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科技合作管理规定
1 目的
为了规范和加强科技合作部对外技术交流,规范对外合作流程,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经验,制定本规定。
2 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及所属各单位与外部单位或个人进行合作的管理。
3 管理职责
3.1 科技合作部门负责公司与外部单位或个人的技术合作事项,开展对外技术和科技人才的引进与联络以及相关信息的收集;配合公司人力资源部和专家团队,参与公司高科技人才的引进,配合人才引进的技术把关工作。
3.2 技术中心相关技术人员负责技术交流以及技术保密工作,总结和分享交流成果。
3.3 人力资源部负责公司博士、海内外高端人才的引进。
3.4 总裁办负责审查技术合同条款,纠纷处理、诉讼等工作,协助高级专家接待工作。
3.5知识产权部负责对公司知识产权的保护,技术合作开发合同中订立知识产权归属及保护知识产权的条款。
3.6财务部等各相关部门负责本职能范围内对外科技合作经费的管理工作。
4 管理内容
4.1 科技合作技术交流
4.1.1技术研讨的审批
4.1.1.1 外部单位主动申请技术研讨时,在获取对方需求后,接待部门确认好相关人员,报请专业归口管理部门负责人确认。
涉及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特殊材料、关键装备、贵重分析仪器仪表的,应经公司主管副总及以上领导批准。
4.1.1.2 公司内部邀请技术研讨时,需求部门、车间应向职能部门备案,由职能部门确定是否需其部门共同参与技术研讨。
做好技术研讨的基础资料收集准备等,获得批准后方可对外联系,涉及公司重要原材料、重要设备、贵重分析仪器仪表应由分管副总及以上领导批准。
4.1.1.3 各子公司相关职能部门在组织技术研讨时需提前向总部对口职能部门备案,由总部职能部门确定是否需其他子公司共同参与技术研讨。
4.1.2技术研讨的组织和准备
4.1.2.1 根据审批意见,职能管理部门应落实责任人员联系技术研讨单位,明确时间、地点和内容范围。
必要时先行组织内部会议,统一与对方的交流程序和意见,明确交流主持人员、主谈人员、记录人员等。
4.1.2.2 参与技术研讨的人员应做好技术研讨的相关准备工作,包括需要研讨的问题,研讨要达到的效果等。
4.1.3技术研讨的总结与分享
4.1.3.1 技术研讨后,由记录人员形成技术研讨纪要,总结研讨所取得的成效,明确行动计划。
4.1.3.2 经审核后的技术研讨纪要由记录人电子版分发到参加会议的与会人员,报送公司相关部门和公司级领导,必要时应上传到公司协同系统共享。
4.2 对外科技合作
4.2.1技术合作的审批
4.2.1.1 外部单位申请技术合作时,在获取对方需求后,接待部门确认好相关人员,报请专业归口管理部门负责人确认。
涉及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特殊材料、关键装备、贵重分析仪器仪表的,应经公司主管副总及以上领导批准。
4.2.1.2 公司内部申请技术合作时,需求部门、车间应该向有关职能管理部门提出申请,填写技术合作的目的、内容、以及需要解决的关键性技术,做好需要合作的技术资料的收集、准备等,获得批准后方可对外联系,涉及公司重要原材料、重要设备、贵重分析仪器仪表应由分管副总及以上领导批准。
4.2.1.3 各子公司相关职能部门在组织技术合作时需提前向总部对口职能部门备案,由总部职能部门确定是否需其他子公司共同参与技术合作。
4.2.1.4 技术合作网上流程
4.2.2技术合作的组织和准备
4.2.2.1 根据审批意见,职能管理部门应落实责任人员联系技术合作单位,明确时间、地点和内容范围。
必要时先行组织内部会议,统一需与对方合作的内容及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明确参与合作的人员等。
4.2.2.2 参与技术合作的人员应做好技术合作的相关准备工作,包括生产、科研中需要其他参与的关键技术种类、技术合作所能解决的瓶颈问题并对科研或生产带来的后续成果以及如何进行技术合作的方案等。
4.2.3技术合作的总结与分享
4.2.3.1 技术合作后,由参与技术合作的人员总结技术合作所带来的成效,客观评价技术合作的作用。
4.2.3.2 经审核后的技术合作成果由一人总结并以电子版分发到相关的技术人员,报送公司相关部门和公司级领导,必要时应上传到公司协同系统共享。
4.3 科技合作人才引进
4.3.1 根据公司战略发展需要,收集和分析高端人才信息,建立专家库。
4.3.2 通过高级专家邀请报告、青年化学家论坛或者参加学术会议等,建立海内外高级人才交流和引进渠道,建立技术交流平台,创造人才引进的机会。
4.3.3 科技合作人才引进后要定期交流技术研发、项目合作情况,讨论制定实施方案。
4.4对外科技合作合同签约
4.4.1公司需求部门、车间及其所属各单位在洽谈智力引进、技术合作、人才引进等合同时,必须有公司职能部门负责对外合作的人员参加。
4.4.2合作谈判事宜原则上在国内进行,国外的人才引进和技术合作原则上不采用出国洽谈的方式。
4.4.3 合同的主要内容必须是能解决生产、科研中关键性问题的技术或其他辅助设备等方面,所涉及费用必须具体详细、合理,协调一致,合同一式二份。
4.5科技合作经费申报
4.5.1 技术合作的相关费用包括智力引进过程中专家来访的差旅、技术指导和引进先进技术过程中需要购置设备等其他必须费用,应与业务密切相关,要有明确的目的。
书面说明具体费用用处及日程安排,按照公司财务申报流程进行。
4.5.2 费用的预支应明确预支的用途及预支金额度,大额费用至少应提前一个星期进行申报,小额费用提前一日申报即可。
4.6 对外科技合作保密
4.6.1专家接待中的保密
4.6.1.1 接待外宾参观,要明确划分参观范围,标明禁区,规定参观路线和参观项目,采取必要的保密措施,不要临时擅自扩大参观范围。
4.6.1.2 在接待外籍人员考察实习时,应按协议要求,事先做好准备,写出对外介绍或提供实习范围的详细提纲,统一对外口径,做到既严守秘密,又适应涉外工作的需要。
4.6.1.3 不安排外籍人员去非开放单位。
确因工作需要时,要由接待部门征得非开放单位同意,确定保密措施,总部报总裁办领导审批,研究院报科技合作部领导审批。
4.6.2对外提供技术资料的保密
4.6.2.1 凡属技术交流与合作项目必须对外提供的秘密和内部技术资料、样品等,原则上可以对外提供,但应搞清楚其目的和用途。
提供资料的品种、数量和精度都要严格限制在确实有关的范围之内,并应区别情况,进行必要的处理。
有关资料、样品应报公司相关部门审批。
对外提供时,应要求对方不得将资料转交给第三方使用。
4.6.2.2 在商务谈判中,未经批准,严禁将机密材料提交给对方。
双方签订的合同不得随意提交给第三方。
4.6.2.3 向外提供的技术资料应统一登记立卷归档。
4.6.3对外提供论文和通信中的保密
科技人员可以与外籍科技人员进行通讯联系,但在通讯中涉及保密或不宜对外的问题时,需按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4.6.4智力引进工作中的保密
4.6.4.1 引进的专家,凡属在业务工作中必须接触和知道的非核心秘密,一般都可以适当放宽,但和工作无关的非核心秘密仍需注意保密。
4.6.4.2在聘请专家前,要根据应聘专家可承担的业工作,认真研究和确定可以对他放宽的非核心秘密,并对与专业工作有关的和可以放宽的非核心秘密提出建议,报公司相关审批。
4.6.4.3 引进的专家有严格保守秘密的义务。
在聘请时,应在合同条款中写明遵守我公司法规等内容。
5附则
5.1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5.2 本标准由科技合作部归口管理。
本标准由科技合作部负责解释。
附件:
1、对外技术合作申请流程
对外技术合作申请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