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的文言文教学策略摘要:文言文是初中语文的重要教学项目,在课本中占有较大的比重,所以想要做好语文教学,就必须要做好文言文教学。
长期以来,受学生固有思想以及教师不当教学方法的影响,在大部分学生看来,文言文的学习其实就是呆板的灌输,从而造成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佳,在笔者看来,想要做好文言文教学,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文言文感知能力,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兴趣方法策略
一、引导学生了解文言常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文言文是相对于白话文而言的,文言就是书面语言,白话就是口语,“文言文”就是“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白话文”就是“用日常口语写成的文章”。
在古代,人们写文章用的都是典范的书面语言,所以,所谓古文,实际上指的就是文言文。
文言文所使用的书面语言是相对稳定不变的,不像白话口语那样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变化,这是文言文的特色和优势。
从时间上来说,文言文在中国文化史上已流行了几千年,直到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白话文才取代了文言文。
白话文取代文言文而成为写作的主流,这段时间其实不足一百年,文言文重要的历史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再者,文与言分离,文字精练而优美,行文简练而历久不变,这是文言文的最大特色和优点。
正因为如此,文言文在传承中华民
族文化方面发挥了无可替代的功用。
中国几千年的文明智慧、文化财富正是用这种叫“文言文”的东西来传承的,文言文就是开启祖国传统文化宝库的金钥匙。
明白这个道理,我们才会对文言文肃然起敬,对古代圣贤肃然起敬,才会下决心学好文言文。
二、重视文言文的诵读教学,培养学生的文言文感知能力
多读、熟读,是提高阅读古文能力的一种传统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据史书记载:三国时有个经学家叫董遇,对《左传》《老子》等古籍都很有研究。
有人想跟他学,他却不肯教。
说一定得先读一百遍。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宋代大文豪苏轼深有体会地说:“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不在阅读上下工夫,想通过什么别的途径获得一把可以打开一切古文学习之门的钥匙,那只是一种幻想。
学习文言文,熟读课文是第一件要做的事。
于漪老师曾说:“要反复诵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读出感情,读出气势。
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
”真到了这种境界,文意将会自见。
出于这样的目的,可从以下四步着手:第一步,听读课文,认准字音。
这一步是培养学生兴趣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千万不能忽视。
在泛读时,应做到声情并茂,尽可能用自己的情绪去感染学生。
如果自己没有这个条件,可让学生听朗读带,务必让他们感觉到文章的美,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第二步,合读课文,明确节奏。
学生一边随录音或泛读轻声诵读,一边标画节奏,对一些难以确定停顿的句子,首先应借助注释、已有的语法知识,或前后文的提示,弄懂句意,这样才不致读破句子。
第三步,分读课文,领会
文意。
在这一阶段里,教师可设计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如个人读,分组读,可配乐朗读,也可开展朗读竞赛,使课堂上的琅琅书声不绝于耳,使学生以诵读为乐,养成自觉朗读的习惯。
第四步,齐读课文,总理全篇,对课文有一个整体认知。
三、灵活采用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无定法,能活则灵。
一般常用的教学方法都有自身的优点和缺点,如果能够灵活应用,相互协调,就一定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比如串讲法,客观地说,教学文言文是离不开串讲法的,但是,串讲法决非自始至终千篇一律的解词译句,而应该根据课文不同而有主次之分,难易之分,轻重之分,详略之分,把力度放在要点、重点和难点上面,力避平均用力。
又如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的核心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帮助学生解决“怎样才能学好文言文”的问题。
所以,教师应该多从这个角度去设计疑难问题,并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切入点。
再如多媒体教学,巧用多媒体,不失为文言文教学的一种补充手段。
文言文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要“重实用”而“轻形式”,多媒体教学课件不能光靠美妙的音像来吸引学生,更重要的是把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用多媒体课件来弥补和丰富。
四、注重学法指导,培养阅读能力
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针对初中
学生学习兴趣不能持久的实际,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维持其学习兴趣不失为一良策。
语文大师叶圣陶告诫我们“教是为了不教”,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方法,就会主动地去学习,从而养成了学习文言文的良好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
因此,文言文教学也应“授人以鱼”,教会方法,让学生终身受益。
1、学会读注解。
文言文言简意赅,即使有一定功力的人阅读时也需要借助注解,中学生养成认真阅读注解的习惯,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学生只要认真阅读课后浅易而详尽的注解,就能自己解决生字、难词,初步达到“了解内容”的要求,为顺畅朗读铺平道路。
养成读注的习惯,还可以为课外阅读开拓广阔的天地。
2、教会学生使用工具书,勤查工具书,尤其是学会使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读懂原文。
学生在预习新课时除了看课文的注释外,遇到疑难问题,还应自己查阅工具书,这是一项重要的能力。
此外,对于特别难理解的字、词或义项过多的词,教师可写在小黑板上,让学生讨论、鉴别、分析、比较。
这样,学生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掌握并积累学习方法。
3、引导学生对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在这个过程中,弄清句义和文义,解读文本,也是文言文教学很有效的一种方法。
实践证明,以意率文,以问题的思考和探究带动词句的理解,是初中文言文教学切实可行的方法。
五、引导学生分类整理,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初中学生学习文言文,文言词语的积累是非常重要的。
叶圣陶
先生曾说过:“语文教本只是些例子……从语文教本入手,目的却在于阅读种种的书。
”新课标也要求初中学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显的文言文。
所以学生学习文言文务必使学生掌握文言词语的一些规律性用法和特殊的意义,然后把这种能力迁移到文言文学习中。
这就要求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参考书等方式对词形相同而词义和用法不同的常用实词、虚词进行归纳,对各种句式的具体情况进行整理,并附例句,在知识体系和知识对比中学习。
参考文献:
[1]张仰清初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的审美教育《陕西教育》2009 第5期 - 维普资讯网
[2]曾媚英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提升《广东教育:综合版》 2011 第1期 - 维普资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