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园林树木栽培学复习资料

园林树木栽培学复习资料

园林树木栽培学题型:名词解释、选择、填空、简答、问答1.概念题生态幅:1.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有一个生态上的最低点和最高点。

在最低点和最高点(或称耐受性的上限和下限)之间的范围,称为生态幅或生态价。

2.一种生物对每一个环境因素都要求有适宜的量,过多或不足都会使其生命活动受到抑制,乃至死亡,这种生物对每一个因素的耐受范围成为生态幅。

离心生长:树木子繁殖成活后,以根颈为中心生长,根具有向地性,向纵深发展,在土中逐年发生并形成各级骨干根和侧生根;地上芽具背地性,向空中发展,形成各级骨干枝和侧生枝。

这种由根颈向两端不断扩大其空间的生长,称为离心生长。

离心秃棵:在树体离心生长过程中,以离心方式出现的根系“自疏”和树冠的“自然打枝”,统称为离心秃棵。

(自然打枝:树体的茎枝不断离心生长过程中,外围生长点增多,枝叶茂密,使树木内膛光照恶化,壮枝竞争养分的能力强,内膛骨干枝上早年形成的侧生小枝得到的养分少、长势较弱,虽然开花结实较早,但寿命短,逐年由骨干枝基部向枝端方向出现枯落,这种现象成为自然打枝。

自疏:根系在离心生长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骨干根上早年形成的须根,由基部向根端方向出现衰亡,这种现象称为自疏。

)向心更新:随着徒长枝的扩展,加速主枝和中心干的先端出现枯梢,全树由许多徒长枝形成的树冠,逐渐代替原来衰亡的树冠。

当新树冠达到最大限度以后,同样会出现先端衰弱、枝条开张而引起的优势部位下移,从而又可萌生新的徒长枝来更新。

这种更新和枯亡的发生,一般都是由外向内(冠向膛)、由上而下(顶部到基部),直至根颈部进行的,故称为向心更新和向心枯亡。

向心枯亡:生长:通常是指体积和重量增加的量变过程,从细胞水平上来讲是细胞的分裂和伸长,这种体积和重量的增长是不可逆的,可分为营养体生长和生殖体生长两部分;生长还包括有限结构的生长和无限结构的生长,如根、茎能依靠分生组织不断地分裂与延伸,而叶、花、果实等长到一定的大小后则不再生长。

发育:是植株体生活史中结构和功能从简单到复杂的质变过程,从细胞水平上来看是树木细胞的分化,性机能的成熟,开花结实的过程。

直接因子:光照、温度、空气、水分和土壤等因子是树木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它们直接影响着园林树木的生长发育,将这些气候因子和土壤土壤因子等直接对植物生长发育产生影响的因子称为直接因子。

间接因子:海拔高度、坡度大小和坡向等地形地势因子对环境条件的影响间接影响着园林植物的生长发育,将地形地势因子等间接对植物生长发育产生影响的因子成为间接因子。

物候期:树木在一年中随着气候变化各生长发育阶段开始和结束的具体动态时期,称为树木的生态气候学时期,简称物候期。

物候:指园林树木在一年中,各个器官随着气候的季节性变化而发生的规律性萌芽、抽枝、展叶、开花、结果、落叶和休眠等形态变化。

树木生长年周期:指树木在一年的生长发育过程中,随着环境条件特别是气候(如水、热状况等)的季节性变化,在形态上和生理上产生与之相适应的生长和发育的规律性变化。

树木的生命周期:是指从繁殖(如种子萌发、扦插)开始,经过多年的生长、开花或结果,直至树体死亡的整个周期,它反映了树木个体发育的全过程。

顶端优势:树木顶端的芽或枝条在生长上比其他部位的芽或枝条占有优势的现象称为顶端优势。

摘心:在生长季节,随新梢伸长,随时剪去其嫩梢顶尖的技术措施称为摘心。

花芽分化:树木新梢生长到一定程度后,体内积累了大量的营养物质,一部分叶芽内部的生理和组织状态便会转化为花芽的生理和组织状态,这个过程称为花芽分化。

假植:是指苗木或树木崛起或搬运后不能及时种植时为了保护根系、维持生命活动而采取的短期或临时的将根系埋于湿土中的措施。

定植:(p102)大树运输到栽植地后,按照施工要求,将树木植于穴内,拆除运输时树冠的包装,调整好树冠方位;保证种植深度适宜,拆除土球包装,分层夯实,把土球全埋于地下(高栽除外),最后做好水堰,灌足透水。

2.植物根系根据来源分成三大类型?在深厚、肥沃及水肥管理较好的土壤中,水平根系分布的范围、绝大多数植物垂直分布密集范围是多少,影响根系生长的两大要素?三大类型:1.实生根系:指用种子繁殖和用实生砧嫁接繁殖的根系。

它来源于种子的胚根,并发育形成树木的主根,是树木根系生长的基础。

一般主根发达,根系较深,生理年龄小,生活力旺盛,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强。

2.茎源根系:指用茎繁殖,如扦插、压条、埋干等形成的根系。

它是由茎、枝形成层和维管束组成的根原始体生长出的不定根。

特点是主根不明显,根系较浅,生理年龄较老,生活力弱,但个体间差异小。

3.根孽根系:指有些树木的根形成不定芽后分株繁殖个体的根系,如石榴、樱桃、泡桐等形成的根蘖苗,或用根插形成独立植株后所具有的根系。

是母株根系的一部分,其特点与茎源根系相似。

水平根系分布范围:绝大多数园林树木的水平根系的密集范围,一般在树冠垂直投影外缘的内外侧,这也是施肥的主要部位。

垂直根分布的密集范围:在适宜的土壤条件下,绝大多数园林树木根系垂直分布的密集范围,在40~60cm的土层内。

具吸收能力的根,集中分布在20cm左右深的土层中。

还有银杏、香樟、核桃等深根性树种;杉木、刺槐、樱桃等浅根性树种。

影响根系生长两大因素:1.树体的营养状况;2.根际环境条件:①土壤温度②土壤湿度③土壤通气状况④土壤营养状况(此外,根的生长与土壤类型、土壤厚度、母岩分化状况和地下水位高低都有密切的关系)p103.生态因子和生存因子树木与环境之间是一个相互联系的辩证统一体,从环境中分析出来的因素成为环境因子,而在环境因子中对园林树木中对园林树木起作用的因子成为生态因子,包括光照、温度、湿度、水分、空气等气候因子,成土母质、土壤结构、土壤理化性质等土壤因子,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因子以及坡度、坡向、海拔等地形因子等。

光照、温度、空气、水分和土壤等因子是树木生存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他们直接影响着树木生长发育,故又称为生存因子。

所以生态因子中的气候因子和土壤因子又是属于生存因子。

4.植物和生态因子关系(喜光、喜旱、喜湿、耐寒、耐热、耐酸碱等)光照对树木生长发育有影响1.光质的影响:红光有助于叶绿素形成,其次是蓝紫光和黄橙光;红光、橙光有利于树木碳水化合物的合成;蓝光、紫光能抑制树木的增长;红外线能被地面吸收转化为热量,提高树木生长所需的热量。

2.光照强度的影响:(1)园林树木的需光量及对光照的适应性:①阳性树种:光照强度3%~5%,如松树、刺槐、悬铃木、桦木、柳、月季等。

②阴性树种:光照强度不足1%,如珊瑚树、红豆杉、八角金盘、海桐、十大功劳等。

③耐阴树种:光照强度介于前两者之间,如枇杷、冷杉、杜鹃、山茶等。

(2)园林树木耐阴力测定:①生理指标法②形态指标法③耐阴力的影响因素3.光照强度的影响:(1)光照强度和营养生长有关系(2)光照强度与树木生殖生长有关系(3)光照长度对树木生长发育有影响:①长日照植物:美人蕉等②短日照植物:蜡梅等;③中日照植物:广玉兰、桂花等;④中间性植物:紫薇等。

温度对树木生长发育有影响1.温度与树木生长发育有关系:(1)温度对树木地理分布和各种生理活动有影响;(2)温度对树木生长发育速度有影响;(3)温度对树木光合作用有影响;(4)温度对树木呼吸作用有影响(5)温度对树木蒸腾作用有影响;(6)温度对树木根系生长有影响;(7)温度对树木开花有影响。

2.适栽树种年平均温度和有效积温有影响;(8)温度变化对树木的影响:①季节性变温;②昼夜变温;③极端温度:耐高温树种:灯台树、毛白杨、大叶楠、柽柳、厚皮香、罗汉松、冬青、女贞、黄爪龙、构树、棕榈、银杏、麻栎、樟树、泡桐、水青冈、水松、水杉、苦楝、枫香、梧桐、木棉、水曲柳、白蜡、三角枫、七叶树、紫薇、山梅花、黄金榕、珊瑚树、蚊母、山茶、海桐、五叶地锦等。

耐寒树种:玉兰、雪松等。

水分对树木生长发育有影响1.树木对水分的需求:(1)树木的需水量(2)树种在年周期中对水分的需求(3)树种在生命周期中对水分的需求:①旱生树种(耐旱树种):柽柳、侧柏、胡颓子、银杉、枇杷、棕榈、马尾松、龙柏、赤松、油松、桧柏、黑松、毛白杨、五角枫、白榆、白玉兰、白蜡、朴树、合欢、杏、皂荚、国槐、刺槐、泡桐、柿树、香椿、臭椿、桑树、梧桐、毛竹、榉树、澳洲鸭脚木、九里香、小叶女贞、丝兰、六道木、接骨木、丁香、紫薇、蜡梅、构骨、黄杨、五叶地锦、爬山虎等。

②湿生树种(耐湿树种):池杉、枫杨、垂柳、水杉、珊瑚朴、榉树、墨西哥落羽杉、落羽杉、南方铁杉、赤杨、枫香、重阳木、油杉、大叶楠、金钱松、水松、薄壳山核桃、紫穗槐、海桐、栀子、珊瑚树、白蜡、凌霄等。

③中生植物2.树木对水的适应:(1)耐旱树种对干旱的适应(2)湿生树种对过多水分的适应(3)中生树种对水分的适应。

3.水分的其他形态对树木的影响;4.树木对水的影响;空气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1.大气主要成分对园林树木的影响;2.空气污染对园林树木的影响;3.风对园林树木的影响土壤因子对园林树木生长发育的影响1.土壤的质地与厚度;2.土壤的酸碱度:①喜酸性树木:杜鹃、山茶、栀子花、苏铁、珙桐、木荷、厚皮香、野鸦春、杨梅、红花檵木、杜鹃、马醉木、六月雪、茶梅、九里香、石楠、胡枝子等。

②喜碱性树木:侧柏、紫穗槐、丁香等;③中性树木:杉木、雪松、杨、柳等。

3.盐碱土对园林树木的影响:抗盐碱性强的园林树木:柽柳、乌桕、紫穗槐、海桐、苦楝、刺槐、白蜡、紫薇、火炬树、银牙柳、木槿、卫矛等。

4.土壤肥力对园林树木的影响;5.园林树木栽培的其他基质:堆肥土;腐叶土;草皮土;松针土;沼泽土;泥炭土、河沙及沙土;腐木屑;蛏石、珍珠岩;煤渣。

5.植物生长的三基点温度树木生长发育对温度的适应性表现为最低温度、最适温度和不能超过的最高温度,即温度三基点。

对树木起限制作用的温度指标主要是年平均温度、有效积温和极端高温、最低温度。

一般树木种子在0~5℃开始萌动,以后发芽速率与温度升高呈正相关,最适合温度为25~30℃,最高温度为35~45℃。

一般树木最是温度为20~35℃,最低和最高温度因树木种类及发育阶段差异较大。

仙人掌最适宜生长温度为20度-35度,20度以下生长缓慢,10度以下基本停止生长,0度以下有被冻死的可能。

盛夏气温35度以上时,仙人掌生长缓慢呈半休眠状态,待秋凉后再恢复生长光合作用三基点,最低约等于树木展叶时所需的最低温度,在其他条件均适宜时,最低温度为5~6℃,最适温度因树种不同而异,一般在25~35℃,最高为45~50℃.乔木呼吸作用在30~40℃最强,最低为0℃。

不同树木完成花芽分化所要求的最适温度不同,如山茶花要求白天温度20℃以上,夜间温度15℃,一般发育阶段的温度三基点比生长时的温度三基点高。

不同树种的适栽年平均温度不同,如柿10~20℃、枇杷16~17℃。

相关主题