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章交通特性2第二章交通特性■内容介绍一、主要内容2.1 人-车-路基本特性2.2 交通量特性2.3 行车速度特性2.4 交通密度特性二、基本要求1.熟悉交通系统三个基本要素的交通特性2.掌握交通流三参数的基本概念、基本特性三、重点与难点1.驾驶员的交通特性2.交通流三参数的基本概念与特性32.4 交通密度特性2.3 行车速度特性2.2 交通量特性2.1 人-车-路基本特性本章主要内容第二章交通特性42.1 人-车-路基本特性环境小汽车、大客车、公共汽车、卡车、摩托车、人力车(自行车、三轮车)出行者、规划设计和管理者等5一、人的交通特性对人的交通特性的研究是以交通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研究驾驶员及行人在交通环境中的心理、生理和行为特征。
2.1 人-车-路基本特性(一)驾驶员(Drivers)的交通特性1.驾驶员的职责和要求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身体素质、心理素养、驾驶技术。
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安全意识、遵纪守法良好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踏实工作良好的身体素质——体质、视力、判断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心平气和、文明礼貌熟练的驾驶技术——得心应手62.1 人-车-路基本特性•2004年5月31日起,国家《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GB19522-2004)标准正式出台。
•新标准对车辆驾驶人员血液酒精含量临界值作了调整,饮酒驾车由原来的≥30mg/100ml 调整为≥20mg/100ml ,醉酒驾车由原来的100mg/100ml 调整为≥80mg/100ml ,新国家标准的出台无疑加大了处罚的力度。
•据专家估算:20mg/100ml 大致相当于一杯啤酒;80mg/100ml 则相当于3两低度白酒或者两瓶啤酒;而100mg/100ml 就大致相当于半斤低度白酒或者3瓶啤酒。
72.1 人-车-路基本特性2.驾驶员的反应操作过程感官(接受外界信息)→感觉(大脑)→知觉(判断)→操作。
82.1 人-车-路基本特性3.驾驶员的生理、心理特性(1)视觉特性(Visual Acuity)根据统计分析,各种感觉器官给驾驶员提供交通信息数的比例是:视觉是驾驶员信息输入最重要的感觉器官。
•视觉:就是外界光线经过刺激视觉器官在大脑中所引起的生理反应。
视觉机能包括:视力、视觉适应、视野、视差、色感等。
92.1 人-车-路基本特性3.驾驶员的生理、心理特性视力:在一定距离内眼睛辨别物体大小的能力。
静视力:人体静止时的视力,站在视力表前5m处的视力。
对驾驶员的静视力要求:两眼视力不低于标准视力表0.7,无红绿色盲。
动视力:汽车运动过程中驾驶员的视力。
动视力与汽车行驶速度有关,随着车速的提高,视力明显下降。
此外,动视力还随驾驶员年龄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年龄越大,动视力低落的幅度越大。
102.1 人-车-路基本特性视觉适应:视觉器官对于光亮程度突然变化而引起的感受性适应过程。
由明亮处进入暗处,眼睛习惯后,视力恢复,称为暗适应;由暗处到明亮处,眼睛习惯后,视力恢复,称为明适应。
• 暗适应时间较长,通常要3~6min 才能基本适应,约30~40min 才能完全适应,而明适应则可在1min 内达到完全适应。
112.1 人-车-路基本特性• 一般,由隧道外进入没有照明条件的隧道内,大约发生10s 的视觉障碍;夜晚在城区和郊区交界处,由于照明条件的改变也会使驾驶员产生视觉障碍,从而影响行车安全。
设置照明设施时应予考虑。
• 此外,黄昏时路面的明亮度急速降低(特别是秋天的黄昏),但天空还较明亮,视觉的暗适应较困难,此时正值驾驶员和行人都感到疲劳的时候,事故发生率较高,应从多方面予以重视。
122.1 人-车-路基本特性3.驾驶员的生理、心理特性视野:两眼注视某一目标,注视点两侧可以看到的范围。
驾驶员的视野与行车速度有密切的关系。
当汽车行驶时,视野的深度、宽度、视野内的画面在不断变化,驾驶员需要根据视野的内容驾驶车辆。
随着汽车行驶速度的提高,注视点前移,视野变窄,周界感减少。
行车速度越高,驾驶员越注视远方,视野越窄,注意力越集中于景象的中心而置两侧于不顾,结果形成所谓“山洞视”,容易引起驾驶员产生疲劳、瞌睡。
提高前移变窄132.1 人-车-路基本特性视差(错觉):是对外界事物的不正确的知觉。
错觉可能是生理和心理原因引起的。
当前的知觉与过去的经验相矛盾,或者思维推理上的错误,都是造成错觉的原因。
142.1 人-车-路基本特性有一些错觉会重复出现,不易克服;另有一些错觉经过实践活动,可以慢慢改正,不再形成错觉。
不管能否克服,驾驶员都应知道有这种客观现象存在,观察中注意避免,错觉的产生常常会造成交通事故。
但我们可以从错觉产生的机理出发,变不利为有利,利用错觉为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服务。
152.1 人-车-路基本特性3.驾驶员的生理、心理特性色感:驾驶员对不同颜色的辨认和感觉是不一样的。
红色刺激性强,易见性高,使人产生兴奋、警觉;黄色光亮度最高,反射光强度最大,易唤起人们的注意;绿色光比较柔和,给人以平静、安全感。
交通工程中将红色光作为禁行信号,黄色光作为警告信号,绿色光作为通行信号。
• 交通标志的色彩配置也是根据不同颜色对驾驶员产生不同的生理、心理反应而确定的。
162.1 人-车-路基本特性(2)反应特性反应是由外界因素的刺激而产生的知觉-行为过程;知觉--反应时间(Perception and Reaction Time)是控制汽车行驶性能最重要的因素,如图2-2。
开始制动前至少需要0.4s 的知觉--反应时间,产生制动效果需要0.3s 。
172.1 人-车-路基本特性美国公路工作者协会规定,判断时间为1.5s ,作用时间为1s ,从感知、判断、开始制动到制动生效全部时间通常按2.5~3.0s 计算,道路设计中以此作为计算制动距离的基本参数。
制动反应时间制动作用时间制动持续时间182.1 人-车-路基本特性192.1 人-车-路基本特性202.1 人-车-路基本特性(3)驾驶员的心理特点和个性特点动机、素养、注意力、智力、情绪、成熟性、知识性、条件反应等。
身心健康是安全行车必不可少的条件。
影响驾驶员行车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心理因素和个性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动机:是否赶时间?(2)素养:争抢道路?(3)注意力:打电话etc.?(4)智力:人的反应能力(5)情绪:心情(6)成熟性(7)知识性(8)条件反应:本能反应212.1 人-车-路基本特性4.驾驶疲劳:由于驾驶作业引起的身体上的变化、心理上的疲劳以及驾驶机能低落的总称。
222.1 人-车-路基本特性(二)乘客(Passengers)的交通特性1.乘客的交通需求心理出于某种目的而出行(上班、上学、购物、娱乐等),希望便捷、省时、省力、舒适、安全等。
道路设计、车辆制造、汽车驾驶、交通管理等都应考虑乘客的心理要求。
2.乘车反应道路的条件(平整性、线形等)、车厢环境(卫生、整洁及人文环境等)以及车外景观等会导致乘客的不同反应。
232.1 人-车-路基本特性2.乘车反应研究表明:汽车在弯道上行驶,当横向力系数大于0.2时,有不稳定之感;大于0.4时,感到不舒服。
因此,公路线形设计中对平曲线的最小半径和缓和曲线的长度等均有明确的标准。
242.1 人-车-路基本特性252.1 人-车-路基本特性(二)乘客(Passengers)的交通特性3. 社会影响纠纷、劳动效率、乘客对公用事业的不满等。
262.1 人-车-路基本特性(三)行人(Pedestrians)的交通特性步行交通是与人类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项活动,步行能够使个人与环境及他人直接接触,达到生活、工作、交往、娱乐等各种目的。
1.行人交通流特性2.行人交通特征272.1 人-车-路基本特性(三)行人(Pedestrians)的交通特性1.行人交通流特性美国学者弗洛因(Fruin J.J),提出了人行道服务水平划分建议值。
282.1 人-车-路基本特性1979年,以色列学者普鲁士(Polus.A)等人对行人交通作了实地观测和理论分析。
研究发现,人行道上行人的步行速度平均值在1.03~1.28m/s 之间。
男性的步行速度比女性要快。
步行速度随行人流密度增大而下降。
他们在平均步行速度、平均行人密度、人行道服务水平之间建立了一元回归模型。
292.1 人-车-路基本特性(三)行人(Pedestrians)的交通特性2.行人交通特征行人速度(1.0~1.3 m /s)、行人空间(0.9~2.5 m 2/人) 、行人注意力。
•行人交通特征(Pedestrian characteristics)表现在行人的速度、对个人空间的要求、步行时的注意力等方面。
这些与行人的年龄、性别、出行目的、教养、心境、体质等因素有关,也与行人生活的区域、周围的环境、街景、交通状况等有关。
302.1 人-车-路基本特性因素行人速度个人空间行人注意力年龄成年人正常的步行速度为1.0~1.3m/s 之间,儿童的步行速度随机性较大,老年人较慢成年人步行时个人空间要求为0.9~2.5m 2/人,儿童个人空间要求较小,老年人则要求比较大成年人比较重视交通安全,注意根据环境调整步伐和视线,儿童喜欢任意穿梭性别男性比女性快男性大、女性小大致相当出行目的工作、事务性出行,步速较快,生活性出行较慢工作、事务性出行,注意力比较集中,生活性出行注意力分散文化素养受教育程度高的人一般要求高。
反之,不同受教育程度高的人一般对个人空间要求高,较注意文明走路和交通安全心境心情闲遇时速度正常,心情紧张、烦恼时速度较快闲暇时个人空间要求正常,心情紧张时要求较小,烦恼时要求较大心情闲暇时注意力容易分散,紧张时比较集中街景街景丰富时速度放慢,单调时速度加快街景丰富时个人空小,单调时个人空间大街景丰富时注意力分散,单调时集中交通状况拥挤时,速度放慢拥挤时个人空间变小拥挤时,注意力集中生活区域城里人生活节奏快,步速高;乡村人相反城里人步行时注意力比较集中,乡村人比较分散31⏹二、车辆交通特性对人的交通特性的研究是以交通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研究驾驶员及行人在交通环境中的心理、生理和行为特征。
2.1 人-车-路基本特性(一)汽车基本特性1.设计车辆尺寸车辆尺寸与道路设计、交通工程有密切关系。
表2-6、表2-7是有关设计规范对设计车辆外廊尺寸的规定。
⏹二、车辆交通特性2.1 人-车-路基本特性车辆机动车非机动车汽车电车电瓶车摩托车轮式专用机械车拖拉机自行车三轮车畜力车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电动自行车车辆的分类332.1 人-车-路基本特性342.1 人-车-路基本特性(一)汽车基本特性(续)2.动力性能常用三方面指标来评定,即:最高车速V max最大爬坡能力加速度或加速时间t指在良好的水平路段上,汽车所能达到的最高行驶车速(Km/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