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word版)岩石学复习知识点总结最全

(完整word版)岩石学复习知识点总结最全

第一篇绪论一、岩石及其地质分布1. 概念岩石(rock):天然形成的、由矿物或类似矿物的物质(如有机质、玻璃、非晶质等)组成的固体集合体。

☆岩石的基本特点:1) 岩石多由不同矿物组成,单矿物的岩石相对较少;2) 岩石可由玻璃质(如黑曜岩)、有机质(如沥青)、胶体物质等组成;3) 岩石一般指天然产出的固体物质,人工合成的矿物集合体称为工业岩石。

2、分类: 岩石可分为三大类: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① 火成岩:由地幔或地壳的岩石经熔融或部分熔融形成的岩浆,在地面以下或喷出地表后冷却、凝结的产物。

占地壳体积的66%。

侵入岩:岩浆侵入到地表以下凝固成岩;喷出岩:岩浆喷出到地表形成。

② 沉积岩:地表岩石经风化等作用形成的物质经搬运、沉积和成岩固结等作用形成的岩石。

约占地表面积的70%、地壳体积的8%。

以下两种作用综合产物的沉积→ 混积岩:☆化学及生物风化→ 化学溶液及胶体的沉淀→ 化学沉积(岩);☆剥蚀及机械破碎→ 碎屑物质(岩石碎屑、矿物碎屑或生物碎屑)→ 碎屑岩;③ 变质岩:已有岩石(火成岩及沉积岩)在温度、压力、应力变化及化学流体等内动力作用下,成分、结构、构造等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所形成的岩石。

占地壳体积的20%。

◇变质作用主要发生在固体状态下,一般未经过熔融过程。

◇变质岩形成的温、压条件介于地表的沉积作用及岩石的熔融作用之间。

3、三大类岩石之间的关系互相过渡:火山碎屑岩与沉积岩;混合岩与火成岩;沉积岩与低级变质岩。

火成岩经风化沉积或变质作用,可形成沉积岩或变质岩;互相转换:沉积岩经变质改造或进一步的重熔作用,可形成变质岩或火成岩;变质岩经风化沉积或重熔作用,可形成沉积岩或火成岩。

3楼第二篇火成岩(Igneous rocks)二、岩浆及岩浆作用一、岩浆1、岩浆的定义:形成于上地幔或地壳深部的高温、粘稠熔融体,以硅酸盐成分为主,含有挥发分及少量固体。

有以下两层含义:1)岩浆产生的部位、性状和成分;2)岩浆的基本特点:具一定的化学组成、高温、具有流动性。

2、影响岩浆粘度的因素(包括→成分、粘度、挥发分、温度、压力)2.1 岩浆的成分△SiO2、Al2O3、Cr2O3含量高,岩浆粘度增加;△Ca、Mg、Fe、K、Na、OH-含量高,粘度低。

2.2 温度:温度增高,粘度显著减小,流动性增加。

例如→相同成分相同密度的酸性岩浆,有些喷出地表形成流纹岩,有些形成呈花岗岩侵入体,原因之一是前者温度高,因而导致粘度降低,流动性增大。

2.3 压力:压力对粘度的影响较小;例如→压力从1巴增高至30仟巴,粘度仅增大1/10。

2.4 挥发分:一般挥发分含量增加,岩浆粘度降低。

主要为H2O,溶于硅酸盐熔体时,羟基代替硅氧四面体中的共用氧,使阳离子与共用氧断开,出现了更多的[SiO4]4-单体,从而减弱了硅氧四面体之间的聚合程度,岩浆的粘度也随之下降。

3、岩浆的温度起源较浅的低温酸性岩浆往往形成中深成花岗岩体,而来源较深的高温(过热)酸性岩浆则可喷出地表形成熔岩。

目前技术条件下直接测定的现代火山岩浆的温度如:基性玄武岩岩浆:1100-1250 ℃安山质岩浆:900-1100 ℃流纹质岩浆:700-900 ℃1)从基性岩岩浆到酸性岩浆,温度降低;2)不同岩浆源区,要求的部分熔融温度有很大的差异;3)岩浆的温度对岩浆的活动性有很大的影响。

4、岩浆中的挥发分⑴挥发分:CO2, CH4, NH3, H2, HCl, HF, H2S, SO2, P2O5 和H2O等。

其中H2O最丰富占99%⑵挥发分对岩浆作用的影响:①岩浆的喷出方式;挥发分聚集时,在近地表处会强烈膨胀,使岩浆爆裂成火山灰,导致火山强烈爆发。

②岩浆结晶的温度;挥发分含量高结晶温度下降,挥发分迅速从岩浆中逸出后,岩浆会快速结晶,其中的晶体数量也随之加多。

⑶了解挥发分的类型及含量的途径:1)从现代火山喷发的气体中取得;2)通过岩石中的流体包裹体获得。

补充→矿物分离结晶的顺序-鲍文(Bowen,1928)反应系列5、岩浆演化的方式(岩浆分异、同化、混合作用)5.1分异作用:原来成分均匀的岩浆,在没有外来物质加入的情况下,依靠本身的演化,最终产生不同组分的火成岩的作用。

• △未发生相分离:扩散作用、熔离作用;• △结晶相和流体相分离:分离结晶作用、气体搬运作用。

5.2同化混染作用:岩浆熔化或溶解围岩及捕虏体,或与其发生反应,而使岩浆的成分发生变化的过程。

当熔化或溶解较彻底时为同化作用;不彻底时可有未熔物质的残留称混染作用5.3岩浆混合作用:两种不同成分的岩浆以不同的比例混合,产生一系列过渡类型岩浆。

三、火成岩的产状、结构和构造一、火成岩的野外特征1.侵入岩的野外产状(注意看构造识产状,看颜色识岩性)◇整合侵入体:侵入体与围岩的接触面基本上平行于围岩的层理或片理;包括岩盆、岩盖〔又称岩盘〕、岩床〔又称岩席〕、岩鞍。

◇不整合侵入体:侵入体切割围岩片理、层理,接触面产状与围岩片理和层理产状不一致;包括岩墙、岩脉、岩株、岩基。

二、火成岩的结构结构的概念:组成岩石的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晶体的形态、自形程度和矿中物之间(包括玻璃)的相互关系。

结构分类的依据:结晶程度、矿物的自形程度、矿物颗粒的大小、矿物颗粒之间的相互关系、矿物的排列方式。

2.1 依据矿物颗粒的绝对大小1)显晶质结构:肉眼能够分辨矿物颗粒粗粒结构:d > 5mm中粒结构:d = 2~5mm细粒结构:d = 0.2(0.1)~ 2mm微粒结构: d = 0.02(0.01)~ 0.2 (0.1) mm※ d=1~3cm的矿物称为巨晶: d > 3cm的矿物称为伟晶2)隐晶质结构:肉眼不能够分辨矿物颗粒(d <0.02mm)2.2 依据矿物颗粒的相对大小:等粒结构、不等粒结构、斑状结构、似斑状结构。

♀等粒结构:岩石中同种主要矿物颗粒大小大致相等。

♀不等粒结构:岩石中同种主要矿物颗粒大小不等。

♀似斑状结构:岩石由两群大小不同的矿粒组成,基质为显晶质,与斑晶为同一世代的产物。

(与不等粒结构相区别:斑晶与基质间没有中等大小的颗粒)♀斑状结构:岩石中矿物颗粒分为大小截然不同的两群,大颗粒呈斑点状镶嵌在细小的隐晶质或玻璃质的基质中。

(补充→斑晶:大颗粒基质:细小的隐晶质及玻璃质)等粒结构→←似斑状结构斑状结构→ ←不等粒结构斑晶的变化:斑状结构是浅成岩和喷出岩的重要结构类型,斑晶一般在深处(岩浆房)或上升过程中晶出的,在地表条件下不稳定。

☆熔蚀结构:因压力降低使斑晶矿物的熔点降低,或因岩浆在地表氧化,温度升高等,造成早已结晶的斑晶熔蚀。

☆暗化边结构:含挥发分的斑晶(角闪石、黑云母等),因低压、高温氧化、脱水等原因,在斑晶的边部出现不透明的边缘(一般由磁铁矿及高温无水的透长石、白榴石、橄榄石、辉石等集合体组成)。

☆细晶结构由细粒它形的长石和石英组成的细粒它形粒状结构。

在手标本上,断口常呈细砂糖状。

2.3矿物的自形程度自形程度是指组成岩石的矿物的晶形完好程度。

可以分为三种不同的结构:①自形粒状结构:组成岩石的矿物颗粒,按自己的结晶习性,发育成被规则的晶面所包围的自形晶。

说明岩浆中矿物结晶中心少,结晶时间长,有足够的空间,或者矿物结晶能力强。

②半自形粒状结构:组成岩石的矿物颗粒,按结晶习性发育一部分规则的晶面,而其它的晶面发育不好,而呈不规则的形态。

③它形粒状结构:组成岩石的矿物颗粒多呈不规则的形态(它形晶),找不到完整规则的晶面。

结晶中心较多,矿物颗粒几乎同时结晶,没有足够的结晶时间和空间的条件下形成的。

2.4岩石中矿物颗粒间的相互关系矿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矿物与玻璃质之间的相互关系,常见结构有:条纹结构、文象结构、蠕虫结构、反应边结构、环带结构、包含结构、填隙 (间) 结构等。

☆条纹结构即钾长石和钠长石有规律地交生。

正条纹结构指主晶为钾长石;反条纹结构指主晶为钠长石。

☆文象结构石英呈一定的外形(如象形文字)有规律地镶嵌在钾长石中,这些石英在正交偏光下同时消光。

肉眼可见的叫文象结构,镜下才能见到的叫显微文象结构。

成因:文象结构是长石和石英在共结点同时结晶形成的。

☆蠕虫结构许多细小的形似蠕虫状或指状的石英穿插生长在长石中,其中石英的消光位一致。

成因:固溶体分离和交代(交代是指斜长石交代钾长石,使多余的SiO2析出,生成蠕虫状石英,被包裹于斜长石中)。

☆反应边结构早生成的矿物或捕掳晶,与岩浆发生反应,当反应不彻底时,在早生成矿物的边缘形成一种新矿物,完全或部分包围早结晶的矿物。

常见的类型有橄榄石的辉石反应边,辉石的角闪石、黑云母反应边。

☆环带结构固溶体矿物从中心向边缘具不同的组成而成环带,镜下显示不同的消光位。

斜长石中常见。

☆包含结构(又称嵌晶结构)在较大的矿物颗粒中包含较小的另一种矿物颗粒。

被包裹的矿物结晶较早,而包裹它的矿物结晶较晚,可作为分析岩浆中矿物结晶顺序的证据。

☆填隙(间) 结构辉石等暗色矿物以及隐晶质、玻璃质充填于微晶斜长石粒间空隙形成的结构。

见于浅成相或喷出相火山岩基质。

玻基斑状结构:基质全为火山玻璃;玻璃质结构→斑晶少于5%间粒结构:充填物均为粒状矿物;间隐结构:充填物为隐晶质、玻璃质;间粒间隐结构:二者的过渡类型☆辉长结构:基性斜长石和辉石的自形程度相近,均呈半自形-它形粒状。

辉长岩典型结构。

☆辉绿结构:自形晶斜长石之间形成近三角形空隙,其中充填单个的它形辉石颗粒。

浅成基性侵入岩(辉绿岩)中的典型结构。

☆二长结构:斜长石和碱性长石含量相近,斜长石自形程度好,为自形—半自形,它形钾长石充填在斜长石间隙中。

☆安山结构(玻晶或玻基交织结构):岩石的基质中斜长石微晶呈杂乱-半定向排列,微晶之间有较多的玻璃质或隐晶质充填。

☆花岗结构(半自形粒状结构)暗色矿物自形程度较高,长石次之,石英呈它形充填在不规则的空隙中。

2.5岩石中矿物的排列方式(主要有3种)☆交织结构喷出岩基质中的斜长石微晶呈交织状或半平行排列。

☆玻晶交织结构:基质中玻璃质含量明显;在安山岩中常见,又称安山结构。

☆粗面结构:喷出岩的基质中钾长石微晶呈平行排列。

三、火成岩构造构造的定义:岩石中不同矿物集合体之间或矿物集合与其它组成部分间的排列、充填方式等。

☆常见的火成岩构:造块状构造,层状构造或带状构造,斑杂构造,面理构造、线理构造,球状构造,气孔构造,杏仁构造,流动构造,柱状节理构造,枕状构造。

四、火成岩的化学成分4.1 SiO2SiO2含量高:酸性程度高、酸度大、或者基性程度低;SiO2含量低:酸度小、基性程度高。

火成岩酸性程度和基性程度的划分 (Bi指黑云母) :超基性岩:SiO2 < 45%,主矿为橄榄石和辉石,主岩为苦橄岩/ 橄榄岩,色率>90基性岩:SiO2 45~53%,主矿为辉石与基性斜长石,主岩为玄武岩/ 辉长岩,色率40~90中性岩:SiO253~66%,主矿为角闪石与中性斜长石,主岩为安山岩/ 闪长岩,色率15~40酸性岩:SiO2 > 66%,主矿为钾长石、酸性斜长石、石英,主岩为流纹岩/ 花岗岩,色率< 15&(主矿指主要矿物,主岩指主要岩类,中性岩含暗色矿物少,酸性岩含暗色矿物多为Bi)4.2 Na2O + K2O1) 里特曼(组合)指数(δ)δ= (K2O+Na2O)2/(SiO2 – 43)(wt%),钙碱性岩(δ< 3.3)碱性岩(δ= 3.3~9);过碱性岩(δ> 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