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随笔两篇之不求甚解》
②请同学读第三段,其余的学生认真听认真想,再问,是hǎo读书还是hào读书?那“好读书”的意思就是“喜欢读书”,“越读越有兴趣”。
好读书是很重要的,文章说“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只有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我们才能去理解一篇文章,才能谈“甚解”,才能谈是否读每一篇文章都要全面深刻理解,只有喜欢读书,我们才能用心地去了解书中的道理,一句话,只有喜欢读书,才能谈读书的方法。所以作者说“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
②“不求甚解”的含义是什么?
可惜要真正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陶渊明只好说不求甚解了,所以“不求甚解”在文中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什么呢?(两层意思)(不追求完全读懂书中每一个字每一句话的意义)
一是虚心。目的是什么?我们读书的时候虚心吗?(连问三个学生)那我就放心了,我们怎么能做一个狂妄自大、骄傲自负的人呢?那我们该怎么办呢(承认“不求甚解”,不断努力学习)(学生阅读2分钟)26
新课讲授:
1、知其所出
释题:甚,就是全面精奥,不求甚解——不求得全面深刻的理解。这是这个词最简单的解释,在这篇课文中它还有特定的解释,请大家打开书本,快速阅读文章,为文章标上段落号,并找到这个词最早的出处。
请一位同学上黑板写下这句话。(大声齐读)。
2、重其前提
①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吗?是hǎo读书还是hào读书?
二是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就是会意)文中还有哪个地说的是“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吗?(学生阅读2分钟寻找信息)本页倒数第二段还有一句话,(不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这就是会意)。诸葛亮就是活读书的人,他是怎么读的?什么叫“观其大略”?(不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理解其精神实质,把握大的方面,把握整体)是不是可以马马虎虎,不认真地读呢?有何好处?(快,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33
课题
第四单元第十五课《文艺随笔两篇》之不求甚解
科目
语文
任课教师
周雪梅
授课时数
2
授课班级\日期
出勤人数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启发法
授课序号
教学媒体
多媒体教学
授课时间
90分钟
基本教材
《语文》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通用教材第五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清《不求甚解》写作思路,把握作者写作主旨
2、能力目标:过具体生动的例子,从语言表达的语气、意味、意境,语义的联想等方面入手,提高学生品味和表达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本课,能将“不求甚解”的严谨态度应用到写作、阅读实践中,运用到将来的学习、工作中。
教学分析
通过学习本课,“不求甚解”的严谨态度应用到写作、阅读实践中,运用到将来的学习、工作中。
教学重点
通过具体生动的例子,从语言表达的语气、意味、意境,语义的联想等方面入手,提高学生品味和表达的能力。
作业布置:
相关练习题
教师举例
介绍作者
教师介绍
教师提问
教师举例
教师举今人练字例子
学生思考
学生识记
学生理解
学生思考
学生比较
学生思考
通过比较引出文中作者的观点
增长文学知识
领会成语含义
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及文章中心
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
古今对照,让学生养成“无论阅读或写作,都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态度,进而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和人生态度。
(学生读出认同感)18
3、学其方法
①读书的要诀是什么?(会意)
我想我们大家都是喜欢读书的,那我们该怎么读书呢?读书的要诀是什么呢?(全在于会意)什么是“会意”?(不固执一点,咬文嚼字,前后贯通,了解大意,领会作者的心意,体会书中的真意,理解精神实质,)
同学们暂时不知道“会意”是什么意思,后面还有很长的文章要读呢!但我们可以肯定在读书的时候真的“会意”了,那可是件非常有味的事,何以见得?看看下文,看看陶渊明,“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21
运用以上一些词语,自由组句。
(好读书是前提,虚心是态度,承认自己“不求甚解”,不断努力学习。
读书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认真领会作者的心意,体会书中的真意,理解作品的精神实质,做到活读书,这就是“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
投影教师以课文主要词语组成的句子,学生齐读。
(四)思维碰撞:
我们学语文的时候,不是要求学生查字典,理解每一个生字词的意思吗?这与“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矛盾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就如读《红楼梦》,虽然红楼梦中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知识,有建筑学方面的,有饮食方面的,有医学方面的,有美学方面的,还有人说有阶级斗争方面,等等,作为一个平常的读者,一个平常的欣赏者,只要在某一方面有所领会,有所收获,享受到读书的乐趣,就可以了,就行了。这就是“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35
(三)精炼文意:
根据本节所学,在黑板上写出你认为能体现本文思想的词语或短语(好读书、不求甚解或虚心、不断努力、不固执一点、不咬文嚼字、前后贯通、了解大意、不只记字句、理解精神实质、独观其大略、会意、活、反复读)(多个学生上台补充)40
读书的目,根据目的选择读书方法。(精读、泛读、赏读、析读、摘读、寻读、圈点批注)
结词:今天,我们研究了一种读书的方法,下面我们怀着一种一定要好好读书的志气,来齐读一句民间常用来勉励人们读书的话:“天高云淡白云飞,不读诗书穿薄衣。十个手指有长短,山中树木分高低。”我衷心地希望大家喜欢读书,好好读书,经过大家不断的努力,你一定会成为十个手指中那个最长的手指,山中树木中那最高的树!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本课,能将“不求甚解”的严谨态度应用到写作、阅读实践中,运用到将来的学习、工作中。
教学设计
1.组织教学
1分钟
2.复习旧课
3分钟
3.导入新课
5分钟
4.讲授新课
75分钟
5.归纳总结
3分钟
6.布置作业
3分钟
7.教学反思
8.板书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的
组织教学
开始上课
学生起立
板书设计
一、多媒体教学
以多媒体课件演示为主
二、课堂板书(如下图所示)
不求甚解
马南邨
态度虚心
不断努力
好读书不求甚解开卷有益
方法活
理解精神实质
(会意)
稳定,学生回答
为学习新课打下基础。
导入新课
新课讲授
讲授新课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布置作业
导入:
(放《西游记》片段)这是《孙悟空大闹天宫》的一个片断,还想看吗?(连问三个学生)这么精彩的、富于想像力的经典神话电视剧怎么不想欣赏呢?那么我们来听唐僧念一段佛经:
佛即心兮心即佛,心佛从来皆无物。若知无物又无心,便是真如法身佛。
法身佛,没模样,一颗圆光涵万象。无体之体即真体,无相之相即实相。
……
看得懂吗?
我们都不是研究佛法的,怎么会关注这些佛语呢?我们不是和尚,就略过这段佛语吧。大家想继续欣赏电视剧吗?你想欣赏《西游记》的什么?
教师明确:《西游记》还有曲折的情节、神奇的想像、孙悟空的神通广大、猪八戒的憨厚可爱都值得欣赏,大家都乐意欣赏。只要我们略过我们不想看且不必要看的部分,我们仍然能够把整本《西游记》读得津津有味。这中间包含着一种读书方法,这就是“不求甚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