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级财务会计概念解析

中级财务会计概念解析

一、合营企业企业与其他合营方一同对被投资单位实施共同控制的企业,即合营企业。

(一)共同控制是指,按照合同约定对某项经济活动共有的控制。

合营企业的特点是,合营各方均受到合营合同的限制和约束。

(二)一般在合营企业设立时,合营各方在投资合同或协议中约定在所设立合营企业的重要财务和生产经营决策制定过程中,必须由合营各方均同意才能通过。

(三)约定可能体现为不同的形式,例如可以通过在合营企业的章程中规定,也可以通过制定单独的合同作出约定。

(四)共同控制的实质是通过合同约定建立起来的、合营各方对合营企业共有的控制。

(五)实务中,在确定是否构成共同控制时,一般可以考虑以下情况作为确定基础。

1、任何一个合营方均不能单独控制合营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2、涉及合营企业基本经营活动的决策需要各合营方一致同意。

3、各合营方可能通过合同或协议的形式任命其中的一个合营方对合营企业的日常活动进行管理,但其必须在各合营方已经一致同意的财务和经营政策范围内行使管理权。

二、联营企业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重大影响的企业,即联营企业。

(一)重大影响,是指对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有参与决策的权力,但并不能够控制或者与其他方一起共同控制这些政策的制定。

(二)实务中,较为常见的重大影响体现为在被投资单位的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中派有代表,通过在被投资单位生产经营决策制定过程中的发言权实施重大影响。

(三)投资企业直接或通过子公司间接拥有被投资单位20%以上但低于50%的表决权股份时,一般认为对被投资单位具有重大影响,除非有明确的证据表明该种情况下不能参与被投资单位的生产经营决策,不形成重大影响。

三、合营企业和联营企业的会计核算(一)对合营企业和联营企业的投资均采用权益法核算。

(二)合营企业和联营企业均不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

2、控制、共同控制、重大影响的持股比例控制的持股比例通常情况下必须高于50%,但是具体判断的时候也要结合题目条件,根据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判断,即如果题目指出某公司的持股比例仅为45%,但是根据公司章程或是其他约定该企业可以控制被投资单位的生产经营决策,那么虽然持股比例为45%,但是这里也是可以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

至于重大影响和共同控制的比例很难区分,通常情况下认为持股比例介于20%和50%之间的就属于这种情况,但是具体属于哪一种,还要看题目给出的条件,如果题目直接指出了,那么就不需要判断了,如果题目没有直接指出,而是给出的其他条件,比如给出两个投资者的持股比例都是50%,或是多个投资者的持股比例相当,不存在持股比例明显多于其他股东的股东,那么这些股东就是共同控制被投资单位,如果这里存在持股比例明显高于其他股东的股东,那么此时持股比例相对较少的股东就仅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重大影响,这里判断的时候,持股比例是一方面,有时也是需要根据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判断的,比如某公司的持股比例低于20%,但是持有被投资单位需要的关键技术,那么该公司也可以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

所谓共同控制,说白了就是一个人的股权和控制力不足以控制这个企业,需要与其他人绑在一起共同控制这个企业。

那么将这几个人绑在一起的“绳子”就是我们常见的一致行动协议。

如果一个股东持有公司股权超过50%,那么我们就认定这个股东实际控制公司。

3、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权益法的定义及其适用范围(共同控制和重大影响)权益法,是指投资以初始投资成本计量后,在投资持有期间根据投资企业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份额的变动对投资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的方法。

在权益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不调整已确认的初始投资成本。

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将差额计入到初始投资成本:针对权益法下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的调整很重要每年均有考题出现;贷方登记营业外收入增加了企业的当期(损益)利润(关键点);经过上述调整后初始投资成本不变,仅仅影响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账面价值)的改变;针对初始投资成本的调整仅仅限于权益法核算的后续计量与成本法没有任何关系与初始投资成本的确定也没有关系;3、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和权益法区别对任意一个报表科目的会计处理可以分为两部分,即初始确认和后续计量(包括确认的终止),知道了每个科目初始确认和后续计量过程中怎么做分录,你的会计就神功初成了。

成本法和权益法是对长期股权投资后续计量的两种方法,这是第一个要牢记的地方。

初始确认的时候主要关注点是按账面成本还是公允价值来确认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入账金额,怕你搞晕,这里就不详细说了。

两者本质区别是体现在后续持有期间的会计处理上。

区别一:适用范围成本法是两头,权益法是中间。

权益法:适用情况是对合营、联营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核算,通常占股在20%~50%。

成本法:适用情况一是对能够实施控制的企业或者是子公司(即占股在50%以上)。

二是对“四无”企业,“四无”企业,即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重大影响、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

这种情况一般是买了少量的非上市公司股份,占20%以下,这些股份是非流通的,在公开市场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

而公允价值可以可靠计量的,则要依照交易性金融资产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准则来处理。

(一个企业在二级市场上买了点股票,当然不能按长期股权投资来处理了)===================================================================== 介于底下留言中有个钻牛角尖认死理的说我这里写20%、50%股权比例是错误的,我不想把智商拉到跟他一个水平,就再强调下好了,我已经说了是“通常”、“一般”是这个模糊范围,实务中还是实质重于形式地来判断。

原来只是觉得这个是常识,同时方便理解,就没过多强调,但万万没想到世界上还有因为知道1+1=2就到处炫耀的。

最可笑是还上纲上线,抢占道德制高点,笑。

区别二:对投资收益的处理成本法你可以简单理解成是收付实现制,被投资企业宣告发股利的时候我才确认投资收益,不管其是盈利还是亏损。

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除非增加或减少了投资,不然一般不会调整。

权益法对应地你可以理解成是权责发生制,只要被投资企业年终有了利润,不管其分不分,我都按照我享有的份额按比例确认投资收益,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亏损就反过来做)。

当然如果和联营、合营企业有内部交易的话还要抵消,这里就不展开说了。

成本法会计处理:被投资单位宣告或派发股利时宣告时:借:应收股利贷:投资收益收到时:借:银行存款贷:应收股利权益法会计处理:被投资单位实现利润时: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贷:投资收益收到分红时:借:银行存款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被投资单位分红时,资金从公司流向了股东,即被投资公司的净资产减少,而权益法的本质是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要反映我在被投资企业享有份额的价值,被投资企业净资产减少,那我享有的份额的价值相应地也减少,所以这里又要贷记一笔损益调整。

)合并报表的时候,一般来说都是以成本法为基础,因为要纳入合并报表范围的一般都是能够实施控制的,这种情况下都是成本法。

PS:其实长期股权投资初始确认的时候也是很容易晕的,主要是要区别入账价值是按付出对价的账面价值还是公允价值,如果你能把知识在脑子里梳理成体系,也是很好理解和记忆的,看看下图你会发现后续计量中不管是成本法还是权益法,他们在初始确认的时候都既可能是按账面价值也可能是按公允价值。

方便记忆的话,其实就是除了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以及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某些情况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是按历史成本入账,其它都是公允价值。

一、银行汇票(Bank's Draft)1、银行汇票的定义:银行汇票是出票银行签发的,由其在见票时按照实际结算金额无条件支付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银行汇票的出票银行为银行汇票的付款人。

2、银行汇票的服务对象:单位和个人各种款项结算,均可使用银行汇票。

银行汇票可以用于转帐,填明“现金”字样的银行汇票也可以用于支取现金。

3、银行汇票的特点:(1)无金额起点限制;(2)无地域的限制;(3)对申请人没有限制,企业和个人均可申请;(4)可签发现金银行汇票(仅限个人使用);(5)可以背书转让;(注:背书就是在汇票背面签字)(6)付款时间较长:银行汇票有效期为1个月;(7)现金银行汇票可以挂失;(8)见票即付;(9)在票据的有效期内可以办理退票二、本票的全称是银行本票,是银行签发的,承诺自己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银行本票分为定额本票和不定额本票.在票面划去转帐字样的,为现金本票.银行本票付款期自出票日期不超过两个月.三、支票是出票人签发的,委托办理支票存款业务的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支票结算时同城结算中应用较广泛的一种.支票印有现金的为现金支票,印有转帐的为转帐支票.无任何字样的为普通支票,即可用于支付现金也可以用于转帐.在普通支票左上角化两条平行线的为划线支票,只能用于转帐,不能支取现金.支票的提示付款期限为出票日起十日内,超过提示付款期的,持票人开户银行不予受理,付款人不予付款.四、银行承兑汇票的特点:(1)无金额起点限制;(2)第一付款人是银行;(3)出票人必须在承兑(付款)银行开立存款账户;(4)付款期限最长达6个月;(5)可以贴现;(6)可以背书转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