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实施《民用机场管理条例》办法(草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实施《民用机场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加强我省民用机场管理,保障民用机场安全和运营协调有序,维护有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我省民用机场建设和发展,根据《条例》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广东省内民用机场的规划、建设、管理和运营等相关事项。
民用航空的行业管理按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章、规定执行。
第三条如无特别说明,本办法下列用语是指:机场,指广东省内的民用机场和军民合用机场的民用部分。
民用机场包括运输机场和通用机场。
通用机场的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按照《条例》的规定执行。
机场区域,指机场红线区域范围,包括机场围场河、围场路、围墙、围栏或者其他围界设施以内的区域。
红线区域,是指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的民用机场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区域。
机场地区,指民用机场总体规划所涵盖的区域(含机场区域、不可建设区、规划控制区)及其延伸区域。
机场控制区,是指机场内根据安全需要划定的进出受到限制的区域。
公共开放区,是指机场内未对人员进出予以限制的区域。
不可建设区,是指位于城市建设地区与机场之间的空间隔离带,该区域的规划建设、使用必须符合机场安全、建设发展和噪音控制的需求。
规划控制区,是指因机场建设和发展需要而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具体范围,由机场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划定。
净空保护区,是指法律法规禁止从事影响飞行安全或者影响机场助航设施使用的活动的区域。
机场管理机构,是依法组建的或者委托的具有法人资格的机构,负责运输机场的安全和运营管理。
广东省属的民用机场管理机构是广东省机场管理集团公司,统一管理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汕头机场、湛江机场、梅县机场等省属机场。
深圳市的民用机场管理机构是深圳市机场集团有限公司;珠海市的民用机场管理机构是珠海机场集团公司。
驻场单位,是指工作场所设于机场内的除机场管理机构以外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及其它组织。
第四条广东省人民政府对广东省内机场实施统一管理。
机场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条例》和本办法规定对辖区内的机场进行监督管理。
民航中南地区管理局对广东省内的机场实施行业监督管理。
机场管理机构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受政府委托,在机场地区行使城市规划、市场管理、绿化管理、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环境保护、道路桥梁管理、建筑管理等部分行政管理职能,组织执法大队,依法实施行政处罚。
第五条机场作为公共基础设施,广东省及各地方人民政府应当鼓励、支持机场的建设与发展,加大对机场的资金和政策扶持力度。
第六条机场地区的管理应当遵循统一、安全、高效、规范的原则。
第二章规划和建设管理第七条机场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机场场址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统筹安排,并对场址实施保护。
第八条机场管理机构负责组织编制、修订机场地区总体规划,按国家规定的程序批准后实施。
机场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机场总体规划纳入城乡规划,并根据机场的运营和发展需要,对机场周边地区的土地利用和建设实行规划控制。
政府有关部门或机场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在制定与机场、机场地区相关或相邻的交通、产业等规划时,应当征求机场管理机构的意见。
机场管理机构应当配合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编制机场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经批准后配合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组织实施。
机场地区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机场净空保护、噪声控制和飞行安全的技术规范要求。
机场地区的土地使用和各项建设必须符合机场地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机场地区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
第九条机场地区的范围由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牵头,会同国土资源、发展改革等部门、机场管理机构,根据机场建设和发展情况提出界定方案,报机场所在地人民政府审批确定。
经确定后的机场地区范围,如需变更的,按前款规定的程序办理。
第十条机场地区土地应当根据国家和机场所在地方政府有关规定实行有偿使用。
经依法批准后,机场管理机构可以对土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
机场地区土地的征收或征用,应当符合机场地区总体规划,由当地市、县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
国土资源、规划、建设等行政管理部门在办理机场地区土地手续时,应当事先征求机场管理机构的意见。
需改变机场地区土地用途的,应当向机场管理机构提出书面申请,经审核同意后,按规定程序向县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管理部门报批。
第十一条在机场地区新建或者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建设单位应当先取得机场管理机构的同意后,到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办理建设项目规划许可手续。
机场内的建设项目应当符合机场总体规划。
机场新建、改建和扩建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安全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同时投入使用。
安全设施投资应当纳入建设项目概算。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机场地区擅自新建、改建、扩建建筑物和构筑物。
第十二条机场内的供水、供电、供气、通信、道路等基础设施由机场管理机构负责建设;机场外的供水、供电、供气、通信、道路等基础设施由机场所在地地方人民政府统一规划,统筹建设。
第十三条机场管理机构负责编制机场地区户外广告设施的设置规划,经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城市管理部门批准后负责组织实施和管理。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机场地区擅自设置户外广告。
在机场地区设置户外广告,应向机场管理机构提出书面申请,经批准后办理有关手续。
第十四条机场内建筑物所有权人、使用权人应当按照规定负责其使用土地范围内道路、环境保护、环境卫生、绿化等公共设施的建设、养护与维修。
第十五条机场的围界设施由机场管理机构负责设置。
第三章安全管理第十六条机场管理机构对机场的安全运营实施统一协调管理,负责建立健全机场安全运营责任制,组织制定机场安全运营规章制度,保障机场安全投入的有效实施,督促检查所管理机场的安全运营工作,及时消除安全事故隐患,依法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驻场单位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共同保障机场的安全运营并承担相应的责任;发生影响机场安全运营情况的,应当立即报告机场管理机构。
第十七条机场控制区和其内部功能区域范围、通道的划定或者调整,由机场管理机构按照有关规定确定。
机场控制区安全防护设施和明显标志由机场管理机构统一规划、建设和监督管理。
第十八条进入机场控制区的人员、车辆,应当持有、佩戴或出示有效的机场控制区通行证件,并在证件限定的区域内活动,严格遵守机场控制区管理规定,服从机场安检人员的检查和管理。
第十九条机场控制区人员、车辆的通行证件,由使用单位根据工作需要向机场管理机构提出申请,由机场管理机构或机场管理机构认可的单位对相关人员进行审查通过并组织培训,合格后方予以核发。
机场控制区管理规定由机场管理机构制定。
第二十条航空货物、航空邮件、旅客及交运行李应经过安全检查,空勤人员、航空旅客及其随身携带的行李物品在登机前应接受安全检查,未出隔离区的中转旅客、行李物品和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持有机场控制区通行证件的接(送)机人员进入机场控制区的,应接受安全检查,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二十一条禁止下列危害或者可能危害民用航空安全的行为:(一)无有效机场控制区通行证件进入机场控制区;(二)违规交运、携带影响民用航空运行秩序的含有强刺激性气味物品、鲜活物品、活动物及危害民用航空安全的危险品、违禁品登机;(三)强行闯入明令禁止的区域,强行登、占航空器;(四)攀(钻)越、损毁机场围界设施以及安全防护、消防设施,或者损毁标志;(五)机场地区放养牲畜、狩猎、晾晒谷物、教练驾驶车辆;(六)其他危害民用航空安全的行为。
第二十二条政府主管部门、民用航空主管部门和机场管理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参照国际民用航空组织的有关标准,共同划定机场净空保护区,明确机场净空保护区内建筑物、构筑物的高度控制标准,规定机场净空保护区电磁环境保护范围,确定禁止饲养、放飞影响飞行安全的鸟类动物或者其他物体的范围,报地方政府批准后执行,并向社会公布。
在机场净空保护区内的建设项目,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在审批前应书面征求机场管理机构的意见。
机场地区以及机场净空保护区外的高大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可能影响飞行安全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飞行障碍灯和标志,使其保持正常状态,并向机场所在地地区民用航空主管部门、空中交通管理部门和机场管理机构提供有关资料。
第二十三条机场地区以及机场净空保护区内禁止下列行为:(一)排放大量烟雾、粉尘、火焰、废气等影响飞行安全的物质;(二)修建靶场、强烈爆炸物仓库等影响飞行安全的建筑物或者其他设施;(三)修建不符合机场净空要求或影响机场电磁环境的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四)设置影响机场目视助航设施使用或者飞行员视线的灯光、标志或者物体;(五)种植影响飞行安全或者影响机场助航设施使用的植物;(六)饲养、放飞影响飞行安全的鸟类,升放无人驾驶的自由气球、系留气球和其他升空物体;(七)焚烧产生大量烟雾的农作物秸秆、垃圾等物质,或者燃放烟花、焰火;(八)在机场围界外5米范围内,搭建建筑物、种植树木,或者从事挖掘、堆积物体等影响机场运营安全的活动;(九)国务院民用航空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影响机场净空保护的行为。
第二十四条在机场净空保护区域外从事本实施办法第二十三条所列行为的,不得影响机场净空保护。
第二十五条民用航空主管部门和机场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对机场净空状况的核查。
发现影响机场净空保护的情况,应当立即制止,并书面报告机场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接到报告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对飞行安全的影响。
第二十六条无线电管理机构、民用航空主管部门和机场管理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无线电管理的有关规定和标准确定机场电磁环境保护区域,并向社会公布。
机场电磁环境保护区域包括设置在机场总体规划区域内的民用航空无线电台(站)电磁环境保护区域和机场飞行区电磁环境保护区域。
第二十七条禁止在民用航空无线电台(站)电磁环境保护区域内,从事下列影响机场电磁环境的活动:(一)修建架空高压输电线、架空金属线、铁路、公路、电力排灌站;(二)存放金属堆积物;(三)种植高大植物;(四)从事掘土、采砂、采石等改变地形地貌的活动;(五)国务院民用航空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影响机场电磁环境的行为。
第二十八条民用航空无线电专用频率受到干扰时,民用航空主管部门和机场管理机构应当立即采取排查措施,及时消除;无法消除的,应当通报机场所在地地方无线电管理机构。
接到通报的无线电管理机构应当采取措施,依法查处。
在民用机场电磁环境保护区域内设置、使用无线电台(站)的,无线电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征求民用机场所在地地区民用航空管理机构和机场管理机构意见后,按照国家和省无线电管理的有关规定审批。
第二十九条机场管理机构应当对影响飞行安全的鸟类活动进行监测,制订防范鸟击的预案,并采取有效措施防范鸟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