现实自我、理想自我B. 实用自我、原则自我C. 公我意识、私我意识D. 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8.个体由于自身人际关系紧张而产生焦虑不安的体验,这属于()A. 自我认知B. 自我情感C. 自我意向D. 自我觉知9.公开的、社会的,与他人密切相关的自我是()A. 实用自我B. 社会自我C. 理想自我D.公我10.在意向上表现为追求智慧、能力的发展和追求理想、信仰的自我意识属于()A. 生理自我B. 物质自我C. 社会自我D. 心理自我11.有一种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某一方面有潜力的自我构想,是自我意识系统中有关未来取向的成分,这种自我意识是()A. 可能自我B. 心理自我C.理想自我D. 实用自我12.发动和维持自我意识的条件是()A. 自我意向B. 自我表现C. 自我觉知D. 自我评价13.社会心理学意义上的自我觉知指的是()A. 发动并维持自我意识活动过程的高度集中的自我注意状态B. 个体对自身状况所作的肯定或否定的判断C. 影响自我意识形成、影响自我意识的方向或目标的心理加工过程D. 对自己身心状况、人—我关系的认知、情感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意向14.下列有关自我觉知和自我意识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A. 自我意识是自我觉知产生的基础,没有自我意识,不可能存在自我觉知B. 自我觉知是自我意识发动和维持的条件,是自我意识产生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C. 自我觉知与自我意识的产生有关,但却不是其产生的必要条件D. 自我意识是自我觉知产生的必要条件,自我觉知是自我意识产生的充分条件15.科学家研究发现,被动物抚养长大的人类诸如狼孩、熊孩等没有自我意识,其根本原因在于()A. 他们存在生理缺陷B. 他们没有参与社会生活、与他人相互作用C. 他们并没有出现物—我感觉分化D. 他们的生理发展不成熟16.个体自我概念发展的核心机制是()A. 生理的成熟和发展B. 对有关自我词的掌握C. 自我觉知D. 认知能力的提高和社会互动17.米德(G. H. Mead)将自我意识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按其形成的顺序依次为()A. 游戏阶段、博弈阶段、玩耍阶段B. 博弈阶段、玩耍阶段、游戏阶段C. 玩耍阶段、游戏阶段、博弈阶段D. 玩耍阶段、博弈阶段、游戏阶段18.对于同一次考试,考试失败的学生认为:“这是一次不能准确测试学生能力的考试。
”而得高分的学生则认为:“这次考试真考水平。
”这是属于下列哪种自我增强方式()A. 缺陷补偿B. 选择性遗忘C. 有选择地接受反馈D. 自我设障19.赛期临近而恐惧比赛的运动员可能蓄意中断比赛,以便能在失败时将失败归于缺少训练,这种现象在社会心理学中称之为()A. 自我防御性归因B. 缺陷补偿C. 自我暗示D. 自我设障20.组成自我意识的成分不包括()A. 自我意向B. 自我情感C. 自我评价D. 自我认知(二)简答题1.中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有哪些?2.简答自我意识的结构。
3.影响个体自我意识发展的因素有哪些?4.对于自负的中学生,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调节?5.对于自我中心的学生,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调节?(三)论述题1.对于自负中学生的调适方法。
2.对于逆反心理中学生的调适方法。
二、实践操作题小强是个处事果断、遇事有主意的女同学。
但是,她十分任性,脾气暴躁,喜欢用指甲掐人。
她平时对同学说话时也相当不客气,因而很多同学宁可躲着她,也不愿和她发生冲突。
对于这一点,小强是心知肚明的,她自己也很苦恼。
前几天她与一个大个子的男同学发生了一点不愉快,本是件小事,但她却将这火撒到了同桌同学身上,一连几个指甲血印落在了同学胳膊上,同桌同学未还手,同学们见此情景都愤愤不平,纷纷对小强进行指责、批评。
在这种情况下,小强采取沉默作为消极抵抗的办法。
如果你是班主任,对于小强同学这种情况,你会采取什么方法改变这种状况?本章答案要点一、理论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D【解析】自我意识是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觉察,即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具体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如身高、体重、体态等)、心理特征(如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如自己与周围人们相处的关系,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与作用等)。
2.B【解析】自我体验是自我意识在情感方面的表现,自尊心、自信心是自我体验的具体内容。
3.C【解析】对于自卑感很强的学生,教师可以从认知矫正和行为训练两方面来给予必要的指导。
4.D【解析】中学生出现自负、自卑、逆反、自我中心等问题,归根结底是个体的自我意识需要发展。
5. D【解析】“自我意识”概念首次提出是在詹姆斯(W. James)著的《心理学原理》。
6. C【解析】社会心理学意义上的自我意识包含三种成分,它们分别是自我认知、自我情感、自我控制。
7.A【解析】对自我意识内容的分类,由罗杰斯(C. Rogers)提出的是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
8. B【解析】个体由于自身人际关系紧张而产生焦虑不安的体验,这属于自我情感。
9. D【解析】公开的、社会的,与他人密切相关的自我是公我。
10. D【解析】在意向上表现为追求智慧、能力的发展和追求理想、信仰的自我意识属于心理自我。
11.A【解析】可能自我是个体对自己某一方面有潜力的自我构想,是自我意识系统中有关未来取向的成分。
12.C【解析】发动和维持自我意识的条件是自我觉知。
13.A【解析】社会心理学意义上的自我觉知指的是发动并维持自我意识活动过程的高度集中的自我注意状态。
14.B【解析】自我觉知是自我意识发动和维持的条件,是自我意识产生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
15. B【解析】科学家研究发现,被动物抚养长大的人类诸如狼孩、熊孩等没有自我意识,其根本原因在于他们没有参与社会生活、与他人相互作用。
16. D【解析】个体自我概念发展的核心机制是认知能力的提高和社会互动。
17. C【解析】米德(G. H. Mead)将自我意识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按其形成的顺序依次为玩耍阶段、游戏阶段、博弈阶段。
18. C【解析】对于同一次考试,考试失败的学生认为:“这是一次不能准确测试学生能力的考试。
”而得高分的学生则认为:“这次考试真考水平。
”这是属于有选择地接受反馈。
19. D【解析】赛期临近而恐惧比赛的运动员可能蓄意中断比赛,以便能在失败时将失败归于缺少训练,这种现象在社会心理学中称之为自我设障。
20. C【解析】自我意识的成分包括自我意向、自我情感和自我认知。
(二)简答题1.【参考答案】自我意识的特点为(1)矛盾性(2)形象性(3)独特性。
2.【参考答案】自我意识有三个成分(1)自我认识是自我意识的认知成分。
(2)自我体验是自我意识在情感方面的表现。
(3)自我调节是自我意识的意志成分。
3.【参考答案】个体的自我意识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影响自我意识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目前此方面的有关研究多数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1)年龄(2)性别(3)学业成绩。
4.【参考答案】(1)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2)帮助学生客观看待他人。
(3)引导学生正确归因。
(4)适当安排自负学生受挫。
(5)强化合作意识。
5.【参考答案】(1)提升中学生自我评价能力。
(2)培养学生社会视角转换技能。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培养良好品德。
(三)论述题1. 【参考答案】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帮助学生客观看待他人;引导学生正确归因;适当安排自负学生受挫;强化合作意识。
2. 【参考答案】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改进教育内容和方法;要重视青少年的自我教育,注意调动他们自身的积极性。
二、实践操作题【参考答案】提升小强同学自我评价能力;培养小强同学社会视角转换技能;鼓励小强同学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培养良好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